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到春节,老吴的头皮又是紧得难受,这已经是落了许多年的习惯。前几年是熬过来了,今年,老吴得理个发,把头皮松松,也算是求个心安。老吴在小区上转了几个圈子,才在这间发屋外停下来。
  发屋在转角处,两面的门面是玻璃墙的,就是门也是玻璃的,门面上伸出来一排的毛巾,如幌子。还有一个发套挂着,显得不自在。阳光从玻璃窗上透进去,屋里的情况倒看得明白。屋里躺着三把椅子。一把是老式的木质躺椅,老吴喜欢那样的椅子。一把是新式的转动椅子,一把是最不起眼的固定式藤条椅子。三把椅子已经坐了两把。一位客人在染发,在她的背后,竖起了玻璃防护发罩,上面冒着热乎乎的气。看到染发,老吴的心里有些紧张。另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看样子是做好了头发。那把木质躺椅空着。老板站在中年妇女的背后,拿手机在玩。
  老吴推开玻璃门,门里的热气散了出来,眼睛有些难受。老吴问,能修理头发吗?
  老板抬了抬头说,理发?老板站起来,拿着围兜等在椅子边。
  老吴折到椅子边上,往玻璃门上看了看,问老板这发套挂在那,有什么意思。老板说,没什么特别意思,这些年发套用得多了,总会有不刚好的时候。
  老吴的头皮还是紧着,心里相对顺了,拿出他自己的围兜坐上椅子,让老板给围上。老吴双手按住腮边,害怕自己的头发掉下来,紧着身子靠到老式椅子上去,靠稳了才拿下双手,扶在扶手上。扶手已经磨得亮了,一层一层地泛着光泽。这扶手有些像自己的头皮,老吴用手细细地搓着,心里更是宽松了。
  老板顺了顺老吴的头发,问老吴,这头发不好理,更是洗不得。老吴说,理,就理。老板说,不好理呢,理了浪费。老吴说,就理一回,不碍事的。老板说,要不给您松松肩骨,刮脸也行。老吴说,老板会刮脸,还会跳刀吗?老板说,跳刀,也还行,只是各人的感觉不同,跳得好不好,不好说。老吴呼出了一口气说,跳刀,已经没几位师傅会了。
  老板用手指按摩着老吴的头皮,那感觉还真是好。那时,老吴的手机响了起来,振铃很是有趣,是老吴的老婆设定的。老婆找你了,老婆找你了。这声音弹了两下,老吴伸手摁去了响铃。才摁下去了,又是那声音弹起来,老婆找你了。
  老板说,先接了手机。在一边染发的客人,也是转过头来,弄得老吴很不好意思。那是一姑娘,眼睛很好,见一眼就能记住。老吴与姑娘对上眼,好像是记起了什么。
  老吴说,在理发。手机的另一边说,真理发?老吴说,真的在理发!手机的另一边说,理发就好。老吴收起了手机,放在玻璃镜子前的架子上面。老吴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脸是老了很多,再过年就得退休了,真是一年一个日子。这日子的背后是什么,老吴真是记不起来。
  染发的客人问老板,应该可以了吧?脖子酸的。老板说,染好了,会自动停下来,不要紧张。老吴心里有些暖意,这人的语言,放在不同的环境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会自动停下来?什么时候会自动停下来,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广告词,说得那么露骨,我要,我还要。单位的同事,把这设定成手机振铃,弄笑了一堆的同事。老吴也算是搞笑的人,他没有把老婆铃声换了,也只是藏些开心,能随时记起什么。老吴他忘记了什么?刚刚进门的时候,他看见了那个头套,他能记起来吧?老吴转过头去,瞧了眼头套,双手又不自然地按着自己的腮边。
  玻璃罩还真的重重地打了一下铃,像是早时候下课的铃声。
  老吴说,停下来了。老板说,停下了,您先等着。
  染发的客人站了起来,伸着腰,眼睛睁得老大,厚实的围兜已经全变了原样,一团一团的颜色杂乱得如同调色板。客人如此地瞧着,自己叹了口气,还真行,就这样。老板说,这样自在吗?客人说,总是自在也不好。求些新意,变变自己的发型,不然快老去了。头发是鸡冠啊,这样像鸡冠吗?老板说,有点,但是洗过之后,再做些固定,会喜欢的。
  中年妇女嘴巴张着,这样的发型,她必是看不顺眼,但她已经习惯了。她说,女儿,别弄成这样,让老板重新做一个,走出这个门,让人见了,都说你是鬼呢。女儿已经坐洗脸台过去,嘟着嘴说,随便了,再不行过了年再弄,不就是一个发型吗?没那么严重,什么人不人鬼不鬼。
  原来,这是一对母女。老吴好像在哪儿见过,又好像没有见过。只是这女儿,染成如此的头发,确实如同母亲说的那般。
  洗脸台藏在角落,流水声响得有些急。坐上洗脸台的女儿,好像是全放松了,一头的头发垂下来,让洗发香波盖着。老板一缕一缕地顺着头发,梳成了一小壁的门帘一般,额头亮亮地,鼻子也往上挺着,肩膀下面的分寸更是了得。老吴只是从镜子里看了两眼,就把眼光收回来。只是那眼睛和嘴巴闭得实实的,看起来像是怕洗发水跑进去。
  母亲大概是有些困,坐在椅子上,竟是打了个瞌睡,头往前一倾,双手往两边一拉,眼睛突然张开,往洗脸台方向睁眼看着,发现女儿还在洗发,自知是自己失态,往老吴这边看了一眼,又笑了一下。眼睛也是善意的,只是有些不自然。
  那时候,玻璃门晃了一把,一少年靠在玻璃门把上问,会剃头吗?少年的头恰好靠在挂着的头套。老吴从镜子里看着,很是搞笑。
  老板看了一眼少年客说,剃头,能剃头,是理发吗?
  少年客说,就是整整而已,不理。
  老板说,行。
  少年客嬉笑了一下,牙齿白亮白亮的。那头发真得该修了,杂乱着,颜色也是错了,紫黄紫黄,缺少营养。少年依然靠着玻璃门,拿下了发套,玩转了几下,又把发套放在手指上,不自然转了起来,转得发套变了形状,突然手指一收,发套自是飞了起来,落在老吴的怀里。老板用眼睛示意少年说别玩,挂回去。
  一把发套,软软地伏在老吴的怀里,还杂着些理发店的洗发水的味道,这种感觉像一小女孩子伏在老吴的怀里。这种感觉太天伦了,原本老吴的头皮已经紧到头,似乎要炸起来,但老吴手一触到头套,心就软了。老吴拿着发套,让少年客挂到门楣去。少年听话地挂了发套,依然靠在门上,拿出手机打游戏。游戏的声音很是夸张,像猫的叫声。   洗过头后,老板在认真地给女儿整理着头发,母亲显得很着急,在一边指着手,暗示老板得这样,得那样。老板不知道是听母亲的,还是听女儿的,来来去去地梳了好几趟。女儿就是不满意。女儿问老板,怎么有那些头发,硬硬地往上翘,怎么那么不听话?老板说,那些是白的头发,白的头发是粗硬了些,就是染成黑色还依然生硬。女儿说,有白头发啦!母亲说,白头发就白头发,谁没有白头发?老板问,要剪了这些粗硬起来的白发吗?女儿说,不是没有白头发了吗?染了还有白头发!老板说,是有白头发,只是染了,颜色褪去了,自然还是白头发,如果修了些去,可以挺得久些。
  少年在一边没缘由地笑起来,这笑声有些浪。就是老吴也是按着心思跟着浅浅地笑。母亲似乎有些生气,阴着脸,她不知道是为这句话生气,还是为她的女儿生气。老板大概也知道是说得散了,挺什么挺,还挺得久了,这是什么话。老板的脸红了起来,红着脸不敢看镜子里的自己。杂笑之间,老吴叹了一声,这声音有些过时。让电吹风的声音一吹,老吴的叹息声没了,消逝了。
  女儿的头发吹得乱,好大的一堆,像是杂草狂长。少年客在手掌上画着,画出了一方的棉花堆。母亲发话,说这是怎么啦,那样狂长起来,不好看,不好看,像什么啊,像鸡窝,不成,得再来。老板依着母亲的意思,一缕一缕地拉着,拉得女儿头皮发热,头发冒烟。那时候,女儿的心里也在冒烟。老吴透过镜子看得清楚。两个女人,围在一镜子前,就为了一发型,又开始相互埋汰起来。
  老吴隐隐约约好像记起来什么,是哪一年了,也是在理发,一小偷拿了正在染发客人的钱包想溜。老吴那时候,也好像是在等着跳刀,他喜欢师傅的老手艺。老吴一把挡着,让小偷拿出钱来,没想到小偷却是拿出了硫酸往客人的头上洒。老吴一扑,自己的头挡飞了硫酸瓶子。还好硫酸瓶里的硫酸含量不是太足,保住了老吴的头,却保不住老吴的头发。老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头发变了吗?他是有头发,还是没有头发?老吴自己也是忘了。老吴又往自己的头上摁着,这情景有些像那一年,也是这样的人,这样的场景。
  女儿似乎是不听母亲的话。站在镜子前,双手绞着头发,越是绞越是乱。老板也干站在一边。女儿绞得累了,说干脆剪了,学着男人,也光一回头。母亲已经背过身子去,不再理会女儿。老板问,真剪了,不是浪费?女儿说,真剪了,反正就是那么一回,这样的头发走出去,谁也满意不了。
  老板问,要不再染回来,让它们变得自然一些?
  女儿说,能染得回来吗?
  老板说,试试吧,就染成黑色。
  母亲又站在女儿的背后,说染回黑色吧,理了光头想当尼姑啊。
  女儿又是绞了一把头发说,别那么俗,什么尼姑,尽说难听的,是乞士女,是薰女,是沙门尼,是法师!
  母亲说,好,好,好,是法师。
  女儿开心起来,那就剃了,全剃了。
  老板依着女儿的心意,左边一剪,右边一剪,来来去去,一把剪子像是设定了程序,没多久,女儿的头发便铺到地上去,铺了厚厚的一层。
  母亲背过身去,脸对着玻璃窗,让阳光照着,肩膀在颤动。那心境,老吴是懂的,但就是无法去表达。少年客好像也是懂的,低着头玩他的手机。
  母女要走了。老板说,要不把发套戴着。女儿说,不要。母亲说,先戴着,再还过来。女儿门一推,独自走了,样子很是孤独。母亲拿着发套,用手相互揉着,往自己的头上套,套过了再拿下来说,老板,这发套行,就先借用一下,再给您还回来。老板点头。那时女儿已经走远了,母亲拿着发套追,脚步声慢慢地从玻璃窗外沉落下去。
  老吴半靠在躺椅子上,嘴上哼着一曲老歌。这老歌并不好听,在这样的环境里哼出来,也是难听的。但是老吴还是在哼,有些像老板的剪子,一直在吃着头发,直哼得鼻子塞了,哼得抽不出气。
  少年客却是先坐上了椅子,他说,很快的,就修个头,耽搁不了多长的时间。修下头发就成,往两边修去。老板暗示他还得等,得给老先生先理发才是。少年客也看一眼老吴,那一眼有滋味。这两个男人的眼神碰在一起,倒是老吴退让了,老吴笑了一眼,原谅了少年的激动。
  老板也不知道少年客要修什么发型,指着墙壁上的图案,让少年客得认准了发型。少年客只是说,往两边修去就成。少年客的额头高,颊瘦,鼻梁也挺。两边的头发一修,再修,整体的感觉破坏了,像是把脸与腮相互对调。镜子里的少年客似是从美国飞过来的缩小版的篮球明星。少年客眼睛瞪得如铜铃,牙齿往外露出了好多颗,鼻翼两侧突然长出了许多的小阶梯状的皱纹,鼻孔似乎是让香烟呛住,一股一股地冒着粗气。粗气也是断了,嘴里有吞口水的声响,喉结在上上下下快速地移动。老板颤着双腿,垂着双手,不知要怎么去安慰少年客。少年客眼睛瞪得累了,用双手捋着,从左边往右边,捋来捋去,过后一跺脚,跳了起来,把围在身上的围巾弹了起来。
  老板问,是不是不满意?少年客说,能满意吗?什么是满意?像银行的窗口,弄个点击器,满意了,点一下,不满意也点一下。点了不满意了,但就是没有回应,压根那键盘就是不灵,或是压根就没那键。老板说,我没有那机器。少年客反而一把抓住老板说,这就对了,不要那机器,满意不满意是人说的,不是机器说的。理发嘛,能满意吗?理了多少次,没一次是满意的,这大过年了,理发的人都会满意吗?就刚刚那母女,能满意吗?老板说,要不,钱就算了,算是送给您。
  少年客放了一把钱在桌上。一把零零散散的钱散开,像一朵杂乱的野花,也像少年客自己的头发。少年客摸了摸自己的腮边,丢下一句话说,也还行,这又不像扫地,扫干净了,风一来,树叶自然又是铺了一地,脏。老板说,其实树叶不脏,像人的头发,长了必是得理。只是您的头发还没理好呢,只是开了个头,还得再修整呢。再转头看,少年客却是不见了。
  老板松了口气,让老吴在椅子上躺好,得给老吴再松松肩,算是赔不是,让老吴等了那么长的时间。老吴自在很多,闭着眼,哼着小曲。是什么小曲,老板可能也听不明白。   老板问,要修颜色。
  老吴说,不修颜色,将就修个发了事。
  老板拿出一把传统的剪子,已是生了几道的锈,顺着手把子生了锈,锈迹看起来像是一个人的形状。应该是很久没有使用的缘由,老板吃力地死握着手把,结果还是不受用。老吴见了,倒是生出些歉意,好像是他老吴对不起那把剪子。老吴说,要不,修也不必修,梳梳头也行,或是直接跳刀也行。
  老板说,那就跳吧,先松肩与脸,再跳,感觉好些。
  老板又上手了,果然不错。
  老吴说,这少年客,就是急。
  老板说,少年客也是客,他急也是在理,一急就忙着,不急也是不成。
  老吴说,认识这少年客?
  老板说,认识,都是这小区的,是几年前过来的清洁工,少年能安心扫地的不多,很早的,每天都在小区里扫地。就刚刚那母女也是小区的,来了多少趟,终究还是理了。可怜那女儿啊,大学上完却找不到工作,那倒是想得开,男朋友又跑了,带着一女人窝在床上,活生生地被逮着。也有这样的男人,婚还没结,就想着锅外面的腥味。可怜那姑娘,独自一人老是从家里跑出来,要寻死了几趟,都是让母亲救了下来。没事时,就常到发屋来,对着那一头的长头发发呆,没半个月就换一次发型,换一次伤心一次。姑娘就想着剃个光头,母亲哪能容忍,一直跟着,陪着洗头,理发。唉,人的心乱了,头也跟着乱。
  老吴听得明白,点了点头说,母亲也可怜。
  玻璃门一晃,少年客是推门进来,坐上椅子说,他还得再理发。
  老板明显紧张起来。刀在老吴的脖子上弹了一下,差一点划破了老吴的脖子。老板问,是哪儿还得再理?少年客说,还没理好,接着剃。老板说,要是理不好呢,别责怪。少年客说,就剃吗?得剃个样子出来。老板说,可能理不出样子,满意就成。少年客说,不满意了,就满意那么一下,现在不满意,重来。
  老吴觉得这少年客是横了,这快过年还那么横,已经走出店去,还再转回来,这是什么道道?老吴的心也跟着硬起来。这老毛病还是改不了,当年要不是真真实实地挡了那硫酸瓶子,他老吴能是现在的样子吗?老吴用双手托了托自己的头套说,满意了还剃什么剃,别是浪费时间。老吴说到浪费时间时,自己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又自己瞧着自己,看得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脸微微地红着。老吴竟然还会脸红?老吴用手指相互绞着,像那女儿一般绞着,他是不是记起了什么?有些事情,他是记不住的。
  老板倒怪起自己来,说刚刚没把你理好,失礼了。只是再按着自己的想法理了下去,少年客也许也不会满意。老板犹豫起来,就那样呆站着,瞧着少年客的头发,暗自在心里笑了起来。她还从来没有理过这样的头发,走到街上,人问了谁理的头发,要是真说了,不笑掉人的牙齿才怪。老板对着镜子里的少年客点了点头说,也行,就理了吧,但得让这位先生的刀跳好,不能半途停下来,停了下来,找不到感觉。
  少年客的手机又猫叫起来,声音像孩子的哭声。少年客转身往玻璃门瞧了一眼,又折了回来说,老板就求您了,这人不是少了吗?先给帮帮忙,把头发理好了,再不行,也得给洗个头,或是刮个脸。老板说,你是想刮脸,那简单。少年客说,也不单是刮脸,刮不刮的也不碍事,只是老板这剃刀是不是老化啦?老板说,刮脸也可以用剃须刀,还不伤皮肤。少年客却是阴着脸说,刮脸用剃须刀,是上发屋找麻烦吧?多此一举。老板不是会跳刀吗?怎么就落个没剃刀。老板说,也不是,真要刮脸也行。少年客说,那就刮。
  一脸的肥皂沫鼓起来,把少年客的脸藏着,鼻头往上露,眼睛往下躺,头顶上的头发也是抹上了,拉成一坯尖尖的小白菜一样的形状。老板边抹边说,把眼睛闭起来,别让肥皂水吃进去。少年客也是听话地把眼睛闭上了,手上却是不老实,拿着手机,似乎那游戏的声音,随时就会溢出来。
  一阵忙碌,少年客总算再坐上椅子。老板依着少年客的意在他的脸上细心地上下滑动。少年客静静地享受着,嘴里却说,这样子像扫地,地板脏了得扫,人的脸脏了,还能理干净吗?老板说,人的脸那是面子问题,放下面子就不脏。少年客跟着点了点头说是。其实这头就不该点,点了头,乱了脸上的筋道,老板的剃刀是不长眼睛的。少年客脸一热,就有让剃刀划下去的感觉。少年客一嘴说定,停,真有刀下救人的气势。
  少年客用手往脸上抹着,还杂着些肥皂的痕迹,一条红红的浅影子挂在脸上,像是一根染了红色的头发挂着。少年客又是硬着劲地按着拉着,血丝就是不泛出来。老板说,没伤着吧?少年客说,自己看。老板知道自己的手劲,看是看,终究是觉得过意不去。那时,少年客的手机又是猫叫起来。少年客跟着一转身,围巾还套在身上,头顶上的发沫还甩着,就跑了。老板叹了口气说,这少年啊。
  老吴总算可以轻松地呼了口气,他的脖子也真是酸了。老板又在老吴的脖子上跳起刀来,一板一眼地跳着,像是一群的小蚂蚁没缘由地乱跑起来,从大脑的反骨跑到脖子的根部,突然又转回来,往脖子上悄悄地上行,似乎上个脖子也是难的,像是上树那般困难。那个劲啊,老吴有些受不住了,嘴里又是哼着小曲。这小曲,老板听得清,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种气息尽传递给了老板。老板跟着老吴哼小曲,慢慢地顺着脖子,来来往往几趟,直到老吴冒出了微汗,才在脖子的根部突然停了下来,用刀背抖了三抖。老板说,把发套拿了,现在拿了不碍事。老吴说,还是别拿了,见了不开心。这少年必是再回来,他不折腾够不顺心。
  其实,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这少年也不简单, 一个人就住在那间小屋子里,起早拉黑的。如同老吴预料的那样,少年客是三进三出。这趟,玻璃门还没推开,他的手机声响先钻了进来,像是婴儿的哭啼。
  老板紧张得弯下腰,好像怕她的玻璃门让少年客撞坏那般。少年客怀里竟是多了一个襁褓,婴儿的哭啼声不是从手机上传出来的。孩子是哭了,哭得有些难受。老板一把接过襁褓,摇了摇,像母亲那般摇着,孩子不哭了。老板问,这孩子哪来的。少年客说,捡的,就在路口边那捡的,已经捡了刚好一百天。老板说,你一直养着孩子,私下里还养一孩子?少年客说,也是不得已,总不能把她丢了,还丢在小区路口那垃圾箱边,当时还有好几只流浪的狗跟着呢。老吴套了围兜过来瞧。那粉嘟嘟的小嘴,透亮的额头,还有那小脸蛋,着实可爱。就是那头发不像头发,更像是洋娃娃的。老板微微地笑了一下,说,你又想做什么?少年客说,还得让你再费心。老板眼睛盯了一眼老吴,似乎是同意了老吴的看法,这少年客会折腾。   少年客又说,其实,就刚刚也都是为这孩子,为这孩子先试试头,结果是放心了,就让您老板剃。这一百日的头,更得讲究,这孩子的头就交给您剃,红包也是备下了。
  老板知道剃百日头的老规矩。可这少年客竟为了一孩子,没缘由地先试了自己的剃刀,要是自己那一刀下去,少年客的脸上不是挂了彩?老板也是暗自叹气。老吴的脖子也跟着不自然地痒起来,就是头皮松了很多。头顶上的发套好像也冒着热气。
  少年客抱回了孩子,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老板再拿了一把新剃刀,在少年客的红包纸上划了三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中间再抖一抖。让老吴帮忙扶着襁褓,让少年客依旧逗着孩子。这小家伙乖巧得很,小嘴唇竟是在巴嗒着,想着吃奶呢,眼睛似乎是跟紧了老板的手势,在左右转着。没多少的工夫,头是整得顺意了,在头顶上还留着一小撮的毛发。老板说,这叫有头有尾。少年客听了,眯着眼笑,说就得有头有尾。其他的头发,老板包在红包袋里交给了少年客。三个大人的脸都落到婴儿的眼里去了,不知道那婴儿的眼睛会不会认得,这是三张不同的脸。也许在她的眼里,那就是一家的人,因为他们的眼神几乎都是一样的,看婴儿的眼神都是一样的!
  老吴的头皮又紧了起来,他的假发好像也认识孩子的眼神。老吴这回是真的记起来了,记起了什么。他又细细地想着,认真地想着。是记起了那个小偷,还是记起了那位女子,还是记起了自己?老吴这般地想着,把刚刚记起的又都忘了。他记住与记不住又有什么关联?老吴又哼起了那老曲儿,韵律有度。老吴说,走啦!老板说,不再推推背?老吴说,行啦!老吴一转身就折到玻璃门外?老吴的发套让门楣剐了一下,老吴觉得可笑,这发套也识途,刚少了一个,它就想留下来了。老吴依着发套的意,把它挂在门楣上,挂在那一排的毛巾下面,看起来像一个人突然站在那儿。
  老吴回过身子,看着那个发套。老吴暗自笑了起来,他竟然来理了个发套。老吴再一转身,又把刚刚的想法忘记了,他是来理发的,怎么是理了个发套呢。这时候,他又看见了那个母亲,手里拿着发套站在他的眼前。老吴有些愣,他不知道,他是不是记起了什么。或许是吧。
  其实老吴早些年已经落下健忘症了,就是他是不是来理发的,他也忘了。他只能记住他的手机。那个手机响铃又弹了起来,老吴拿着手机,对母亲笑了一下,也走了。
  责任编辑 林东涵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曹雪芹说: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使其泯灭也。所以他在红楼开篇中写下了使闺阁昭传,悦世人之目的言辞。我们未尝不说,曹氏的作品里,有着各色美妙的女子,也都重演了中国古代奇女子高度相似的命运——一代容颜为君尽、为国尽、也为容颜本身而尽。  一 看花满眼泪  我曾经瞻仰过息国故里,想去追慕息妫曾残留的气息,这个与西子齐名的绝代佳人,几千年来忍受着无尽的骂名。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唐代
航空母舰,是海上的巨无霸,也是强大海军的一个符号。航母一直是大国海军战略的一个棋子,美国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换种说法就是“美元加航母”。但是很多并不算很强大的国
一条路,躺在那儿  想扶,扶不起  只好为它,擦擦脸  她擦着擦着,就哭了  这条路,像她苦命的孩子  路面,有垃圾,有流言  也有人生的希冀  她去捡,没捡着  一辆车,从她身上轧过去  她来不及痛,便死了  落在地上的扫帚  随同她的命运  被另一个  清洁工,悄然  捡起
期刊
一  周末的晚上去看电影,偶遇几位同事。  他们见我独自前来,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你一个人?”  我左手拿着爆米花,右手拿着可乐,手指里还夹着电影票,忙不迭点头:“对呀,这家影院就在楼下,我经常一个人来,很方便。”  他们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没再说什么,但看向我的眼神开始变得诡异和怜悯。这让我渐渐有些不自在起来。  结果那场电影我看得很不愉快,如坐针毡。  后来把这件事情讲给一个朋友听,她问我:“你
这一天,奇迹发生了,火车的窗户打开,一位潇洒的叔叔把手臂伸出窗外与他一样兴奋,举着手中的蓝色礼帽向他问好。  一声长长的汽笛声把苏格兰的斯特灵小镇叫醒了,“通车了,通车了!”人们大声欢呼着纷纷出来看,有个叫约翰尼的懵懂少年高兴得手舞足蹈。每天早晨六点不到,他便早早起床,边晨练边等着火车从远方驶来,他向火车里面的人挥舞着手臂,对着他们笑着问好。一天天过去,少年常常如此,充满着激情和希望。  三个月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句“Can I help you?”总是让人心感温暖;而在异国他乡的一句“我能帮你吗?”更是让人倍感亲切。  在67周岁的年轮上,我与62岁的老伴到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瑞士作了一次为期24天的自由行,饱览了欧洲城镇多姿多彩童话般的迷人风采。首次自由行的成功虽然离不开事前充足的功课,可一旦踏上了异国他乡这个陌生的国度,也离不开热心人的真诚相助,真可谓“在家做功课,出门靠朋友”。所幸的是,这一路上
为了适应总反攻需要,我军事委员会调整一些后勤部队。我所在的军政部陆军独立第一旅,改编为第六战区补充兵训练总队,我团编为第四大队,于1945年4月被派赴湖北恩施六战区机场,
截止去年底,为期4年的英国刑事司法改革宣告结束。虽然人们对改革方案自始至终褒贬不一,但这些年英国还是坚定不移地以“最终实现全国法院机构的一体化”为标志,全面落实了包括宪政改革、制度完善和机构理顺等项重大措施。笔者有幸赴英国对其刑事司法改革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同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