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谓词,用心辨主语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懂诗歌,其实就是要弄清作者写了什么人或什么物,这个人或物“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了。而“识谓词”“辨主语”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通过识别谓词和分辨主语,逐一解读诗题和诗句,即可读懂诗歌。
  [关键词]谓词;主语;诗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11-02
  谈到读懂诗歌的方法,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读诗题、读作者、读注释、读意象、抓关键词”这一套吧?这当然是读懂诗歌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可具体如何操作呢?如何读懂诗题,读懂诗句呢?在这里我想谈一种很笨但很实在、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即“慧眼识谓词,用心辨主语”。
  “慧眼识谓词,用心辨主语”,就是指擦亮眼睛,用心找出诗中的谓词以及这个谓词的执行主体。所谓的“谓词”,指的是用来描述或判定客体性质、特征或者客体之间关系的词项;根据《现代汉语》的定义,汉语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而“主语”则指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是句子中的陳述对象。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读懂诗歌,其实就是要弄清作者写了什么人或什么物,这个人或物“是谁”或“是什么”,他(它)“做什么”或“怎么样”了,而代表“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的词也就是我所说的谓词,一般是指诗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什么人或什么物”则是执行主体,即主语。所以我说把谓词和主语两者弄清楚了,也就算是初步读懂诗歌了。
  一、辨识谓词和主语
  诗题的解读是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关键,题目中往往包含了诸多信息。我们要做的是先找出诗题中的谓词,然后辨别谓词的执行主体是什么,从而挖掘并丰富这些信息。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诗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诗题中的谓词分别是“发”“赴”“留别”等,执行主体则被省略了,但不难辨别出执行主体就是诗人自己,就可解读为“‘我’从临洮出发,将奔赴北庭,在离别之际写作此诗作别”,可见写作此诗时诗人还在临洮,他将要去的是北庭,弄懂了这点,就不难知道诗中只要是有关北庭的内容都不是眼前的,而是诗人的想象,因为他还没到北庭呢。将诗题这样一分析,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当然,诗题中也并不是都能找到谓词或执行主体。比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中的诗歌《残春旅舍》,题目“残春旅舍”中就找不到谓词和执行主体,这时我们就要将省略的谓词和执行主体补出来。“旅舍”是用来“住”的,那么“住”就是被省略了的谓词,谁住呢?不能是“残春”吧,“住”的主体是人,是诗人,“我”就是执行主体了。于是诗题的大意就是“我于残春时节住在旅舍”,“残春”“住旅舍”,由此我们也可以略微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了。而有些诗题更为简洁,比如杜甫的《月夜》,对这样的诗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推断出“谁”在“月夜”“干什么”还是“怎么样”,即可。谓词和主语就是这么重要,一定要识辨清楚哦。
  诗题读懂后,就该进入诗歌的主体内容了。一以贯之,我们仍用识谓词、辨主语这方法一句一句去落实,就可以“无往而不解”。且看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诗歌《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第三句“无哗战士衔枚勇”,谓词“无哗”“衔枚”都有“没有声音”“肃静”的意思,作者以“无哗”“衔枚”来比喻考场“肃静”。原来考生在“安静答卷”呢,而非“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试卷第14题中B选项的表述显然就是对这两个谓词理解错误。抓住谓词,准确地解释谓词的意思,对解读诗歌是很有帮助的。以上说的都是动词,如果是形容词,做法也是一样的,即要弄清“执行主体如何”“执行主体怎么样”。比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诗歌《金陵望汉江》,颔联“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谓词有“横溃”“豁”“崔嵬”“湍”等,后三个都是形容词,我们围绕执行主体“汉江”来解释这几个谓词,“溃”就不会解释为“溃败、溃散”;“豁”也不可能解释为“开朗”,而“崔嵬”这个词,本来多用以形容山的高峻雄伟,可“汉江”不能“高峻雄伟”吧,而应该取其“显赫盛大”义,解释为“波涛汹涌”。这句的意思应该是“汉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原,波涛汹涌迅疾奔流”。识谓词,辨主语,将谓词和主语相互搭配好来,串连成句,解读也就相对准确了。
  二、慧眼识谓词
  谓词除了常被省略需要补充出来外,识别的难点还在于词性活用,也就是说,有些诗句的谓词并非动词或形容词,而是由其他词性来充当。其中有两种现象比较常见,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一种是名词的活用。先来说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容易辨识,因为谓词本身就包含形容词,即使不知道它活用,也不至于太影响对句意的理解。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字就活用作动词,可依据执行主体“春风”或“江南岸”的不同,分别解释为“吹绿”或“变绿”,但如果直接作形容词理解也不影响句意,无非就是“绿的江南岸”。而名词活用为动词就相对复杂了,因为执行主体一般是由名词充当的,极易将活用的名词看作是执行主体,那样句意也就完全不同了。例如,“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中的“秋”字,意为“衰老”,名词用作了动词,这句诗的意思是“你年轻的容貌还没老,我却长出了白发先衰老了”。像“白发我先秋”这样找不到谓词的诗句,我们一定要有词性活用的意识,以便准确无误地解读诗歌。再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诗歌《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第二句“广庭清晓席群英”中,哪个词我们应重点关注呢?借用文言文词性活用中的知识,“席”这个名词带有宾语“群英”,应该是活用为动词了,“席”意为“坐”,“一清早宽阔的庭院里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一个“席”字,理解对了,整个句意也就通了,由此可见识别谓词的重要性。总之,一定要记住,句子中肯定是有谓词的,或省略,或活用,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出来。
  三、用心辨主语
  识别谓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而辨别执行主体则较为困难,这首先是由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特征决定的,执行主体常常被省略;其次则是为了押韵和对仗,执行主体可以被作者任意倒置。省略的得补充,倒置的要还原,辨别主语很重要。省略主语的例子前面讲了很多,这里就不重复了,以《残春旅舍》的颈联为例说说“倒置”的情况吧。“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其中的谓词“冲”的执行主体很容易被认为是“酒”,可“酒”是不能自己“冲”的,执行主体应当是人,是诗人以“酒”“冲愁阵”,借酒浇愁,这样才解释得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省略的执行主体找出来,分清谁是主,谁是客,是谁在做什么。再如李白《听蜀僧睿弹琴》的颈联“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客心”如何“洗流水”呢?分明是流水才能洗客心啊,这里是主客体倒置了。主语或被省略,或被倒置,一定要辨别清楚,只有正确分辨出主语,才是真的读懂了诗歌。
  当然,谓词和主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了谁都没了依据。我们可以依据谓词来推断主语,反过来,又可以依据主语来判断谓词的意思,两相结合,就能初步读懂诗歌了。简而言之,只有读得懂,才能鉴赏和评价,也才谈得上兴趣的培养。
  (责任编辑 柳 紫)
其他文献
从1997年到2011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从1375亿元到10011.13亿元,增长7倍;财政收入从74.53亿元到2908.8亿元,增长3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23元到20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43元到6480元,分别增长近4倍;实际利用外资从9.41亿美元到105.29亿美元,增长近11倍……这一长串激动人心的数据,凝聚着3000多万巴渝儿女的智慧和汗水。在隆重庆祝重庆直辖
李可染《五牛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在北平爆发,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上海“八·一三事变”,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同年11月中旬,为准备大规模的徐州会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成立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爱国之心与艺术匠心  宣传队深入乡村宣传抗日,每到一处,敲锣打鼓,吸引群众。群众来了,连环画
容国团(1937—1968),男,汉族,广东省珠海市人,中共党员,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容国团从小喜爱乒乓球,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7年,容国团进入广州体育学院,一年后入选广东省乒乓球队。1958年4月,容国团在广东省体育工作者跃进誓师大会上发出豪言:“三年内取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此语一出,声震全场。  当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后,容国团苦心练就直拍快攻打法,开创
2015年10月13日下午,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大井巷社区内。  临江路派出所的两名民警来到社区居民陈某家门口。  “咚、咚……”一阵敲门声过后,陈某打开家门。  “怎么又是你们,我不同意!”陈某猛地把门关上。  原来,派出所准备在临江路小学校门转角梯坎处安装一个摄像头,而摄像头位置刚好靠近陈某家阳台。  “得想点法子才行。”两名民警找到同一幢楼的谢于国,让他出面劝说。  “老陈,人家警察就是想保障学
锡克教徒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刚到印度时,接我从机场到住处的司机就是一位锡克教徒,离开印度时又是这名司机送我去机场,全程半小时里,他一句话不说,一丝不苟地开车。  我在印度逛月光集市的时候,忽然看到人们纷纷脱鞋进入一处地方,我来到门口向里张望,看到有人在祭拜,心想这一定是什么寺庙,我很好奇,向看门人问过可以进入,便脱下了鞋,小心翼翼地走上高台阶,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这是一个灰
春季新茶莫多喝  春季,是各类新茶上市的时期,但专家提醒喝茶莫要贪新。  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时间喝新茶,会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反应。新茶对胃肠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胃酸缺乏的人或患有慢性胃溃疡的人,都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胃黏膜,产生胃肠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胃出血。  因此,春季喝茶莫贪新
上班做做“微运动”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超过88%的成年人运动不足。专家指出,除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外,“吃”和“动”不平衡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下面就推荐一些办公室“微运动”,帮你抽空运动。  延展你的身体——双手背在后面,两手抓紧,头向后仰,同时双手努力向后,做出小飞燕的动作。这个动作不但有健身效果,还能助你解除困乏。  利用自重来锻炼——自身的重量带来的阻力,能随时随地进行肌肉锻炼。比
陌生人情景实验图  每到开学季,各地幼儿园门外一定会上演一部部“生离死别”的大戏。如果你见过幼儿园外哭声一片的壮观场面,也算是体验了一回“生死别离”,因此能够理解那些狂哭的孩子抓住不愿撒手的家长内心的感受。想象一下,一个孩子第一天走进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食物、陌生的作息时间、陌生的环境,孩子会作何感受?而最让孩子难以适应的,莫过于要跟父母长时间分离,这不仅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
当人们思考要不要帮助贫困人群、要不要行善时,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制度和法律来强制要求一个人必须去帮助贫困人群,也就是对贫困人群进行慈善帮扶。即使规范伦理学领域普遍承认人们具有援助他人的道德义务,但这种援助义务的根据及其限度却极具争议。然而,当我们从网络上看到一张饿得骨瘦如柴的孩童照片时,或从新闻中得知年迈的失独老人病重于家中却无人问津时,或在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家庭因为自然灾害、战
土壤中如果盐碱过多,就会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但是,有一种叫柽柳的植物却能在盐碱地里顽强生存。  走近柽柳时,你会发现它的茎和叶上,有一粒粒白色的结晶,如果你尝一尝,会感到又咸又苦。  原来,柽柳的根从盐碱土中汲取水分时,会同时吸收大量的盐碱,但它的体内并不积累,于是,这些盐碱由水带着,通过柽柳的茎、叶排到表面,水分很快就蒸发了,盐碱却留在茎和叶表面,形成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  柽柳无法选择自己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