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改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在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生命的本真,倡导作文批改的生命化,实现针对作文整体、过程、动态、自我、情感等多方面的评改,使高中学生在作文评改后可以得到知识、情感、自我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对学生所起到的深远作用。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感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那样的艰难,尽管每次批改作文是那么精细,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既有分数,又有评语,红线线、红圈圈布满本子,但大多数学生对我这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并不注意,只粗略看看分数和评语,一瞥而置之,极少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评语,更少学生能总结经验教训,修改或重写。作文评改既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作文评改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改,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质的切实提高。为此,本人做了以下探索。
  (一)教师评改
  1.激励语言评改作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在于“传授本领”。这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的艺术除了渗透在课堂上以及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外,我认为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有:利用激励性的作文批语,会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写作动机,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写作。俗话说“有食欲,消化才快,吸收才好”,因而,我在批改时常常留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激励,激起其写作的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有少数学生书写潦草、内容空洞、语无伦次等等,真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我总是将每个学生看做大树的嫩芽,因而也总是像沙里淘金那样,“洗尽铅华始见金”,充满希望,耐着性子,带着电子显微镜和放大镜,去发现搜寻捕捉那“一无”中的“是处”。一经发现,便即刻予以热情的肯定和褒扬,以此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教师在评改时要多看到学生习作的亮点,对缺点、错误要注意措词的分寸,提意见要中肯,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学生交作文给老师批改,都指望老师能给予一定的肯定,希望从老师的肯定中获得力量和启示。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学生的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如“这个成语用得妙极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原本呆滞的事物写得十分具体、形象、生动”“你能在写作中学会应用典型事例,且事例用得非常贴切,过渡也非常自然”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到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错别字过多”改为“你的文字很优美,在你的笔尖下,我分明地感受到了乡村田野的静谧、清幽,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读你的作文时,我的心情很愉快。但文中的错别字使你的文章美中不足!”若“缺乏真情实感”改为“你的文章就像要盛开的鲜花,芳香四溢,栩栩如生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如果能把你愉快的心情写上,那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2.有的放矢,实行面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改作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甚微,即功夫同于虚掷。”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越是恰当,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而面批具备全批全改的所有优点,且来得更直接,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就有切身的感受。教师在面批时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作文技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学生分明感到一种荣幸,受到一种重视,感受到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在朗读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小问题,如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作文结构、语病,并要求学生当面改正,然后倾听学生的写作思路,委婉地指正问题,使学生及时掌握未掌握的作文知识。通过面批,教师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学生的犯错率就会大大减低,正确率会大大提高。这必将刺激学生认真作文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不过随着学生学业任务的繁重,老师教学时间的紧促,面批只能在个别中进行,或在班上轮流进行。
  (二)学生评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前教育部长蒋南翔说:“一个教师是交给学生已经猎取的猎物好,还是交给学生‘打猎’的猎枪并授之以方法好呢?我以为给学生的‘猎物’不管多少,总是要吃尽的;而把‘猎枪’交给学生并授之以打猎的方法,他就永远取不尽,用不完了。”的确,满纸红批仅是给学生以“猎物”,而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是交给学生“猎枪”。
  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改与互评互改,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其他文献
王记录著《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一书,于2009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作者由对钱大昕等史家的研究扩展至考察清代史馆,以
夏曾佑是晚清名人,世人多知之。但欲言其详,则模糊影响,讹误颇夥。如谓,夏之“英文也学得极好,能直接读英文书”。~①然夏之哲嗣夏浮筠为乃父作传,已言其父“平素不习西文,未
对失去方向的20世纪艺术和文化,霍布斯鲍姆的《断裂的年代》做出了回顾和前瞻,力图从文化的角度给出诠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体现了霍氏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SBU机制的内涵SBU即战略经营单位(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由美国GM公司总裁阿尔弗雷德.P.斯隆最早提出,通常被定义为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或相关业务单元的集
本文讨论了丹尼尔·布尔斯廷历史叙述中历史审美的独特风格,并从历史审美的角度论述了他的历史写作风格的若干特点,同时也说明了历史审美是历史学家历史观的一种集中表现。
方法:采用国产JHN-450型氦—氖激光器,工作电压220V,波长6328A,输出功率5~7mW。照射距离为100~150cm。光斑直径为0.4cm,加扩束镜后光斑直径为3cm。直接照射疱疹区域和相应节段
近十年来,大量资料表明,在感染某种蠕虫的宿主体内,不仅有特异性抗体,而且还有寄生虫的游离抗原,即所谓的循环抗原。循环抗原的研究以血吸虫病为多,其它蠕虫病的研究较少。
华漕实验区地处上海西郊,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解放初期河岸钉螺密布,历史有螺面积42万平方公尺,粪检普查阳性率56.0%。经过多年积极防治,螺、病情逐年下降,1970年基本消灭
新几内亚岛位于南纬3~11度,东径130~150度,沿海区通常是炎热、潮湿的,中部山区海拔5,000米以上,并由西向东延伸。岛的东半部是1975年9月独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新几内亚的
纳米多孔金(NPG)是目前无酶葡萄糖传感材料的研究热点.本实验以Au30Ag70为原料,在浓硝酸中通过脱合金的方法制备NPG.实验表明延长脱合金时间有利于降低NPG中残余Ag含量,降低脱合金温度有利于形成孔径尺寸较小的NPG.NPG在接近生理条件的PBS溶液中对葡萄糖有明显的催化性能,残余Ag含量较低、比表面积较大的小孔径NPG电极更有利于葡萄糖电催化氧化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