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来源 :河南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和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正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问题,表现出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求。在以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授为主,忽视了对幼儿自主操作、探索能力的培养。幼儿只是被动接受,不能完全理解知识。
  以下是我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几点体会。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能力。因此,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幼儿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好奇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幼儿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在种植园地里种上了蚕豆、萝卜等。种植时,让幼儿一起帮忙翻土、捡石块、锄草、浇水等,收获时让幼儿一起拔萝卜、收青菜、剥豆子……幼儿在种植与护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知道植物有不同的根、茎、叶、花、果实,幼儿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和植物是怎样长大的,从而学到许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了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用心地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去探究,而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将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热情减退甚至消失。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其进行新的思考。
  二、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
  《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幼儿“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幼儿的“自由精神”,使其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
  在一次玩“沉与浮”的游戏时,我就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猜想铅笔、泡沫、木珠、玻璃珠、铁块、橡皮、木架子、皮球、石头等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玩的过程中,我提醒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在操作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让幼儿学会在操作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不仅积极地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而且学习了用讨论与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了多方面的学习经验。
  三、注重幼儿在各种科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之门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创造意识。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局限于观察研究对象本身,还应该引导幼儿注意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一段时间。
  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提出种豆需要水的问题,我们就根据他们的问题设置了几个装有种子的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照射。幼儿对豆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幼儿发现空气和水分是豆宝宝发芽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还提出了新的问题:豆宝宝在哪种环境中(水、沙、土)长得更快呢?就这样,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
  科学观察活动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幼儿园,还可以利用野外踏青、亲子活动等机会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以开阔幼儿眼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等方法,激发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的“自然探究区”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会如飞翔的小鸟般打开想象的翅膀。“科学发现区”是幼儿的最爱,他们摆弄着天平秤,学习称物体;试试如何让灯泡亮起来;探索磁铁能吸住什么样的东西……这些有趣的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心,培养了他们的创新与探索能力。
  3.让材料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
  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欲望,怎样才能引发幼儿去主动探索呢?为此我们设置了“自然探究区”,放置了幼儿熟悉的辣椒、花生、玉米、小麦等,使幼儿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就如遇见了久违的朋友,开始讨论小麦是如何生长的、适合在哪儿生长。带着这些问题,幼儿经过商量给小麦准备了“魔术手套家”:在小手套里装进了湿润的泥土,将小麦种子撒进泥土里。幼儿每天都去浇水,看看小麦有没有冒出小芽,并将小手套的外观变化记了下来。最终,小麦芽破土而出,幼儿的情绪也随着麦苗的生长变化而高涨起来。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幼儿了解了麦苗的生长变化,也知道了小麦适合生长的条件,小麦成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
  4.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会有表达的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诉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获得激发创造力的灵感。教师应多关注性格内向的幼儿,多给他们一些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能力并不只是在那些外向的幼儿身上才能体现出来。
  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要轻易放弃尝试,失败了不要紧,可以试一试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培养幼儿坚毅的性格品质。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时时处处以爱心、耐心呵护,伴随他们一起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德国表演大师吉布佩森有一次演出后说:“我就靠我的动作、姿态向人们展示我的内心世界、思想和喜怒哀乐。”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7%的言
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9月我院对12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64例,为患者提供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式在P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PICU病房住院治疗的重症患儿80例,均选择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随机
目的 探讨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健脾清胃汤治疗)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西地碘含片治疗).对比两组复
摘要采用实验组、控制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选取14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为期14周的课程学习,考察课程教育对大学生民族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课程学习,实验组大学生的社会建构论显著提高了,但本质论并未出现显著变化;(2)而未进行课程学习的控制组大学生在相应时间内,社会建构论和本质论均未出现显著变化;(3)大学生所持有的民族观是基于社会文化差异的本质论和在民族识别基础上的社会建构论
目的 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64例重症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
目的 探讨胃溃疡合并胃出血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7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采用奥美拉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术后拔出导尿管后,影响首次排尿时间的相关因素,以便给予针对性预防。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拔除导尿管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
幼儿期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扩大和巩固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和语感,让幼儿通过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但如果幼儿教师把阅读课上成了对话课.在阅读教学中逐词逐句、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