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笔记(二题)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户
  去年年初的时候,单位在扶贫驻点村开展了一项“一对一帮扶”活动。我接到了任务,帮扶对象是一个女孩。
  女孩从小父母就不在了,她是跟着姑妈长大的。女孩很懂事,也知道用功,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学医。她说,她这些年里遇到了太多的好人,觉着只有学医,才能报答于万一。
  女孩的扶贫项目很简单,我只需要帮她准备资料,申请扶助资金就可以了。但是领导不这么认为,领导觉得扶贫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精神层面的也很重要。于是,我加了女孩的微信。女孩很腼腆,很内向,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她才同意每天晚上八点以后,跟我在微信上聊聊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而发上一条朋友圈,算是给过去的一天画上一个句号。
  女孩的朋友圈和她的生活一样,清汤寡水,每次都是两张图,一句话。图片的拍摄地点大都是在教室或者图书馆,作为主角的女孩,短发、圆脸,一身非黑即白的运动装,眼睛永远盯着书本,像是书本上藏着她所有的远方和希望。
  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学生嘛,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家也许都这样吧。久了,又觉得不解,大学的生活难道不是斑斓多彩摇曳多姿的吗?为什么要把日子过成素描的样子?
  那天,我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每天都是这样学习到很晚吗?”
  她“嗯”一声,又在微信里发出一个摇头的表情包,说:“也不是,有时候……嗯……也跟同学出去玩儿。”
  “可我从来没见你在微信里发过。下次跟同学一起出去的时候,也发个朋友圈好吗?”我提醒道。
  女孩不吭声儿,半天,才小心地回了一个字:“嗯。”像是躲在街角,怕被人撞见的一只猫咪。
  可是一连几天,我还是在朋友圈里见到她清心寡欲静坐读书的样子。困在我的朋友们发布的关于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件华服抑或一段诗与远方的旅行的动态中间,她的朋友圈动态像是闯进鹤群的一只小鸡,格格不入。
  我觉得有必要跟她认真谈一谈了,这样压抑的生活,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的。于是,我就问了,很郑重很严肃地问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快乐,也是生活的调料和颜料啊!
  女孩又一次沉吟良久,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我是贫困户,我花的钱都是助学金和扶贫资金,怎么可以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那不是太不懂事了吗?”
  原来如此。我觉得自己太大意也太失职了。一对一帮扶了这么长时间,每天自以为很贴心地嘘寒问暖,竟然不知道对面的那个人在想什么,不知道她的内心背负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我把女孩的情况向局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是个有点儿文艺情结的中年男人,他叹了口气,说:“多善良的女孩呀!心地善良才会背负这么大的心理包袱,总觉得欠了别人什么。以后要做的,就是打消她的心理负担。”顿了一下,领导又盯着我,挥着手强调说:“我说的是打消她的心理负担,不是打消她心底的那份善良。明白吗?”
  我点了点头,然后上网淘了两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一边临时抱佛脚,一边寻找着突破口。为了改变她的观念,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相当长的时间,跟她聊生活的本质和扶贫的意义。聊到最后,我总结了一句话:“除了个别好吃懒做的寄生虫特质的人,大部分人的贫困都不是自身的错,而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这个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权利站在阳光下笑,站在草地上歌唱,也有权利把笑声和歌声传达给更多的人。”
  女孩显然认可了我的观点,慢慢地,她开始在朋友圈分享她的快乐了。她坐在校园的餐厅里,开心地啃着一只鸡腿;她走在那个城市的小巷,用心地拿镜头捕捉着经年的建筑和爬满高墙的青藤;她跟朋友骑着单车,穿行在城市自由的风里;她举着一张电影票,大瞪着一双美丽的写满倾诉欲望的眼睛。
  我每次都在下面点赞,顺便听她分享一些快乐背后的故事。那些故事很小,很不起眼儿,但却洒满了阳光,让人在冬日里每每念及,心生温暖。
  帮扶任务结束那天,我给她留言说:“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把生活过成雨后彩虹的样子。”她很快就回复了,三个字:“谢谢您!”她的话后面,跟着两个可爱的表情,一个是“加油”,一个是“微笑”。
  疑难户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各种总结啦验收啦评比啦,如约而至。千万别小看了这几天的忙碌,用善于文雅词句的领导的话说:“庄稼种了一整季,肥也施了草也锄了,该流的汗该出的力也没落下,不能到开镰收获的时候,一个大意葬送了整个风调雨顺的季节。”
  会不停地开,加班也成了常态。好歹大家都知道轻重,没人顾得上发牢骚。虽然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不一样,可有一张共同的考卷是谁也逃不掉的——迎接精准扶贫考核。
  我对接的第一家贫困户在西街村,虽然平日里没少上门走访,但年底了,依然要走动得勤一些。除了送些过年的福利,也要临阵磨枪,再把扶贫政策仔细讲解一番。不然人家领了钱,拿了东西,等到考核组登门,当头一句:“你们是哪个部门对接的扶贫项目呀?具体怎么补助的?平日里遇到困难了找谁解决?”一问三不知,这一年就算白忙活了。
  贫困户家里是对父女,男人从前患病落下的根儿,半身瘫痪,常年卧床。女儿二十多岁了,读高中的时候,一场高烧,脑子就出了问题。你做什么,她也能跟着你做。她甚至会烧几样简单的饭菜,懂得喂父亲吃饭吃药。但是你说什么,她却半天明白不过来。帮扶期里,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贫困户家里的显著位置,張贴扶贫项目告知书,告知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单位、姓名、电话,还有需要帮扶的项目。为了这张告知书,我伤透了脑筋。规规矩矩张贴到墙上的一张纸,下次再入户的时候,就不见了。墙上显然是拿什么东西擦过,劲儿还挺大,一层灰都给蹭没了。贴得高点儿?没用。女孩会站到凳子上去,爬高上梯对她不在话下。
  给女孩交代了好几次,每次她都瞪着一双汪汪的大眼,盯着我使劲儿点头,像是听懂了。结果呢?什么用也没有。女孩撕掉告知书的习惯,像是着了魔。
  没办法,我只好去找女孩的叔叔。女孩的叔叔离她家不远,经常过来帮忙,做做饭、洗洗衣什么的。其实更多的时候,都是女孩在忙活,女孩的叔叔只是在一边看着。女孩干活儿的时候很安静,你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
  “就是……有时候炒菜老忘了放盐呀调料呀,煮饭也经常糊锅。但是不影响吃,自己做成什么样子都吃着香。”女孩的叔叔笑着跟我说——我看得出来,是那种被漫长的苦难岁月磨蚀得无奈的苦笑。
  “你为什么不自己做呢?”我有点儿不解。
  女孩的叔叔摊了摊手,一脸的无奈:“我家里也是一大摊子,经常需要出门打点儿零工。再说了,我这把年纪,也不能守她一辈子。得让她习惯没有我的日子。”
  也是。
  说到撕告知书的习惯,女孩的叔叔说:“她以前爱干净,从学校一回家,就是不停地拾掇。她不喜欢在墙上张贴东西,说像什么‘牛皮癣’,看着不舒服。”
  可是,年底的考核也不能当耳旁风。跟女孩的叔叔商量了半天,决定把告知书用硬塑壳裱起来,然后拿强力胶固定到墙上。很管用。第二天再去,硬硬的还在。
  然后就是让她记住我的名字,记住我们的帮扶项目。但是想了很多办法,都是徒劳。我念一句,她会跟着念,小学生似的。转天见了我,她还会开心地笑,会给我端茶倒水。但是问到我的名字,问到我从事的扶贫项目的内容,她就两眼发直。对于新事物,她的记忆非常短暂,脑子动不动就短路。她只愿意让自己停留在两岁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里,纯真无邪地活着。
  后来,我死了心,把自己的名字和扶贫项目写成大字,固定在墙上,告诉她,有人问,就指给他们看。现在,每次我去她家,她都第一时间指着墙上的字,欣喜得像是见到了亲人。
  前几天,县扶贫办让大家统计生活自理存在困难的家庭,说是打算成立一个特困家庭养护中心。我把消息告诉了女孩的叔叔,他激动地说:“真要是能把我哥送到养护中心,我就把侄女接过来,跟我们过。我还想找家医院,看看能不能治好她的病。她还小,还要结婚生孩子呀!”
  说到这儿,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眼里有了泪花。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摄影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记录美好的瞬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摄影艺术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但是,它虽然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可能与空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促进摄影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下可以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摄影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
期刊
对我来说,写作中最重要的维度是时间。时间完全是相对的、相关的。我喜欢用来描述我对时间的感觉的那个词是“比较时间”,是“比较文学”的一语双关。时间对我来说,具有想象的比较性和持续性。我唤起记忆,有着一种几乎身体上的感觉。我可以拾起我生命中的任何一点,能从身体上立刻抵达那里,但只是在情感的意义上。我很容易就能走捷径,回到我的童年、青少年、我经历的几次战争。这也就是说,任何东西——所有事件——都是现在,
期刊
日前,汉滨区文化馆组织文化志愿者到五里分馆,西桥、民興、民力等村(社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通过义写、义画等形式,把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并结合近期村(社区)工作重点,协助做好村史馆场馆布置等志愿服务。  近年来,汉滨区文化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招募具有专业特长的文化志愿者,深入镇办、村、社区开展各项文化志愿服务。在繁荣基层文化、引领文明风尚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
期刊
摘 要:汶川大地震后,在权力意志的指导及艺术家的设计操作下,汶川县水磨镇由震前的工业聚集区改建成了多民族风情的现代化旅游小镇,不仅完成了对基础设施的重建,还通过“锅庄”这种集体舞蹈进行艺术实践,实现因地震而产生断裂的地方文化、社会关系及民众心理创伤的修复。本文通过对水磨镇开展的“锅庄”活动进行深描,分析“锅庄”作为一种集体舞蹈形式,是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作用于灾后民众日常生活的,继而探讨艺术对灾后
期刊
摘 要:永清秸秆扎刻在第二批就被收录到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其传承人徐艳丰被命名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永清秸秆扎刻可谓是传统榫卯结构集大成者,体现出较强的艺术震撼力,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模型,具有造型美、工艺美、结构美等诸多艺术特征,体现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与当前大多数非遗项目相同,永清秸秆扎刻也遇到传承的困难,目前仅在徐家内进行家族传承,鲜有年轻人主动学习其技艺。为了永清秸秆扎
期刊
摘 要:一部话剧通过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多种手段和舞台综合呈现,在将全剧故事讲述清楚的前提下,更要使故事情节能够给观众有矛盾有冲突有戏剧性的表达,如此才能讲好故事,引人入胜,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剧中会有很多不同的人物角色,演员作为人物角色的直接塑造和呈现工具,通过技术化的处理,让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实贴切,可亲可信。如何更好的塑造人物角色?我认为塑造角色,演好人物的前提就是要找准人物关系。人
期刊
有人说东北人拿洗澡不当回事。不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传出来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荒唐的谬论。  其实,东北人是很重视洗澡的。如果说仅仅是为了个人卫生而洗澡,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介绍一下东北人的洗澡史。  据我所知,生活在黑龙江境内的少数民族(当然也是东北人),在開春之后(准确地说是在初夏,黑龙江的春天仍然是冰天雪地),骑马、赶车,或者徒步,行程几百里,爬高山,过大河,到五大连池的温泉去洗澡。这些达斡尔
期刊
二十米,是走廊的长度。女保洁员看着那些危重的病人,从走廊西侧的门进入,而后,多数人被从走廊东侧的门推出。进出时,他们都安静地躺着。  女保洁员想,生与死,大约也就二十米的距离吧。这么深奥的想法,看起来不该是一个女保洁员该有的。可她真就这么想了。她的祖父在世时,曾是有名的“半仙”。祖父说:“生死之间,其实也就是一口气的工夫。”祖父又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灵魂。人死了,灵魂就自由了。”祖父还指
期刊
摘 要: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我们的传统艺术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讴歌英雄和榜样、鼓舞和激励全民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传递除了艺术家们在重大社会实践面前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品格。传统曲艺在其中,以其形式短小灵活,内容通俗易懂、功能寓教于乐、传播快速多元等特点,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及传承者们对疫情的关注和贡献出的力量。  关键词:战“疫”;曲艺;形式;功能  鼠年春节与往年不一样,
期刊
摘 要: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提升,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时代赋予文化馆(站)的神圣使命,是促进全民艺术普及的有效途径。服务效能提升,要求文化馆(站)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提升;措施方法  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提升,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时代赋予文化馆(站)的神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