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创新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遗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教育功能,非遗课程与教学具有其自身特点,一些问题尚需解决。在慕课背景下,通过构建非遗慕课平台、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实现共享的非遗慕课资源等途径对非遗课程与教学进行创新,能更好发挥其教育功能。
  ◆关键词:非遗;慕课;教学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一词源于日语“无形文化财”一词的英译。特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财富,如传统工艺技术、传统表演技艺等,故而又被称为“无形文化遗产”。非遗源自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
  非遗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教育功能,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的相关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然而在信息化时代,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慕课的广泛应用是典型代表。慕课背景下,非遗课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地进行教学创新,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非遗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在国家提倡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各地广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的结合,非遗课程应运而生。
  1.非遗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非遗课程是发挥其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地方高校将非遗课程融入培养方案中,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非遗课程与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1)重视活态传承
  非遗项目以技艺形式存在,其传承以人为重要载体,靠世代口传心授来延续,人在技在,人亡技亡。非遗重视活态传承,这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方面。
  (2)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与教学
  非遗课程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有更深更透的理解。非遗课程与教学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其趋势必将走向学科的大融合。
  (3)具有较强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认定非遗的标准主要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鲜明独特的民族、群体或地方文化特征等。如长白山满族剪纸、长白山满族医药等非遗项目,具有典型的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特征。
  2.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多数非遗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教师课堂教授、展示为主的阶段,对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较少,对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等课程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待加强。
  (2)零散不成体系
  现在很多地方都大力推行“非遗进校园”,学生们被动接受非遗宣传,参与一些非遗项目的培训与表演,但或许刚萌发一点兴趣,就被语数外等繁重的主修课压力,扼杀在摇篮中了。这样的课程需要形成体系才能持续和深入下去,才能对非遗传承的核心因素——人才培养起到作用。
  (3)非遗教育者教育理论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从事非遗传承与教学的教育者,大多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有的年岁已高,虽然他们掌握着非遗技艺,但多数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教育理论与技能训练,因此,非遗课程与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
  二、慕课对非遗课程与教学的作用
  慕课(MOOC),又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课程)是一种针对社会大众开展教育的在线课堂,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上的在线教育进行学习。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慕课对非遗课程与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慕课打破了传统教学必须在教室进行的固有模式,这种优势对非遗课程来说尤为适用。将慕课应用于非遗课程与教学对非遗教学者来说是一大解放,因为对非遗传承人来说,教室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学场所,而熟悉的创作空间才更有利于发挥其技艺优势。另一方面,对学习者来说,也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接受非遗教育。
  2.有利于發挥非遗的社会教育功能
  慕课可以同时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课程对学习者的区分变得模糊。非遗课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同时也适用于社会教育。慕课平台的运用可以将非遗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好。
  三、慕课背景下非遗课程与教学新途径
  在慕课背景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非遗课程与教学进行改革:
  1.以高校为依托构建非遗慕课平台
  非遗课程的教育者不一定是高校教师,而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但构建非遗慕课平台需要以高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依托,为非遗课程与教学助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非遗的教育功能。
  2.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从事非遗课程教学的传承人缺少专业、正规的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因此要想打造好非遗慕课平台,需要充实和完善非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拓展其教育思维,提升慕课的质量。
  3.实现共享的非遗慕课资源
  目前国内一些一流大学的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在共享资源方面走在前列。非遗课程与教学可以借鉴其成功之处,在高校之间、地方之间形成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打造非遗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
  四、结语
  非遗课程与教学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信息技术时代,以慕课为背景打造非遗课程与教学的资源共享平台,能更大限度地发挥非遗的教育功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信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秦霓.出版社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互动探讨——以上海“非遗”慕课建设及出版实践为例[J].编辑学刊,2020(02):53-56.
  [3]李凌云.地方“非遗”进入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20(04):64-66.
  基金资助: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课程与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237号)。
其他文献
2016年,广西古籍丛书府州县志系列再增3书,分别为清《(康熙)上思州志》《(民国)柳江县志》、清《(乾隆)平南县志》,年内均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清《(康熙)上思州志》是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远远满足不了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始大量引入多媒体,为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捷,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普及,不仅提供了丰厚的教学
对82户蒙族牧民家庭294人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表明:膳食中除钙、VA、VB2的摄入低于供给量标准外,其它营养素的摄入均达到供给量标准。优质蛋白摄入占总蛋白摄入的43.66%。脂肪供热占
图画一面被看作艺术家欲望的写照,也充当着旁观者欲望的诱因.图画的文学性,目的性,在现代和传统的艺术作品中,都一直在被世人所探索.本文就图画的真正目的列举一系列典型案例
目的:应用基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E)的可同时反映心肌应变与扭转的心肌综合指数(SMI),该参数将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和扭转角度有机结合起来,反映了心肌纵向应变和扭
会议
◆摘 要:小学语文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母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联系密切。迎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契合学科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高效展开,促使小学生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便于学生梳理学习内容,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内化知识结构。本文综合分析研究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思维导图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探究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运用全新的教
所谓经济伦理模式,简言之,就是符合人们价值观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市场经济,一方面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在社会中造成了种种疾患和灾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变化的分析. 方法:用飞利浦(PHILIPS)iE33心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5~5.5MHz.检测在本院住院拟行肝脏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