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进化分析

来源 :畜牧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了牦牛与其它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1、外显子2、外显子3 和外显子4大小分别为73、173、102和54 bp,内含子1、内含子2和内含子3大小分别为3 460、1 892和1 495 bp.CDS序列全长为402 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系统树总体分为两支,斑马鱼为独立的一支,而牦牛与其它物种为另一大分支.牦牛与普通牛、绵羊与山羊先分别聚在一起,然后再聚为一类;后与猪、人依次聚为一类.小鼠和大鼠先聚为一类,再与人和其它物种聚类,然后再与鸡聚为一类.该系统聚类结果与动物学分类一致,表明H-FABP基因适合于构建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斑蝥素(Cantharidin)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生长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斑蝥素处理PANC-1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能力;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曾经是导致人口死亡的首要病因,1880年结核病在北美土著人中暴发,死亡率高达9000/10万,到了1912年,美洲的黑奴中结核病的死亡率达到700/10万[1].
目的 观察CD4+CD25+T细胞(Treg)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小鼠和胸腺切除+PC61小鼠淋巴结、脾脏和外周血的Treg的比例.将供体鼠BALB/C
目的 观察经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后,体外模拟急性肾损伤(AKI)微环境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裂增殖情况,并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抽取C57BL/6小鼠的骨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蛋白激酶B(AK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和15例非癌胃组
随着社会网络网站的流行,虚拟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发现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针对虚拟网络中总是以一个或多个个体为中心特点,提出了一个针对大规模社区网络的局部优化社区发现
本文在全面分析和充分认识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信息资源流转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规划源数据的管理,数据流转通道、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数据流转体系
目的 探讨体现助产专业特色的基础护理教学导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将2007级助产班学生65人作为实验班,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采用符合专业特色的导课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将2006
目的 研究锁孔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 对符合适应证的52例脑出血者行显微镜下锁孔微创技术手术.结果 死亡2例,随访3~12个月,以ADL分级法判定,恢复良好率(Ⅰ-Ⅲ级)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改革的重点是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寻求一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