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直视手术后晚期心包填塞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脑电图(EEG)监测来了解小儿深低温暂停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患儿脑功能的影响。指出血流降温至肛温18~20℃,停循环时间限于60分钟以内,术后及随访中EEG均能恢复术前水平,临床上亦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证明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本文亦显示了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的术中、术后EEG变化及恢复规律。
期刊
本文报告儿童时期复杂先心病矫正手术1233例,总的手术死亡率为4.2%。作者认为欲提高儿童时期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效果,必须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工艺性手术技术。综合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而确诊。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精心设计各种手术方法,逐渐形成手术操作的规范化。还要不断提高和完善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和心肌保护方法以及术后严密监护等。
期刊
106例小儿肺切除术,主要手术指征是肺的先天囊性疾患(33.9%)。肺隔离症及支气管扩张各占13.2%。肺原发性肿瘤占5.5%。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心肌炎,另1例因术后气管分泌物潴留死亡、病死率1.9%。儿童及幼儿期肺切除主要病因是肺的炎症疾患,而新生儿、婴儿主要是肺部先天性畸形,6个月以下的22例中,12例因肺囊性疾患出现张力致呼吸窘迫行急症手术。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需行肺切除者近年已少见。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对骨骼肌游离移植后血管再生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游离移植后一天,肌肉处于广泛缺血状态,原有血液循环遭到内源性破坏。随着时间推移,受区毛细血管长入移植肌,并与移植肌原有血管实现某种形式的吻合。移植后1周,移植肌中心坏死区边缘即见有新生毛细血管。移植后15天,该区可见有小动脉及小静脉。移植后120天各区内可见到大量血管分布。随着血液循环的重建,移植肌的中心坏死区不断缩小,肌容积不断得以
期刊
我院自1986年11月~1988年5月用自制不锈钢支撑架做钢支撑架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法手术操作简便,对小儿打击小,出血很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无1例反常呼吸,也无胸骨感染等合并症。本文着重介绍手术方法,并结合文献对漏斗胸的手术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
作者将66例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分为两组。A组30例经保守治愈,X线表现为肠管普遍胀气或少气,肠管形态欠规则,肠间隙增厚,少量肠壁积气,24或48小时复查肠胀气减轻等。B组33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均有肠坏死,X线表现为广泛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进行性加重,腹腔渗液增多,肠间隙明显增厚呈洇纸状,肠内气液面增多、气腹等。作者认为出现B组X线表现时应尽早手术。
期刊
本文报告作者近20年所收治的22例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治结果。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多样、不甚典型、易被忽略。以颈部包块就诊者,亦应考虑有纵隔肿瘤的可能,并作有关检查。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行手术治疗。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