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情况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情况。方法以4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在输血前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治疗,视为研究组;200例在输血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视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血制品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输血后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白细胞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前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等药物不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不同血制品伴随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
  关键词:临床药学干预;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167-01
  前言
  在1817年,首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实施输血抢救成功,输血便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随着输血治疗的广泛应用,所伴随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轻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重者可引发严重并发症,以及威胁生命安全[1]。因此,应当做好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监控,掌握输血疗效,确保输血安全。研究数据表明,因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逐渐升高[2]。在此情况下,很多学者尝试在输血前使用抗组胺类或类固醇类药物预防不良反应,但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将以4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4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20年7月,其中200例在输血前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治疗,视为研究组;200例在输血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视为参照组。参照组,男、女患者109例与91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46.65±6.36)岁;血制品: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滤白细胞冰冻血浆、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别为28例、24例、18例、27例、45例、58例。研究组,男、女患者104例与96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年龄为(46.23±6.27)岁;血制品: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滤白细胞冰冻血浆、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别为24例、26例、21例、29例、44例、56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异常;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在输血前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治疗:在输血前,肌肉注射25mg异丙嗪,或者静脉注射5mg地塞米松。
  参照组在输血前未使用药物治疗:参照组不实施以上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均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输血,专职护士对患者数学情况详细记录,包括输血前后的脉搏、体温、血压等。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最后,对比输血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输血前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治疗,参照组在输血前未使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2。
  2.2不同血制品中不良反应比较
  不同血制品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
  2.3两组患者多项指标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输血前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白细胞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計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输血后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白细胞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3。
  3 讨论
  当前,临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以过敏反应与非溶血性发热较为常见。输血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较多,与献血者、受血者机体细胞凝集素存在相关性,受血者机体中产生血小板抗体或抗白细胞引发免疫反应为发热重要原因[3]。
  本次研究中,选择400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血制品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输血后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白细胞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输血前使用预防性药物不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但不同血液制品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当冰冻血浆将白细胞滤除掉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表明白细胞除去的血液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输血安全性有效提高[4]。
  以药物机制进行分析,异丙嗪属于组胺受体阻断剂,可抑制组胺升高,但其他因素引起过敏反应不具有阻断作用。在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不仅与组胺释放存在相关性,还与慢反应物质的释放存在相关性[5]。因此,异丙嗪可治疗已发生过敏反应者。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很强,对免疫过程多环节产生影响,类似于其他糖皮质激素,具有增强应激反应、抗休克、抑制免疫、抗内毒素、抗炎等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可抑制炎症、组织损害过程,若患者已经出现严重输血反应以后可使用地塞米松治疗[6]。地塞米松不会破坏病原微生物,不会产生血小板抗体、白细胞的抑制作用,且已形成抗体不具有中和作用,由此可见,已经发生过敏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不具有预防作用,仅仅是延迟表现发生,但最佳治疗时间将失去[7]。
  综上所述:在输血前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等药物不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不同血制品伴随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丹,崔丽霞,刘玉振等.郑州地区18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9,40(2):161-164.
  [2]赵小燕,贺小艳,粟兵等.一家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评估[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7):773-775.
  [3]李乐涵,文添博.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29):169-170.
  [4]杨旭,杨讯,许词, 等.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防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26-27.
  [5]罗虎成,于艳文,高烽华, 等.输血前给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调查分析[J].医学综述,2015,(7):1328-1330.
  [6]刘怡伶,曾勇,韦婕.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4):485-486.
  [7]胡丽敏,周玉旺,刘文国.药物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1):1445-144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在头颈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 自本院收治的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91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19.7-2021.7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95)及低剂量组(n=96),分别给予常规剂量扫描方案及低剂量扫描方案,对其血管CT值、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组间CT值进行比较发现,
期刊
摘要:目的 浅析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患者应用柴香宁神汤联合针灸治疗对其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xx医院收治的500例肝郁气滞乳腺增生患者,源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柴香宁神汤联合针灸治疗,就患者治疗效果、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激素P指标均明显提升,且激素E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既往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分析其中应用美托洛尔和未应用美托洛尔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其炎性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分,②入院前无肺部感染;③年龄0.05)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明确诊断为慢性全心衰、心功能Ⅱ级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达格列净治疗,长期随访患者相关数据并分析其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我科确诊的慢性全心衰、心功能Ⅱ级以上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2组,设对照组15例,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设观察组15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治疗。进行3个月观察。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疗效实施分析。方法:遴选我院口腔科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受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4例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患者为探究对象,全部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实施研究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接受直丝弓矫正的67例患者纳入参照组中,将接受正畸矫正修复治疗的6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中,对于两组疗效、治疗情况实施评价。结果:对比疗效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四肢骨折分别应用关节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8.01~2020.12本院12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60例,行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观察术后1d、7d、14d骨折部位疼痛(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d、7d,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治疗于精神科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精神科94例患者进行比对,病例筛查时间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参照组47例予以药物治疗,干预组47例联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NOSIE评分具有同质性,治疗后干预组NOSI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开展心理治疗有助于精神障碍症状转归,方案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科;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应用泼尼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于2018.1-2020.12期间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抽取3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n=19,泼尼松治疗)及联合组(n=20,泼尼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90.0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47.37%),P0.05,治疗后联合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在下腹部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纳入的择期下腹部开腹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将其中30例脑电双频指数(BIS)40-50的患者作为A组,另30例BIS 50-60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炎症反应及痛觉过敏情况。结果 T1、T2、T3时A组指标均低于B组,且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24h、48h时A组触痛阈、机械痛觉过敏范围优于B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病例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抗菌药物应用标准进行分组:将根据PCT水平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为试验组(A/B)(n=36),按照病人临床症状、医师经验等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对照组(n=39),就两组患者好转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A/B)患者好转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