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m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原则
  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而形成的,为此,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过程,运用有效的教学操作系统。
  1 整体性原则。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出来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注重知识之间的结构性归纳,还要对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整体性原则强调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协调,使系统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体,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以达到整体目标,
  2 相互间联系、转化原则。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即新知识和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相互间联系、转化原则,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联系起来,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化、简单化、类化的问题,历年高考,等价转化思想无处不见,我们要不断培养和训练自觉的转化意识,将有利于强化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例如实数x、y满足x≥1,y≥1且(logax)2 (logay)2=loga(ax2) loga(ax2),当a>1时,求loga(xy)的取值范围,分析:题中所涉及的logax、logay都可以看成一个复杂的变量,所以设u=logax、v=logay(其中u≥0、v≥0),则原题转化为:已知u≥0、v≥0且(u—1)2 (v—1)2=22.求u V的取值范围。
  3 层次递进原则。数学知识按其自身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的发展和完善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链、能力链,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低到高有层次的建构,并且进行归纳,区别其异同,使知识更加条理化、脉络化,如数系是由自然数到整数,然后到有理数、实数、复数,每一步都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内在客观规律。
  二、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冲突。通过创设一定的真实问题情境,构建适当的认知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动机。
  2 主动回忆,提取原有数学认知结构。首先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回忆和提取同化新知识的原数学认知结构,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重组、转化和建构奠定基础,回忆的基本方法是复习,其种类多种多样,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是由学生根据新的学习任务主动提取原有的认知结构。
  3 引导探索,进行认知重组。引导学生通过对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无法包容的新现象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逐步实现数学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实现数学认知结构的重组与转化,从而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4 练习迁移,完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多种变式练习,让学生用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去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内化,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新知识纳入到数学认知结构中,最终建构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三、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操作系统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学过程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辩证统一。
  1 唤起原知。学生学习新知识,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所谓唤起原知,就是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具备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问、小测、课前布置思考题、复习旧知等途径,积极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回顾和再认,唤起对解决新问题需要的原有思维策略、方法,数学思想(包括具体的解题方法等),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作好准备。
  2。激活背景。激活背景就是在唤起学生原知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使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状态,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应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围绕知识难点、学生疑点和核心知识以及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创设最近发展区,提出具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系列。
  3 吸收内化。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被唤起,思维被激活后,就能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新知识,按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即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应通过教师或同学帮助下,独立自主的构建性学习方能有效实现,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4 评价形成。学生认知建立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有效性,还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予以检验和评价,在评价中完善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评价具有检测、修正、完善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贯穿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严正香、黄德成.如何建构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J]
  [2]陈兴鹏.课堂教学怎样构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J]
  [3]管鹏.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认知心理学原则[J]
  [4]刘孝书、梁红亮.论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J]
其他文献
在很多的学科中都有将以问题的设计为主线进行教学,这对于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思维的加强和训练,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工作中能够转变教学方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策略  第一,对提问的难度的把握。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工作。人的认知结构被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划分为已
研究目的:南方战区是目前的战略要地,对战区官兵的身体、心理有较高的要求.该研究旨在了解南方战区海军不同作业环境下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探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比较  学习高中化学跟学习初中化学一样,都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然后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验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为了深入研究化学问题,定性描述常常要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归纳、对比、联想对于高初中化学的学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又与初中化学有所不同。初中化学感性知识多,就事论事,理性知识相对较少,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源于课本
期刊
现阶段我国金融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已经实现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产业组织及金融产业业务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高便利性,也使
信息技术教育关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主要手段。记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有个计划:“要让12岁的儿童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知使命而奋发有为,为国家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而现实是很多人只是把互联网看成是娱乐和消磨时间的工具,这实在是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既可以从函数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以几何背景入手探究.本文对于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科数学压轴题中的不等式题目,先给出命题组所提供的参考答案
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教学评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各国所采用的许多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评价理念的束缚,将教育测量推到不恰当的位置。一些发达国家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正在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使之合理地融入整体改革中。概括地说,他们对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再停留在判断上,而是强化它的功能。因此,我们要变革以“达到度”为核心的目标评价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取向数学而又作
“导入”顾名思义,是把学生从课前状态引导进入上课状态。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课题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一段有新意,有价值的导课,可以迅速点燃学生思维跳动的火花,让学生在新课的伊始就如遇春风,如饮甘泉,有效地开启学生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密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已经很大程度地融入的现代教育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种种进步也为初中的教育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而广阔的空间以及资源,还能够充分地拓展教学时空的维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