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科感染时急相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0例外科感染新生儿进行急相蛋白测定及动态观察。发现治疗前,C-反应蛋白、触珠蛋白和α-酸性糖蛋白均显著增高;感染控制后下降;治愈后恢复正常。作者认为急相蛋白可作为新生儿外科感染时早期诊断与指导治疗的一项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对骨骼肌游离移植后血管再生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游离移植后一天,肌肉处于广泛缺血状态,原有血液循环遭到内源性破坏。随着时间推移,受区毛细血管长入移植肌,并与移植肌原有血管实现某种形式的吻合。移植后1周,移植肌中心坏死区边缘即见有新生毛细血管。移植后15天,该区可见有小动脉及小静脉。移植后120天各区内可见到大量血管分布。随着血液循环的重建,移植肌的中心坏死区不断缩小,肌容积不断得以
期刊
我院自1986年11月~1988年5月用自制不锈钢支撑架做钢支撑架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法手术操作简便,对小儿打击小,出血很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无1例反常呼吸,也无胸骨感染等合并症。本文着重介绍手术方法,并结合文献对漏斗胸的手术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
作者将66例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分为两组。A组30例经保守治愈,X线表现为肠管普遍胀气或少气,肠管形态欠规则,肠间隙增厚,少量肠壁积气,24或48小时复查肠胀气减轻等。B组33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均有肠坏死,X线表现为广泛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进行性加重,腹腔渗液增多,肠间隙明显增厚呈洇纸状,肠内气液面增多、气腹等。作者认为出现B组X线表现时应尽早手术。
期刊
本文报告作者近20年所收治的22例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治结果。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多样、不甚典型、易被忽略。以颈部包块就诊者,亦应考虑有纵隔肿瘤的可能,并作有关检查。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行手术治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用27具无消化道畸形,生后2~60天婴儿尸体采用大体解剖,X线下灌注造影等研究方法。观察Vater壶腹结构,十二指肠乳头的形状,开口方向。肝外各段胆管长度,胆管与十二指肠壁的夹角,胰胆管夹角,合流部位及共同管长度等。为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总胆管囊肿术式的选择提供客观根据。
期刊
作者通过对64例各类血管瘤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生长期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的内皮细胞具有胚胎血管内皮的特征,随着其分化成熟,血管瘤可出现退化,而葡萄酒色斑、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内皮细胞均为成熟的血管内皮,不能自行退化。据此可将血管瘤分为二类。
期刊
作者根据31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提出神经源肿瘤占小儿纵隔肿瘤的第一位,畸胎瘤次之……。作者强调肿块在纵隔中的位置对诊断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作者认为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