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z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病例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抗菌药物应用标准进行分组:将根据PCT水平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为试验组(A/B)(n=36),按照病人临床症状、医师经验等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对照组(n=39),就两组患者好转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A/B)患者好转率(80.6%)高于对照组(59.0%)(X2=4.101,P=0.043);试验组(A/B)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t=-3.023,P=0.003); 结论 动态监测PCT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指导性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治疗好转率、缩短患者抗菌疗程,值得借鉴。
  关键词:PCT;肝衰竭;细菌感染;抗感染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166-0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1]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将肝衰竭分为4类: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ii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或S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肝衰竭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多种并症,而继发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常成为病情恶化的诱因,也是疾病迅速进展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2-3]。因此,熟悉肝衰竭并发感染的原因、综合应用检验手段和临床经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在肝衰竭的救治中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肝衰竭患者75例,纳入时间:2016年5月至 2021 年 5月。(1)纳入标准:① 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肝衰竭诊断标准 [1]; ②年龄在18~60岁;对研究中应用的抗菌药物无过敏史;③临床资料和检验数据等均完整无缺;(2)排除标准: ①合并妊娠;②合并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肝癌者;④合并心、肺、脑、血液等严重慢性疾病者;⑤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按抗菌药物应用标准不同将本次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A/B)36 例、对照组 39例。其中,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医师经验和相关指南应用抗菌药物:男25例,女14例;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46.85±8.43)岁。试验组(A/B组)根据PCT动态监测结果指导应用抗菌药物: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32~60岁,平均年龄(47.31±6.99)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PCT变化。在年龄、性别分布上两组间差异分析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人群基线齐性,可以继续后续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医师经验、相关指南选择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
  试验组:入院24小时内取外周静脉血3ml,及时送检PCT,之后于48小时再次复查。A组首次PCT检测值<0.5ng/ml,但48小时内复查PCT检测值上升0.1ng/ml时,开始使用抗菌药物;B组当降钙素原检测值≥0.5ng/ml时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其中,PCT 检测方法为: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储存在 -20 摄氏度环境中待测,PCT检测仪器为Roche公司生产的模块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统cobas6000免疫模块e601及其配套的降钙素原检测试剂,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1.3 观察指標
  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好转率,同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 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好转率
  试验组(A/B)患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试验组(A/B)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14.89±3.49)天,短于对照组的(17.51±3.99)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3,P=0.003)。
  3 讨论
  肝衰竭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单核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门体静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进入血循环的机会;肠道菌群易位以及医源性侵入操作等因素,导致患者易并发细菌感染(如腹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等)甚至败血症。从而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等可加速肝细胞的死亡,参与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故感染为肝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控制感染是临床控制肝衰竭病情进展的重要步骤,故尽早发现感染尤为重要。临床针对感染的判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象以及腹水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但肝衰竭患者的早期感染症状易被肝病症状掩盖,全身中毒症状轻,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且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白细胞基础水平低,即使在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能处于正常值范围,常难以及时发现感染存在。 而且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普遍存在适应证把握不严格,经验性用药过多,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
  综上所述,对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 PCT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用药指导,能够提高治疗好转率、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并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强度,虽然病例数不多,仍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 (2018 版)[J].现代医药卫生,2018, 24(24) :3897-3904.
  [2]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J].J Hepatol,2010,53(3):397-417.
  [3]梁静,阚志超,张健东.肝功能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特点分析及治疗会[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21-623.
  广西自治区卫计委计划课题项目Z201626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膀胱容量测定训练法的效果。 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400例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200例,对照组:定时训练法,研究组:容量训练法,观察两组排尿相关情况、IPSS、OABSS评分。 结果 两组治疗前IPSS、OABSS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PSS、OABSS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自行排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在头颈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 自本院收治的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91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19.7-2021.7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95)及低剂量组(n=96),分别给予常规剂量扫描方案及低剂量扫描方案,对其血管CT值、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组间CT值进行比较发现,
期刊
摘要:目的 浅析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患者应用柴香宁神汤联合针灸治疗对其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xx医院收治的500例肝郁气滞乳腺增生患者,源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柴香宁神汤联合针灸治疗,就患者治疗效果、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激素P指标均明显提升,且激素E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既往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分析其中应用美托洛尔和未应用美托洛尔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其炎性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分,②入院前无肺部感染;③年龄0.05)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明确诊断为慢性全心衰、心功能Ⅱ级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达格列净治疗,长期随访患者相关数据并分析其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我科确诊的慢性全心衰、心功能Ⅱ级以上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2组,设对照组15例,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设观察组15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治疗。进行3个月观察。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疗效实施分析。方法:遴选我院口腔科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受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4例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患者为探究对象,全部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实施研究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接受直丝弓矫正的67例患者纳入参照组中,将接受正畸矫正修复治疗的6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中,对于两组疗效、治疗情况实施评价。结果:对比疗效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四肢骨折分别应用关节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8.01~2020.12本院12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60例,行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观察术后1d、7d、14d骨折部位疼痛(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d、7d,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治疗于精神科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精神科94例患者进行比对,病例筛查时间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参照组47例予以药物治疗,干预组47例联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NOSIE评分具有同质性,治疗后干预组NOSI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开展心理治疗有助于精神障碍症状转归,方案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科;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应用泼尼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于2018.1-2020.12期间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抽取3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n=19,泼尼松治疗)及联合组(n=20,泼尼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90.0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47.37%),P0.05,治疗后联合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在下腹部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纳入的择期下腹部开腹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将其中30例脑电双频指数(BIS)40-50的患者作为A组,另30例BIS 50-60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炎症反应及痛觉过敏情况。结果 T1、T2、T3时A组指标均低于B组,且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24h、48h时A组触痛阈、机械痛觉过敏范围优于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