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网络教育中诚信机制建立的重要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更是一个国家美好形象的象征。网络教育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虚拟的交互空间,它象一把双刃剑一样,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更新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与传统道德相悖的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在新时期网络教育当中这种现象的漫延,已严重扰乱了网络教育的秩序,使网络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主要面向成人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为了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工作技能,这些人更注重使用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促进自身职业的整体发展。无疑,在网络教育中注重诚信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提升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网络教育在信息时代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网络教育 诚信机制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66-02
  诚是指主体具有真诚的本性,是对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信是指主体内在真诚品质的外化,要求对外要取信于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复杂,失信失德屡见不鲜,在网络教育中的诚信危机日益严重。这就需要我们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网络教育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教育奠定基础。
  1 新时期的网络教育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渗透,信息传递的快捷化和大容量化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同时也给诚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受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的影响,网络教育有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媒介。在中国的教育中,学校校园网络的建设正在加大力度,力求在十年内建立中小学网络教育机制。互联网的现实存在出现了很多虚假的信息,使我们难以辨认,因此造成了诚信的危机。这对于网络教育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盛行大大改变了诚信教育的环境,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方式已经由于新的教育对象的形成逐渐落后,这无疑又是一项新的难题。在教育部尝试开办网络教育以来,网络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遥不可及,但随之出现的也有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一直都被重视,相关措施实施后,效果显著。对于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应注重全面管理,保证网络教育下的人才的高素质、高水平。网络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以受教育者为焦点,保证对教育质量负责,全程参与并不断改进质量。利用网络开展教育要求实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够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中进行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促进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开展诚信教育,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是网络教育应注重开发的新领域。
  2 网络教育中诚信机制的建立
  2.1 社会的发展影响到诚信教育的体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的变革导致利益失衡,社会矛盾激增,造成信用大量缺失。新兴的网络世界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也弱化了现实社会维系真实人际关系的诚信效力。传统的诚信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诚信要求,使传统的诚信系统瓦解,新的系统不能及时建立,网络失信行为更加诱导了现实生活失信行为。
  2.2 网络技术的进步加大了诚信教育的力度
  网络的使用为诚信教育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传统教育中,诚信教育只是一种思想,与技术条件相辅相承。网络技术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学习方法和思想交流模式,同时也催生了大量与传统文化相抵触的网络亚文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因此产生文化差异。
  2.3 在网络教育诚信中应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
  网络诚信教育是对网络教育参予者思想与道德的教育,教育成果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并表现为日常的行为。诚信教育工作虽具有导向功能,但是教育结果还要靠学习者的诚信自律能力来实现。受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影响,网络的自由化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因此形成的价值观参差不齐,给网络诚信教育造成障碍。网络世界虽然允许不同意识、立场的存在,但不代表诚信意识因此可以不受约束。在网络教育中诚信意识一旦缺失,会给人们的思想造成影响。
  2.4 诚信机制的缺失影响诚信教育的效果
  在现今的网络诚信教育中仍以伦理道德自律为主,用于约束网络人际交往具体行为的规范还不健全,且缺少可操作性和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必要的诚信制度约束。在传统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人际关系较简单,流动量较小,人际关系稳定,道德规范层面的诚信习惯即可约束人际关系。但在网络全球性和发达的信息传递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交往没了障碍,人际关系变得直接、开放,单纯依靠道德进行约束诚信行为已不现实,因此,只有新诚信约束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才能使得网络中的诚信度大大提高。
  3 网络教育中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的本质中就包含着网络教育必须要诚信。“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网络教育也不例外。在实施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教育对象从各个方面进行诱导与影响。如果网络教育在进行的过程中不能遵守诚信,受教育的对象也会在这种影响下失去包括诚信在内的思想品德。网络教育的完整性会因此受到影响,网络教育也就会失败。
  其次,网络教育的功能要求教育必须要诚信。网络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在网络教育中,个人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的,也就是网络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再次,网络教育的目的要求教育必须诚信。网络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要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各种终身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如果在教育中失去诚信就会违背教育的宗旨,甚至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网络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必须要遵守诚信原则,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
  最后,网络教育的地位决定着教育必须要诚信。网络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腾飞,也是助推“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诚信社会的构建依靠诚信教育。在网络诚信教育中,教育者如果失去诚信,受教育者的诚信品格就不可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就是无稽之谈。   4 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方法
  4.1 树立网络诚信教育的理念
  进行诚信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确定教育理念。网络诚信教育理念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知行合一,以人为本。网络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中应注重诚信教育和网络操作的融合,利用信息平台来实现教学,改善教学内容,积极掌握网络教学方法与网络中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行合一。网络诚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受教育者作为主体进行网络诚信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约束,提高对网络的自我辨识能力。
  4.2 构建诚信教育网络技术平台
  教育网络技术平台是实施诚信教育的基础。在网络教育中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能够有效的消除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身份障碍,使之更好的交流,达到教育的要求。在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的同时应注意:以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为核心,避免诚信的丢失。在建立教育网络平台时应注重典型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引导受教育者对于诚信价值的认识。诚信教育网络的建设还应注重网络技术的有机组合,保证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由被动变为主动。
  4.3 在网络诚信教育中展开师生互动
  在网络的时代特点要求下,网络诚信教育应改变传统的等级关系,建立人人平等和互补性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教学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学习小组互动进行评价。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利用及时的交流工具进行交谈,通过使用交互式编辑工具积累教学素材,通过论坛留言板工具发表教学心得与建议。
  4.4 完善网络诚信教育的评审机制
  网络诚信教育的评审机制是对诚信教育的教学效能的有效约束。主要包括:建立网络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做到全面、公正的评价。教育评价在进行的同时要保证过程的公开、公正监督。建立诚信教育相对的惩戒制度,诚信问题中网络考试领域是主要方面,应对考试诚信问题进行规范,强化相关考试法律,对考题泄露者严惩不贷。将诚信系统评价与社会评价系统相连系。
  在网络文化中开展诚信教育能够保证网络使用者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使诚信机制在网络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网络文化并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一定就是良师益友,只有在认清它对教育的作用才能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规范。提高使用者的网络技术能力,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在网络教育中,应正确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或交流,防止诚信问题的出现。加强诚信教育和管理,强化诚信意识,使诚信工作真正有成效地开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参与进来,平等、友善地进行评论,针对诚信危机要做好分析和应对。
  5 结语
  诚信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网络教育中建立诚信机制势在必行。我们在网络环境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而且不能忽略了网络的多维性,要加大网络环境中的诚信管理,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进行更好的网络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新陆.诚信教育应从在校大学生开始[J].教育与职业,2011(31):6.
  [2] 关绍云.在互联网基础教学中专业教育与思想引导的融合[J].教育探索,2008(4):130-131.
  [3] 王媛,邵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17).
  [4] 杜纯梓.保障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实验室在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成为可能。本文重点介绍环境微生物实验存在的问题与虚拟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应用过程,讨论了环境微生物虚拟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实验课程的网络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 实验课程 虚拟实验室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
职业学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上网和一些新的应用软件的教学,能促使教师和学生跟上计算机发
垃圾短信是一种包含有欺诈、骚扰等内容的异常短信,不仅损害通信行业的形象,浪费通信卡资源,还会产生商业诈骗,引发客户不满。垃圾短信以商业、广告类和欺骗类信息为主要内容
对央行提出的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简称"网联平台")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建设的意义进行剖析,最后就其对第三方支付产业链各方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未来所可能面对的
以某600MW等级直接空冷系统为技术依托,通过性能试验和理论分析,进行了直接空冷系统运行特性研究,得到了空冷机组运行背压就单台风机扰动、单列风机扰动的变化特性;运行背压随机
针对汽轮机的凝汽器,在Fluent软件中建立了多孔介质模型,实现了对凝汽器汽侧压力场的简化建模研究;在考虑冷却水温度沿管长呈线性分布特性对蒸汽凝结量和换热量分布有影响的
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根据建立的谐振腔湿度测量过程模型,分析了不同排汽条件下,腔体温度的变化对谐振频率和湿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汽压力和马赫数的增加,谐振腔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