领悟画魂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6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短期培训的国画课,一般都是“只画不赏”。因为语言沟通有困难,便形成了技能课教学的基调:少讲多练。因此,国画课“只画不赏”也就顺理成章了。对华裔青少年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汉语的学习培养中华文化情结,铸造中华文化人格。国画课只画不赏,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大打折扣。学生从世界各地来华学习中华文化,首要任务是学习汉语言,运用汉语学习中华文化,“少讲”,不利于汉语的学习。再看“多练”,短训国画课,一般安排4~5次,每次两节连排。一期培训充其量也只能画8~10幅画。如果不去欣赏,只画些表面的东西,那就没有学到国画的灵魂。要培养中华文化情结,只“画”是不够的,还要“赏”,赏、画结合,才能领悟画魂。我们短期培训的国画课教学,进行了国画欣赏和赏画结合的实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国画欣赏和绘画的教学设计,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欣赏教学,由扶到放。
  国画欣赏,一般来说老师喜欢代替学生欣赏,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容易出现学生没听懂、老师又无话可讲的尴尬局面。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课堂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以徐悲鸿国画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授之以渔”,学生便能掌握欣赏国画的方法,领悟国画的神韵。
  1.欣赏《晨曲》,师生互动,重在引导。
  画麻雀,导入新课。画一只麻雀,问“这是什么鸟?”进行语言完整、严谨和丰富的训练。
  忆麻雀,模仿叫声。模仿叫声之后,老师指出:“众多麻雀齐鸣是一曲美妙的歌,有画为证。”出示徐悲鸿的《晨曲》。
  欣赏《晨曲》,学习新课。
  观赏《晨曲》,指导解题。理解《晨曲》的字面含义:早晨的歌(乐)曲。明白此曲的歌唱者:麻雀。
  欣赏画面,理解曲调。把树枝看成五线谱,引导学生发现《晨曲》画面的三种调式:第一行正虹式,第二行下行式,第三行上行式。把麻雀看成音符,一个麻雀一拍。根据曲式和音符,哼唱、想象乐曲。指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用心欣赏众鸟鸣叫的乐曲。小结:此画画出了美妙的音乐。高手能画出声音,大家能画出乐曲。
  步步深入,感悟情操。①《晨曲》的立意美不美?美,美在清晨,美在歌唱。②作者以什么样的心情画这幅画?愉悦,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给人带来希望;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使人舒心,使人陶醉。③从《晨曲》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热爱麻雀,热爱禽鸟,热爱自然。小结:《晨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高尚情操。
  回顾新课,学生总结。这一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一定要充分发动学生讨论,让他们真正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欣赏国画的基本方法:理解题意,欣赏画面,感悟情操。
  教师总结,再次提升。教师总结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重点,再次强调国画的欣赏方法。二是扩大视野,突出国画特点。西画写“形”,国画写“意”。国画所画之物,由眼中之物——心中之物——笔下之物,层层提炼,这便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学生欣赏国画,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操,才接触到国画的真谛。
  2.欣赏《秃鹫》,老师指导,学生半独立操作。
  复习旧课,复习“国画欣赏方法”。
  学习新课,运用“国画欣赏方法”。
  出示《秃鹫》,让学生说出第一步欣赏内容:理解题意。老师指出,题目并无深意,可根据画面,观察秃鹫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理解秃鹫的品格。
  第二步欣赏什么?学生说:“欣赏画面”。抓住哪些东西进行欣赏?老师指导要抓住翅膀、羽毛、嘴巴、眼睛进行欣赏,一看形象,二看精神。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最后小结:翅羽厚重如铠甲,嘴巴锋利如钩剑,眼睛远望如卫士,描绘出高山之巅——秃鹫的英武形象。
  第三步欣赏什么?体悟情操。播放边疆卫士戍边雄姿,体会二者神似之处,进一步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结新课,升华提高。指导学生思考这堂课的收获:①欣赏国画的方法程序得以巩固;②国画是“人心流美”的结果。
  3.欣赏《奔马》,老师放手,学生独立操作。
  出示《奔马》,指导学生按欣赏顺序拟写欣赏发言提纲。
  组织发言、讨论。鼓励真知灼见,保护独特见解。
  总结提高,再上台阶。让学生认识到,画品即人品。
  二、绘画教学,先赏后画。
  短期培训国画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因为是君子,就要欣赏它美在哪里,然后去表现这种美。“先赏”,提高认识,酝酿情感;“后画”,心中有美,笔下流美。以画梅为例,看“先赏后画”的合理性。
  1.赏梅花,看形神。
  欣赏“形”。出示写意梅花图,看枝干,粗干如虬龙,细枝似幽篁,主辅并列,穿插相连。看花朵,盛开两三朵,半开四五枚,枝头骨朵笑,枯枝有新花。看布局,密不透针,疏能跑马,黄金分割,处处优美。
  欣赏“神”。出示雪梅图,冰雪覆盖枝干,梅花傲然开放,指导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抗争精神。欣赏赞扬梅花的题款,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报春”等,进一步理解梅花的高贵品质。
  2.画梅花,绘形神。
  (1)教画,重在方法。
  第一节教学内容:双钩法和没骨法。
  1)雙钩梅花的画法
  起草:设计布局,可用指甲在宣纸上画出痕迹。给树干定位,先主干后辅枝。给梅花定位,先盛开,再半开,后骨朵。给题款定位。
  教画:中锋勾线,先勾主干,再画细枝,留出花的位置。勾花,花为五瓣,一笔一瓣,示范勾出正面、侧面、背面盛开的花;勾蕾,示范勾出椒珠、鬼面、钱眼、欲放等不同形状的花蕾。渲染,用淡汁绿加淡墨在梅花外围圈染,干上适当点染。
  落款:纵观画面,选定最恰当的地方落款盖章。画为体,款为神,形神相应。
  小结:指导学生小结绘画程序。先说大程序:起草、绘画、落款。再说绘画顺序。使学生牢固掌握绘画程序,老师总结。口头表扬,展示作品,拍照佳作,师生合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
  2)没骨梅花的画法
  起草同上,没骨画重在用墨用色。画干:净水笔蘸墨,在盘中调数下,使笔上之墨由下至上逐渐变淡。侧锋用笔,顿挫运笔;枝梢用墨较浓,由枝梢向主干方向绘画,使墨色过渡自然。画花:水笔蘸大红,笔尖蘸曙红,调有过渡,第一笔画最前面的花瓣,内重外淡,第二三笔画两侧花瓣,第四五两笔,画后面的两个花瓣,均是内重外淡,画完半干时画花蕊。花蕾可一笔一个,上重下轻,要有立体感。然后落款盖章。巡视指导,讲评,重在鼓励。
  (2)创作,先立意后作画。
  第二节教学内容:创作梅花,学习国画的创作方法。
  立意:画梅花的哪种品格?有傲雪、报春、暗香等品格。选取梅花的一种品格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
  构图:确定主干走向,向上,有抗争之意;旁出,有不屈之风;下垂,有谦逊之情。选择花色,白梅高洁、红梅热烈、黄梅冷峻,确定题款内容和位置。
  作画:根据构思着手绘画。巡视指导,提醒用笔用墨用色要能表现梅花的内在精神。
  修整:画完之后,观看画面,不足之处,调整修饰。密处不密,画面松懈,采取加密措施,或加画花朵或填补底色。画面重心侧偏,或补写题款或加盖图章。
  3.讲梅花,学品格。
  议梅花品格。梅花有哪些品格,启发学生讨论。总括起来,梅花有抗风雪品格,不争春品格,暗香来品格。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倍加鼓励。
  学梅花品格。你最喜欢梅花的哪种品格?为什么喜欢这种品格?鼓励用赞扬梅花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短期培训的国画教学,做到欣赏和绘画并重,才能领悟中国画的画魂,中华文化情结才能得以持续地发展。
其他文献
〖12月15日讯〗教育部昨日公布第五批国家教改试点区域和学校,北大、清华等在京高校将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十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将在两校生命科学中心的基础上开展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改革试点,资源共用,优势互补。  两校生命学院将扩大本科招生自主权,择优直接录取少量特别优秀学生,设立生命科学英才班、生命医学药学实验班,重新制定培養方案,进行精英化培养。博士研究生
期刊
〖12月11日讯〗由中国人才研究会主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筹办的“2010年中国青年人才论坛”11日在京举行,来自各界的创新型青年人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青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中国青年人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以“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题,探讨分析青年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内部机制及外部环境。  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務副会长吴江表示,未来中国人才问题仍然是解决数量不足、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的问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如果教材的安排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来说并不容易接受,那么我们就要适当地调整顺序,便于让学生轻松接受。《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一课,新增知识点其实就是怎样把一般形式转化为顶点式。由二次项系数为1→不是1的实数→字母系数,和教材的安排有出入,但梯度较为平缓,也
期刊
〖12月17日讯〗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全委会今天在京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科技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对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科技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认真落实。要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
期刊
【摘 要】财经高校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系统阐述其良性互动的实践,深入剖析其内在机理,对进一步完善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对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 教学与科研 良性互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11-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照分析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德育内容的异同,认为我国高校德育应该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德育内容的精华,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中西方高校 德育内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35-02     现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目前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
期刊
【摘 要】针对独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科研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等具体措施。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和设想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 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46-02     “自动控制
期刊
〖12月9日讯〗全国高校节水创意征集行动日前在清华大学启动。活动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共同发起,旨在引导全国高校学生关注身边的水环境问题,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理念转化为行动,与公众一起努力,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一活动还将邀请资深环保专家,走进北京、哈尔滨、武汉、广州四大城市的高校开展保护水资源主题巡讲。据专家测算,如果每月节约1吨水,1年节约12吨水,同時产生等量的
期刊
【摘 要】可能自我是个体关于他们可能成为什么、愿意成为什么以及害怕成为什么的想法。它包括:希望自我、期望自我和恐惧自我。可能自我对于个体非常重要,它为个体行为的改变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也为解释或评价个体当前的自我观念提供了背景。研究发现,人们在不同年龄段上有不同的可能自我,在数量上也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个体在可能自我的形成领域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可能自我的内容和结构也不同。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