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根本宗旨。正如法国教育家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现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极限。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百花园,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宗旨,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要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狭小的学生天地之中,而应该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人生大舞台,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在创新活动中学会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火花,产生优秀的创新佳作,从而最终造就创造性的人格,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外,还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一一列举与同仁共享:
  (一) 立意创新。“意犹帅也”,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立场等。要想文章创新,首先立意要新颖。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新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以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学、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学、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不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说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我们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对习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宁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二) 材料创新。学生作文材料经常千篇一律,让人似曾相识:拾钱包、勇救落水儿童、老师带病上课、妈妈给我送伞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问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心灵感悟、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材料一定会显得鲜活、声动、真实、具体。
  (三)布局创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小说根据主题、篇幅的需要,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构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四)语言创新。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也使文章更有可读性。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副“学生腔”。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活泼、富于变化。如生活中的俗语、谚语、口头语、新潮语等等。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阅读图书、网上阅读、看电视等等,来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加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的创新。经过学习、吸收、消化后,创造出新的符合语法规范的个体,是语言创新的又一境界。如毛泽东的政论文用语喜欢用典和成语,形成独特的一道风景;鲁迅的杂文语言是深刻而犀利,常用反语;马克 吐温小说语言幽默、诙谐。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作文好的同学,他们的语言是各有特色,诸如喜悦俏皮话,或用方言土语,或中英文混合,或朴质平凡的,或形象优美各有千秋,各有味道。总之,语言创新能使我们的作文充满着活力,洋溢着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才能像弄潮儿向涛而立,去畅游那片深远的蔚蓝。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概念是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文结合教育实践,通过课堂实际教学举例,介绍了如何针对中小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概念 概念引入 实践 巩固  对数学概念,即使是那些原始概念,都不能望文生义。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它的内涵,这是掌握概
期刊
摘 要:鉴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 积极尝试 勇于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本文基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总结现实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增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被压缩甚至取消。然而综合实践
期刊
摘 要:教学离不开评价,作业设计也离不开批改,作业布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没有批改的作业设计是盲目的设计。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 布置 批改  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作业有效性”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我们决不能布置那些既浪费学生时间,又对于教学巩固没有益处的作业。批改化学作业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订)》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
期刊
摘 要: 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爱读书,使读书成为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阅读兴趣 发展智力 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当今世界,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无论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也学不完所有的知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去学习其它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主
期刊
摘 要: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自我约束;情感教学  一、把自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 合作学习 教学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将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活力,让学生彰显个性,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兴趣 求知欲 彰显个性 放飞思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
期刊
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人格塑造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