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的魅力与诱惑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毫无疑问,哥本哈根再次集聚了世界的目光。
  从2009年12月7日到18日,包括中国领导人在内的近90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以及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各国政要们会在这里一起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会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韩国都在谈判桌上摆出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硬数字”。美国宣布2020年温室气体比2005年减排17%。
  与此同时,中国宣布202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
  低碳是什么?为什么引得各国惶然变法?
  低碳经济如何践行?发达国家有何良方妙药?
  低碳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哪些影响?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变化?
  而山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又将怎样走出自己的低碳之路?
  本刊采访了业内专家、在华美国教授,并约请留学欧洲中国人士撰文,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叩开低碳经济之门……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漫长的演变中,冰川和冻土在消融,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国可能将逐渐消失,大量物种灭绝,天气极端恶化……
  低碳经济在人们千呼万唤中崭露头角。
  
  何谓“低碳经济”?
  首先要弄清低碳是什么。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正式走向历史舞台。
  这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其实,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法,早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就有。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又发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效率;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全球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哥本哈根猜想
  对于日渐趋暖的气候症群,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他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就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哥本哈根会议就此目标召集各国首脑聚首商谈。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就以下具体的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富国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很明显,“减排”和“钱”,会成为本次哥本哈根会议的两大焦点。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会议通过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
  但是,参加大会的各方代表并没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具体共识。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会议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对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全球变暖后的自然灾害肆虐和生活环境的破坏,人类显示了高度关注。
  短短数日会议,遥远的冰天雪地的北欧寒地,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媒体的频繁报道,各国人民浩浩荡荡的游行集会和街头巷尾的热议争评,要求节能减排的迫切声音传遍七大洲四大洋。
  没有实质性结果的哥本哈根会议还是带来了无限的期待。哥本哈根会议仅仅是全球应对气候之战的开始,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还将长期继续下去。这是全球各国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节能环保相关产业必将是未来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绿色突围”
  哥本哈根会议直接的结果是引发各国展开了频繁的“环境外交”。
  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韩国都在谈判桌上摆出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硬数字”。美国宣布2020年温室气体比2005年减排17%。
  与此同时,中国宣布202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这是个极受欢迎的消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项目负责人基姆·卡斯滕森表示,中国这一新承诺,意味着将减排几十亿吨二氧化碳。
  不过,这个数字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成本“急剧上升的临界区”。
  据专家研究显示,中国如果在2020年时要达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5%的目标,今后10年每年需为此新增3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每户中国家庭每年负担64美元(约合437元人民币)。
  该项研究计算了中国202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05年下降33%、40%、45%、50%时可能发生的情形。结果显示,当减排目标提升到40%以上,减排成本开始飞速上扬。
  可以说,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成本压力。
  对中国而言,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另外,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必将面临诸多障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能源资源大量消耗不可避免,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
  但是,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已经开始,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日本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走在世界环保的最前沿;德国明白这一点,所以德国环保已成为各国纷纷学习的榜样……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也积极谋求“绿色突围”。
  从庄严的减排承诺上就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2004年末中国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已经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20%的目标。到2009年上半年,中国已完成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3%,20%的减碳目标有望实现。这意味着中国在5年当中减少了15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减排量都是非常大的。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非常时期,中国也没有因暂时的经济低迷而放弃减排和转型的中长期目标。在4万亿投资里面,直接用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资达到2100多亿。目前,中国已成为光伏发电的第一大生产国和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
  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在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上,除了要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外,中国惟有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也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题中之义。
  低碳时代来临,低碳经济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带来的是全新的生态系统。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上,而谁转得最快,谁就赢得最多。
  
  The globe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That is an undisputed fact. In the course of a long period of evolution, glaciers and permafrost are melting. The sea surface is rising. Some island countries perhaps will gradually disappear.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have become extinct. And the climate will grow worse and worse.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low carbon economy has come into prominence.
  The Research on China’s Ways to Develop a Low Carbon Economy released by the 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2009 defined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system, whic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ystem, can save energy and reduce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in bot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can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deal with the clusters of problems caused by the warmer climate, the climate scientists argue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mor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orldwide. Moreover, from 2015 to 202o, the emission should be reduced. They predict that to preven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entire globe from increasing 2℃, by 2050, the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worldwide should be reduced to 80% of the total emission amount in 1990.
  For attain this goal, the 15th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15) was held in Copenhagen from the 7th to the 18th of December, 2009.
  Related studies reveal that to attain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per unit GDP in 2020 by 45% over that in 2005, in the next 10 years, China needs to increase 30 billion US dollars of new investment every year, which means a contribution from every Chinese family of 64 US dollars (roughly 437 yuan) every year.
  For China, in the short term it is impossible to get rid of the reliance 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brought abo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So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China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energy resources. Moreover, due to the lack of any effective encouragement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echnologies will encounter many obstacles. The energy structure mainly comprised of coal will be the long-term factor in restraining China from develop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spite these difficulties, when formulat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2006-2010) at the end of 2004, China initiated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per unit GDP in 2010 by 20%. By the first half of 2009, China had already reduced 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per unit GDP by 13%, which meant that in five years China had reduced 1.5 billion tons of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per unit GDP.
  In 2009, even though the macro economy was stricken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 did not give up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goal of reducing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depression. Of China’s 4,000 billion yuan investment budget, more than 210 billion yuan will be invested i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s well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No. 1 country worldwide in terms of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nd the No. 4 country in terms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With respect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hus far there is no mature mode. Therefore, besides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China should explore a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其他文献
2009年岁末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山东大学西校区一个普通职工楼宿舍里,温暖的阳光从窗外照进客厅,洒落满地,房间里的空气暖洋洋的。没有初次见面的寒暄和拘谨,我们对Jay Thelin和Dana Thelin的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漫谈中开始。  Jay和Dana夫妇来自美国的犹他州,现在山东大学任教,在中国已经待了1年零4个月了。从当初在地图上想象中国到现在居住在中国,他们一直细细地品味着这个与美国不
期刊
孔子不会想到,2500多年之后,他的思想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着世人。  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孔子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拓宽中外文化交流渠道,大力推进“孔子文化走出去”,取得明显成效,并于2009年9月获得了文化部、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首届“孔子文化奖”。  拓宽中外文化渠道,先是组织影响日益广泛的“孔子文化世界行”。“孔子文化世界行”,旨在让
期刊
“低碳生活”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从吃穿住行到生产建设,一切的“高碳”消费将随着低碳主义渐渐远去。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最大的热情去迎接“低碳”。  为此,我们就“低碳”采访了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张克峰院长和刘静博士。作为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他们一直致力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对“低碳”有着独到的见解。    张克峰:科研为先  低碳是近一年国内外呼声最高的提法,有点专业术语性
期刊
初冬的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路面上,来往的路人放慢了脚步,惬意的享受这宁静温暖的时刻。这里是济南洪家楼的天主教堂,庄严中透着神圣,肃穆中渗着柔和。  法语联盟学校就在教堂南邻二楼。法语联盟的门头并不突出,但是经常出入于此的老外面孔却让过路行人不得不多看几眼。  从教堂侧面的一个不太显眼的小门进入,楼梯口精心摆放着多种法语培训手册、留学法国的介绍。顺着楼梯我们来到济南法语联盟的教学中心,这里似乎更像一
期刊
摄影/侯贺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尽情感受齐鲁文化魅力和“好客山东”热情的温暖氛围中,伴随着热烈精彩的演出,2009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济南隆重落幕。山东圆满完成各项承办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十一运会上,山东省共有708名运动员参加了所设3 3个大项中30个大项的比赛,山东代表团共获得63枚金牌、44枚银牌、46枚铜牌,总分3
期刊
当“万人计划”走出国门踏上异土他乡,立刻在全球高科技领域引发“地震”。这是近年来山东引进高科技人才力度最大、资助最大的一次“猎头行动”。在这个“万人计划”的大磁场里,高科技创业思维及完善的配套制度,使其能够长久焕发坚强的生命力。  如果说“引才之路”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的话,那么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就是其最好写照,谁都怀抱着希望,谁都承载着风险,谁都显示着实力,谁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山东的大刀阔
期刊
摄影/侯贺良    “十一运”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从全新的办赛理念到精彩绝伦的开幕式,从一流的场馆设施到一流的竞赛组织、从历史上首个全运村到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十一运”创造了无数惊叹,留下了辉煌的记忆;彰显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的品牌形象,凸显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重效应。    富有文化与科技内涵的开闭幕式  “十一运”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和谐盛世齐鲁情
期刊
扬琴一响,胡琴一拉,简板一敲,嗓子一亮台下掌声一片。这就是山东琴书的魅力。  在中国曲艺“四大火地”之一的济南市,由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便可知晓“曲山艺海”的济南的艺术氛围,山东琴书便是众多曲艺中的一朵奇葩。  山东琴书,发端于山东省曹县一带,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其原为民间小曲联唱体,因此最早叫“小曲子”;又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所以又名“打扬琴的”,以后还叫过“改
期刊
摄影/侯贺良    十一运的脚步渐行渐远,十一运的激情依然澎湃,重温那些已经成为永恒的精彩瞬间,豪气依旧,感动常在……    最感人的退赛  十一运会赛场成为诸多名将的“落马场”,他们因“伤”转身离去,不禁让人黯然神伤。  尽管伤病累累,程菲还是出现在了全运会训练场。不幸的是,在赛前的适应性训练中,程菲在练习跳马时膝盖后十字韧带撕裂。从保护程菲的角度出发,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湖北队协商后
期刊
摄影/侯贺良    第十一届全运会,青岛市共有195名运动员参赛,占山东代表团总人数的28%,在11个大项中夺得24.5枚金牌、12枚银牌、19枚铜牌,金牌总数占山东的39%,奖牌总数占山东的36%,可排进所有参赛的46个省、市、自治区、行业体协的第7位;共夺得奖牌数55.5枚,占全省153枚奖牌总数的36%。为山东代表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在本届全运会上,青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