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能力,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也是美术欣赏中的一种特殊能力。以高中美术欣赏课为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欣赏活动的深入进行,而且对于综合课程的学习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美术欣赏 培养 观察能力
  
  美术欣赏课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发展得益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有力支撑,成为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发展的有机结构。高中美术欣赏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文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观察能力是观察者在多种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美术欣赏中的一种特殊能力。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个体感性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对观察对象认识把握的程度。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术欣赏的特殊性决定的,而且有益于欣赏活动的深入进行。本文仅就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加强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首先应启发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阿恩海姆将观察的过程称为“视觉思维”,这是由于人们在观察过程中,从观察的内容到观察的对象都有一个选择、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视觉感受,而是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对美术作品的观察,既有与感知过程同样的对对象反映的直观性,又有比一般性感知更深层的理解性、思维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种观察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基础,也是欣赏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因而欣赏过程中应结合美术欣赏知识的学习,选用典型的画例,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获得、有所提高,以激励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在观察中进行思考与分析。这种对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对于美术欣赏是必要的开端,也是提高欣赏中的兴趣与注意力的必要铺垫。
  
  二、激发学生观察中的兴趣
  
  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但要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内化为对欣赏活动有意义的基础,则需要引导。引导学生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是一种观照性的引导,因而它不同于其他理性形式的引导。
  
  三、扩大学生观察中的“阅读”量
  
  观察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在美术欣赏中还与欣赏对象的“阅读”量分不开。扩大这种“阅读”量,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保证。一定的“量”是一定“质”的基础,一定的“质”是一定“量”的内在升华。在美术欣赏中,观察是形象信息贮存的输入口,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认识需要观察,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想象,也都以观察为基础。在扩大“阅读”量时,对“阅读”对象的选择应考虑具有不同的形象、形式、内容。扩大欣赏中的“阅读”量,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积极地参与欣赏与鉴赏活动,增加美术欣赏与鉴赏的实践经验,在丰富而广泛的欣赏、鉴赏实践中,接触美术文化所呈现的生活的生动性、丰富性,对于美术欣赏活动中观察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提高学生观察的品质
  
  人的观察能力不仅发展水平不同,而且在观察的类型特点上也是不同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必须提高观察的品质。观察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上。观察习惯是观察主体基于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求知欲望的驱使、观察乐趣的体验,进而形成的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美术欣赏中的观察品质是观察主体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表现为直接影响欣赏效果的个体智力特征。
  
  五、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还应该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有助于观察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做到有序、有利、有获。
  1. 分步观察法
  分步观察法是在明确观察目的与内容的前提下,分步对美术欣赏对象进行观察的活动,表现为先整体观察,再进行或形体结构、或色彩、或明暗、或构图等的观察。这种观察方法主要体现为整体——局部——整体的分步轮回观察法,旨在了解欣赏对象的内容、形式、风格特征以及某些引人之处。
  2. 联系观察法
  当一个形象在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众时,必然会有各种隐性的原因存在,应该联系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作者生平、风土人情等进行逐层推进的观察、了解、分析,然后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知识的了解,概括总结得出完整的审美感受。
  3. 比较观察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进步。美术欣赏中的观察离不开比较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比较的维度去认识观察欣赏对象的共性与个性,把欣赏活动引向纵深。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能力,它不仅是美术欣赏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人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所应有的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已被提到关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于学生今天的多学科学习是必要的,更是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美术欣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1997年.
  [2]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章.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第451页.
其他文献
摘要: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但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说,高等数学的教学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应对新升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新升本科院校 高等数学 文科元素 专业英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院校的数量也在增加。很多专科院校在近几年内陆续升为本科院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的困难和新的挑战,例如在
随着胚胎工程技术在人类辅助生殖领域和家畜繁育领域中的应用,卵母细胞成熟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研究发现,卵母细胞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 GV)内染色质具有独特的构型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数学直觉思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文章对数学直觉思维的概念及其培养途径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 直觉思维 作用 培养    数学思维具有实验、猜想、想像、直觉、灵感等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外,更需要具有非逻辑推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离教现象”。笔者分析了造成“离教现象”的原因,指出了走出这片误区的方法,请大家指正。  关键词:初中 离教现象 原因 消除    新课改提倡有效教学,讲求师生互动,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却比较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离教现象”。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正确的教学要求和活动,形成教与学的不协调,导致有效教学不能
奶牛业是柳州地区的支柱产业。然而本地区奶牛年均产奶量一直偏低。除品种原因外,乳房炎是影响产奶量的主要因素。奶牛乳房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
摘要: 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有时二者甚至水乳交融,比其他姊妹艺术更嫡亲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常常要进行一些为感知音乐要素、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的动作模仿,根据音乐内容与情绪即兴动作创编,为理解、体验音乐的载歌载舞的“乐舞”活动等等。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智慧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舞蹈 中学 音乐课堂    从蛮荒时代起,音乐和舞蹈就是艺术
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于学科教育。其前提是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数学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们在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和“拒学”。因此,我们必须巧设课堂教学情景,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挖掘课文的童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