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演绎数学教学的精彩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利用故事的鲜明特征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审美与理性分析的过程中,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内化新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3-0049-03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不知不觉地在享用佳肴时,将这15克盐全部纳入身体内。
  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水中,才能更好地被吸收。数学教学中故事的作用,则犹如汤之于盐,它以其特有的各种人物形象和情节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因此把故事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利用故事的鲜明特性,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审美与理性分析的过程中,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内化新知,能让孩子的智慧绽放出七彩的光芒,给他们的思维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
  
  一、故事诱导,融入情境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每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古人把文章开头比作“凤头”,即开头要像凤凰那样吸引观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故事导入教学,使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在欢悦之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新课改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随着故事情节产生的喜怒哀乐情感变化而全身心投入,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推动他们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我编了这样一段《趣谈西游记之分饼》的故事:
  一天,唐僧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他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悟空、八戒、沙僧三个人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9/12),话音刚落,他们都瞪大眼睛看着师傅,好像在说:师傅今天怎么啦?3/4、6/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师傅可从不偏心呀?唐僧看透了他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徒弟们,我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
  “唐僧”正直和公正的形象在学生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因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师傅会把饼分成这样三个不同的份数?”这时,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带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便急于利用各种学具进行探究、验证,为新课的教学作了有效的铺垫。
  
  二、故事编绎,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中,教学难点的突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分化点,另一方面又是学生智慧的开窍点。突破难点,一般需要努力寻找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某个与教学难点最接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由于数学教材是按其内容间的逻辑顺序编排的,因此,总可找到知识“固着点”作为学生学习上的支撑,以实现顺应或同化。但有些知识却很难找到这样的“固着点”,如“成正、反比例关系”的教学,这是小学阶段中最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之一,往往令教师倍感棘手。要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许多老师用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
  在教学中,我也作了大量的尝试,发现用故事进行教学,把教学难点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学生在分享故事情节的同时,细细品味和咀嚼其中的内涵或寓意,从而建立知识的表象,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教师用最精妙的语言组织教学也难以达到的,它有着意想不到的收效。例如在教学中根据“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的表述,我编了《财主和帽子》的故事:
  有一个贪婪的财主,拿了一块儿上好的布料准备做一顶帽子,到了裁缝店,觉得这样好的布料做一顶帽子似乎浪费了,于是问裁缝:“这块儿布料可以做两顶帽子吗?”
  裁缝看了看财主一眼,说:“可以。”
  财主见他回答得那么爽快,心想,这裁缝肯定是从中占了些什么便宜,于是又问,“那做3顶帽子吗?”
  裁缝依然很爽快地说:“行!”
  这时,财主更加疑惑了,嘀咕着:“多
  好的一块儿布料啊,那我做4顶可以吗”
  “行!”裁缝仍然很快地回答。
  经过一翻的较量后,财主最后问:“那我想做10顶帽子可以吗?”
  裁缝迟疑了一会,然后打量着财主,慢慢的说:“可以的。”这时财主才放下心来,
  心想:这块儿布料如果只做一顶帽子,那就便宜裁缝了。瞧!这不让我说到10顶了吧。
  我还真聪明!嘿嘿……
  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哄堂大笑。于是我顺藤摸瓜,提出了两个问题:“你们为什么笑呢?”
  “为什么同一块儿布料,裁缝说做1顶帽子可以,2顶帽子也可以,做3顶、4顶、5顶……10顶都可以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都争先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每顶帽子的用布量×帽子数=布料的总量,因为这块儿布料的大小不变,所以做的帽子数多了,裁缝同样可以去裁剪,只是每顶帽子相对就小了。”
  通过这个故事,反比例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然后我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成反比例关系’,你们还能找出类似这样关系的量来吗?”学生便纷纷举出诸如“要走一段路,速度越慢(快),用的时间就越多(少)”“运一堆货物,每次运的越多(少),运的次数就越小(多)”等的各种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来。有一位学生还提出了一个更精彩的例子: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显然这样的例子已完全超出了学生所能掌握的范围,尽管大部分学生都不明其所以然,但不得不承认,这位孩子是完全熟练地掌握并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或者说这样的“精彩”是因故事而产生了,我马上给这位孩子报以掌声。最后,通过学生列举的实例,我再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成反比例关系”的概念,使得学生牢牢掌握了“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的抽象表述。
  
  三、演绎故事,妙趣生花
  
  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不少的铺垫、例题、课后练习等均由主题图构成。这些主题图不单纯是为孩子提供简单的数字信息,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包含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的,因而我更喜欢把这种主题图称为“故事片断”或“故事情境”。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对这种主题图有所忽视,而未能深层次地挖掘其作用。作为故事情境,让学生把主题图编绎或编演成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深挖其内涵,这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其作用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能让学生充分掌握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二是深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三是通过故事演绎,充实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参与或观看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道德审美情操。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4页关于“小数乘小数”的主题图。我根据学生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和进行表演等年龄特点,选择了故事引导教学。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画,你能发现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里呱啦”地议论了起来,有的学生还在大声谈论玻璃为什么会被打破。于是我就趁机引导他们说:“看来这图的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讲讲图的意思,演演图中的故事,评评故事编排的质量,最后再一起来算一算(回归主题图意,探究算法),说说算理,好吗?”霎那间,教室里小手如林,都要争着讲和演。我灵机一动,向学生说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讲、演、评、算、说等进行讨论、汇编故事和演绎故事,最后以小组单位汇报演出,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创作奖和最佳算理奖。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占用了一部分正常教学的时间,但却能把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探究精神迅速推向高点。
  当学生汇报时,我发现孩子们所编的故事的确有声有色,从玻璃打破的原因,到如何补救,甚至到如何节省成本,如何对刻意破坏的学生进行教育等都提出了意想不到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小组的情境表演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只沉浸在故事当中,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的存在,也似乎遗忘了这是数学课堂,这也正在我的预料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引导孩子: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怎么做?生答:把玻璃换了,那该换多大的玻璃?怎样算?学生在汇报时,由于前面的积极参与,因而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悦,解决“小数乘小数”的方法就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灵活多样。我再引导他们对算法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算法。这样学生们很快就在讲故事、听故事、表演故事和观看故事中轻松地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法。
  在这简单的表演中所蕴含的智慧,比简单枯燥的数字计算更具魅力。用一句唐诗来表达我那时的心情,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成人世界所忽略的团队精神和缺乏的合作意识。孩子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故弄玄虚,有的只是纯真的表白,质朴的童心,真实的语言。故事中,孩子们用美丽的语言编织着有趣的数学故事;孩子们用数学故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意。
  数学故事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成为了学生不同能力发展的摇篮。它是传统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扩展知识等多种作用。正因为如此,数学故事在孩子们心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它不仅出现在课堂上,更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帮助孩子了解数学,体验数学,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演绎着数学的无限精彩!
  【责任编辑 高洁】
其他文献
南粤美食传天下,道滘珍肴独风骚。6月3日至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六)“第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名优食品展及第七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将在东莞市道滘镇隆重举行。盛世乾坤,岭南独秀。“道滘珍肴”作为岭南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将再次让世人领略到济川大地独具浓郁地方风情和鲜明水乡特色的“食尚潮流”。     道滘昔称“到滘”,又名济川,意思是到了河川相聚的地方。权威的《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等
毫无疑问,大众的车型系列变得越来越脸谱化了,相似的前脸造型放在不同大小的车身上,就会变成新辉腾、新途锐、高尔夫6、尚酷……当然,相似绝不只停留在面子工程上,对于车辆的高品质追求让大众汽车集团车型上到高端豪华车型、下到普通家庭用车,无不都是精品的代名词。就像眼前的这款小车,虽然定位为AO级小车,但精工细作之后带来的依然是惊艳。或许这种惊艳的感觉早已似曾相识——高尔夫6?尚酷?lt is New PO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属于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但是孩子对端午节的了解就只有粽子吗?不!不妨让他了解端午节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中,端午节形成了具有全球共享意义的节俗文化,展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2009年,这个节日被列入全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想让孩子认识并爱上“端午节”,除了让他体验“吃粽子”等传统民俗,也可以从端午节多样的名字——“诗人节”“粽
痱子、虫咬皮炎、晒伤、尿布疹……这些在夏季高频率出现的皮肤问题,还真是让人头疼!  肤直接与外界接触,受到的外来刺激比较多,湿了、热了、被蚊叮虫咬了,皮肤都会有反应。这不,炎热的夏季来了,孩子的皮肤频频告急。如何搞定这些皮肤问题,让孩子的皮肤重新恢复健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办。  痱子的起因  天气炎热的时候,皮肤上会分泌很多汗液,帮助我们降低体温,带走热量。如果出汗后没有及时擦掉,或者天气非常
上世纪60~80年代涌现出的经典汽车就像红酒一样,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魅力,精工打造风情万种。梅赛德斯- 奔驰600(W100)在此行列无疑是北斗之尊。1963年9月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代号为W100的梅赛德斯- 奔驰600正式亮相。奔驰600的外观延续家族特色,采用大尺寸进气格栅及两侧垂直大灯设计。宽大的车身及宏伟的姿态使奔驰600显得格外尊贵。梅赛德斯- 奔驰600分为SWB和LWB两种轴距。其中S
这是我第三次驾驶领克车型,之前的两次都是领克01,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当然不止于视觉,出色的操控性和车辆整体质感才是关键。所以,在拿到领克03车钥匙之前,我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唯一的变数可能就是它新搭载的3缸1.5T发动机。  先来说说我的担心 3缸1.5T发动机,重点肯定是"3缸”。先说动力数据,领克03的3缸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 kW,最大扭矩为245N·m,与大众的1.4T发动
前不久,首届香港图书馆节在香港举办。图书馆节以“阅读创意”为主题,呈现出展览、工作坊、讲座、音乐表演等精彩项目,从纸本、电子书到多媒体活动,通过静态和互动形式,让市民感受多重阅读体验。  鼓励公众广泛阅读  本届图书馆节联同香港大专院校图书馆、出版机构及小区伙伴举办多项活动,营造全城阅读氛围。其中包括“大专院校图书馆科技应用展览”,呈现科技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启发自主学习;展示获奖出版、文学及书刊设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正念的概念和诸多好处,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正念练习可以通过许多有趣的小游戏来完成。每天只需要花上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的时间,你和孩子就能体验到既有趣又有效的正念游戏。  1静静坐:身体扫描  和孩子一起放松地坐下或躺下,安静地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正念游戏。你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像医生检查身体一样,将全身上下都扫描一遍。先用语言引导孩子该如何
过去,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扫尘、吃灶糖,到大年三十的除夕守岁,再到正月十五的闹元宵,赏花灯。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到处充满着阖家团圆的气息,连空气里也是幸福的味道。现在的过年,团圆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化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恐归族”,在外漂泊的游子不愿再在过年时期赶回家乡,与父母、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造成“恐归族”不愿归乡的理由很多,比如“春运”压力太恐怖,往返车票既贵又很难买到;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
回老家过春节,感触较深的一点是,传统的节日习俗在近年间有了明显的改变:年夜饭不再像“满汉全席”那样铺张浪费,“守岁”时不再围坐火炉,这些变化都生动地表明,“年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原本就是一个动态演进的集合概念,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转变,都会使得一些曾经的习俗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某些公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交往方式则很有可能逐渐发展为“新年俗”。  以此审视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