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人生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扬焦裕禄精神怎么干
  ——我们身边的许多党员干部,他们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廉洁奉公、不求名利、但求奉献,持之以恒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题,自觉而坚定地弘扬焦裕禄精神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时针指向18点,王虹晖下班了。她到县城菜市场买了些菜,然后径直回家,生火做饭。
  这顿饭,她和女儿李蓓已经盼了好些天。
  “今天,爸爸会回家吃饭!”李蓓说。
  李蓓的爸爸叫李传民,是开县大德镇副镇长。
  由于工作紧,李传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我想你们。”前些天,李传民在电话里对妻子说。
  还有6天就是除夕了。他说,这次回家会买几只土鸡,再置办一些年货。
  还有9个月就是夫妻俩结婚20周年纪念日。他说,春节后准备和妻子去拍一套纪念照。
  …………
  很快,王虹晖就弄出了满桌菜肴。
  随后3个小时,母女俩一直守候在桌边。
  可是,李传民却再也没有回来。
  “三哥”
  几个小时前,大德镇政府综合办公楼。
  书记办公室里,镇党委书记肖仁军正和镇长段红毅商量工作。
  寂静办公楼里,陡然响起一声大喝:“桂花村起火了,大家快跟我去救火!”
  那声音浑厚响亮,惊得肖仁军浑身一颤。
  两人立即冲出办公室。
  走廊上,只见一个圆脸壮汉来回奔走,逐间拍打各个办公室房门。
  这位壮汉,就是副镇长李传民。
  今年43岁的李传民是行伍出身。他17岁参军,一直在部队做到连长。在部队摸爬滚打多年,练就了一副大嗓门。
  2013年2月,李传民调任大德镇副镇长,分管安全生产、质量监督、食品药品和卫生工作。
  李传民工作能力突出,加上性格随和豁达,很快就和同事打成一片。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同事们就尊称他为“三哥”。
  平时,“三哥”说话轻声细语,很少见他红脸大喝。
  除了这天下午。
  在李传民如雷吼声中,干部们竞相涌出办公室。
  “啷个了?”大家七嘴八舌。
  “桂花村五社,有村民烧荒引发山火——大家快去救火!”李传民大喊。
  很快,一支近百人的救火队伍组建起來。
  16点15分,李传民率队出征。
  一个小时后,李传民和同事们赶到一个叫“孙家湾”的地方。
  一幅烈火炼狱般的画面,映入他们视线——茂密荆棘间,滚滚浓烟升腾翻滚。一条红黑相加的火线,在山区劲风的助威下迅猛推进。草丛树林间,“噼啪”声此起彼伏……
  山高风大、林深草莽,火势正在迅速蔓延。
  “火线”
  “怎么办?”见火势凶猛,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荣祥有些发慌。
  “别慌!”李传民经验丰富,当即展开现场部署——
  “三个人分成一组,协同推进!”
  “要追着火线从火墙背后扑打!”
  “注意风向!”
  …………
  话音未落,李传民就率领一个小组冲入火场。
  李传民追着浓烟烈火,手挥松枝扑打着不断向前蔓延的火线……那动作是如此有力,以至于松枝所过之处,浓烟竞相退散。
  1999年,李传民转业回乡,到开县陈家法庭当了一名司法警察,后又历任县信访办科长、乡镇武装部部长等职务。
  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一直在追赶“火线”——
  2009年6月,由于不了解政策,上百名参加了一项大型建设的开县农民工到工程方集访。
  时任县信访办副科长的李传民知道后,请缨前往协调。
  情绪激动的农民工见到李传民,辱骂他、吐口水,他都以微笑面对。
  “我是政府派来支持你们的,你们要找哪个部门,我带你们去!”李传民决定以心换心。
  一个老头不相信地说:“那你带我们去找头头儿噻!”
  “好,你们在这里等到起,我去交涉一下就来。”
  李传民来到中铁十八局办公室,亮出工作证件,说明来意。
  在李传民牵线搭桥下,农民工很快就见到了工程方负责人。
  弄清了政策,农民工心里的结就解开了,跟着李传民欢欢喜喜地返回开县。
  就在带着这拨人返回时,李传民又接到一个更重的任务——赶赴北京接开县林业局林化总公司部分上访人员。
  李传民本有充足理由拒绝此任务,但他二话没说,掉头又奔北京。
  “在‘三哥’字典里,找不到‘推辞’二字。”肖仁军说。
  在处理大德镇渡佳村四组建房伤亡案件中,李传民守候了四天四夜,成功避免了矛盾激化。
  在处理大德镇桂花村一起医疗死亡事件中,李传民反复上门不下20次,两天两夜不眠不休。
  在处理大德镇民工修桥事故中,李传民奔赴张家口数夜鏖战,为民工争取赔偿120万元。
  …………
  在孙家湾火场上,李传民率队继续“赶火”。
  17点30分,火场上突然响起一阵欢呼。
  “增援到了!”
  李传民回过头,看到近百名乡亲手拿锄头铁锹,杀入火场。
  转过头,李传民继续扑打火舌——那动作,更加猛烈有力。
  “民民”
  随着增援力量不断增加,大家开始分割扑杀漫长火线。
  18点30,大火被扑灭。
  人们开始欢呼。
  李传民却颓然躺倒,张开嘴大口呼吸着。汗水从他额头淌下,在沾满黑灰的脸上冲出几条白色小沟。
  由于这层黑灰,谁也没有发现他的脸色惨白如蜡。   90分钟后,李传民回到办公室,洗了把脸。
  一旁,村医朱宏坤感觉有些不对劲——“三哥”的脸上,怎么不见血色?
  这时,电话突然尖叫。
  “山火复燃了!”驻守火场的同事大喊。
  “拿上电筒跟我上!”李傳民大喝一声,率领队伍再次出征。
  王虹晖的电话响了。
  “我要去救火,今天不能回来了,你们别等了。”丈夫的声音传来,语带歉意。
  有那么两三秒钟,夫妇俩无言。
  电话那头,传来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混乱的脚步声和金属的碰撞声。
  捏着手机,王虹晖心里有些失落。
  在丈夫心里,究竟谁的分量更重?是妻子和女儿,还是工作?
  沉默间,王虹晖眼角的余光,瞥见墙上的一件东西。
  那是一面锦旗。
  2011年,李传民到赵家街道办事处挂职武装部长。此时的赵家,因为园区征地,上访事件一波接着一波,李传民毫无怨言地分管了本与武装部长不相干的信访工作。
  在那里,李传民认识了老杨。
  老杨是当地出名的上访户。逢年过节,李传民就会拎着一斤酒、几斤肉,到杨家嘘寒问暖。老杨因为征地问题想不通,他就带着老杨到相关部门咨询政策,餐饮路费全包……
  感情一深,老杨便管李传民叫起“民民”来。很快,“民民”这个外号就传开了。
  “上访人员在民民面前总是很听话。”开县信访办接访科干部陈永生说。
  上访人员为什么很听李传民的话呢?陈永生说了几个细节,“他总是给来访人员二三十块钱,给他们买盒饭吃,或作为来回车费。有时候上访人员不走,他还通宵陪上访人员聊天,有一次一连陪了三天”。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这就是李传民的工作秘籍。
  大德镇有个姓谢的老人,因为修建美丽乡村,他的液化气罐仓库必须搬迁,镇政府派了几拨人去沟通,谢某就是不同意,大家都认为这事没辙了,只能修改规划。
  镇党委书记找到李传民,让他去试试。
  李传民不讲大道理,不打官腔,放下架子与老谢分析液化气罐仓库设在这里的安全隐患,讲述美丽乡村的动人前景。大家都认为没辙的事情,李传民跑了两次就解决了。
  老谢说:“民民和我掏心窝子,我怎么还好犟起嘛!”
  2012年1月,李传民调任开县和谦镇副镇长。
  “民民要走,我舍不得!”闻讯,老杨掉了泪,亲自把一面锦旗送到李家。
  李传民从不收群众任何东西,除了这面锦旗。
  几秒钟后,王虹晖的眼神离开了锦旗。
  “没事,你忙吧。”她温柔地对丈夫说。
  “嘟——”电话挂了。
  “老三”
  21点左右,李传民率队重返火场。
  查看了地形后,李传民和同事们呆若木鸡。
  火场位于一个倾角近乎90度的山坡上,一寸寸向山脊线推进。山坡上,除了光秃秃的烧焦树干,没有任何着力点。
  如果火线翻过山脊线,就会威胁到龙王、桂花、江东3个村400多名乡亲、3000余亩森林!
  “决不能让火越过山脊!”李传民又是一声大喝,抓住仍有火花跳跃的树干,手脚并用向上爬去……
  干部们跟着一拥而上。
  滚滚浓烟里,熊熊火焰间,风声、火声、男人的呼喊、金属的碰撞响成一片。
  这曲悲壮雄浑的战地交响乐持续了大约30分钟。
  21点30分左右,火势渐弱,李传民开始率领同事清剿余火。
  陈荣祥一直跟在“三哥”身旁。此时,他突然发现,李传民挥动松枝的动作越来越慢。
  李传民突然对陈荣祥伸出手。
  “老陈,我……不行了,我……”话没说完,李传民颓然倒下。
  30分钟后,李传民被抬上救护车。
  经医生检查,李传民的心跳已经停止,在他的头部、双臂划痕累累,身上擦伤、灼伤随处可见。
  在和大火搏斗5个多小时后,李传民由于大脑缺氧突发脑溢血,光荣殉职。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那些在烈火面前未曾动容的男人,顷刻间泪如雨下。
  2014年1月30日,除夕。
  开县南门镇杨寨村的李家老宅前,一位发如白霜的老太太扶着门框,一次次望向远方。
  她在等三儿子回家过年。
  2007年,老太太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命算是保住了,却需要极其精心的调养。为此,老三特地把她送回环境优美的老家静养。每隔三两个星期,老三就会来探望她。每次来,他都会给母亲梳头、洗脚、讲故事。夜深了,他就和衣睡在母亲床边……
  今年春节,老三却没有回来。
  “三儿怎么没回来?”除夕那天,老太太问三儿媳王虹晖。
  面对婆婆的问题,王虹晖噙着泪愣了好一会儿。
  “传民要值班,今天不回来了。”说罢,王虹晖挤出一个笑容。
  在这个笑容背后,她的心裂成了千万块。
其他文献
春季新茶莫多喝  春季,是各类新茶上市的时期,但专家提醒喝茶莫要贪新。  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时间喝新茶,会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反应。新茶对胃肠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胃酸缺乏的人或患有慢性胃溃疡的人,都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胃黏膜,产生胃肠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胃出血。  因此,春季喝茶莫贪新
上班做做“微运动”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超过88%的成年人运动不足。专家指出,除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外,“吃”和“动”不平衡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下面就推荐一些办公室“微运动”,帮你抽空运动。  延展你的身体——双手背在后面,两手抓紧,头向后仰,同时双手努力向后,做出小飞燕的动作。这个动作不但有健身效果,还能助你解除困乏。  利用自重来锻炼——自身的重量带来的阻力,能随时随地进行肌肉锻炼。比
陌生人情景实验图  每到开学季,各地幼儿园门外一定会上演一部部“生离死别”的大戏。如果你见过幼儿园外哭声一片的壮观场面,也算是体验了一回“生死别离”,因此能够理解那些狂哭的孩子抓住不愿撒手的家长内心的感受。想象一下,一个孩子第一天走进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食物、陌生的作息时间、陌生的环境,孩子会作何感受?而最让孩子难以适应的,莫过于要跟父母长时间分离,这不仅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
当人们思考要不要帮助贫困人群、要不要行善时,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制度和法律来强制要求一个人必须去帮助贫困人群,也就是对贫困人群进行慈善帮扶。即使规范伦理学领域普遍承认人们具有援助他人的道德义务,但这种援助义务的根据及其限度却极具争议。然而,当我们从网络上看到一张饿得骨瘦如柴的孩童照片时,或从新闻中得知年迈的失独老人病重于家中却无人问津时,或在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家庭因为自然灾害、战
土壤中如果盐碱过多,就会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但是,有一种叫柽柳的植物却能在盐碱地里顽强生存。  走近柽柳时,你会发现它的茎和叶上,有一粒粒白色的结晶,如果你尝一尝,会感到又咸又苦。  原来,柽柳的根从盐碱土中汲取水分时,会同时吸收大量的盐碱,但它的体内并不积累,于是,这些盐碱由水带着,通过柽柳的茎、叶排到表面,水分很快就蒸发了,盐碱却留在茎和叶表面,形成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  柽柳无法选择自己的生
[摘 要]读懂诗歌,其实就是要弄清作者写了什么人或什么物,这个人或物“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了。而“识谓词”“辨主语”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通过识别谓词和分辨主语,逐一解读诗题和诗句,即可读懂诗歌。  [关键词]谓词;主语;诗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11-02  谈到读懂诗歌的方法,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读
惬意精致的敖德萨,被一汪清澈的海水温柔托起。古老的建筑搭配著缤纷的砖墙,热烈与宁静交融得毫无间隙。
閻牡丹  我和妻子在家里聊天的时候,难免会谈到各自的童年。有一次,我提到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方式:住在窑洞里,点着煤油灯。我四十三岁,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人。  五岁的孩子听到我住在窑洞里,非常好奇,追问窑洞是什么。我解释一番之后,孩子说,那就是住在山洞里呀。接着她说,住在山洞里的,不就是野人吗?可以这么认为,别人想象一种不熟悉的生活,往往是这样的,况且孩子的想象更加单纯。  我小时候居住的窑
区县“两新”工委和行业党委专栏  成效明显    由市委“两新”工委、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在重庆“两新”党建网和中国当红网开设的“区县‘两新’工委和行业党委”专栏,一年时间共计采用稿件2840余篇,其中市外上稿70篇。文章紧扣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题,畅谈认识与体会,介绍做法与效果,来稿踊跃,质量较高,不少文章受到网友好评,为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李小文留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去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老人一袭黑衣,瘦削的面庞上蓄着胡子,光脚穿着一双黑布鞋坐在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种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  李小文喜欢喝酒,有媒体报道,61岁时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和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一样,他身上经常揣着酒壶。还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