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卫星 千颗满天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科技创业,得守住寂寞。”正在放卫星的谢涛说。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中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
  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全国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学校,可使用该卫星的数据开展航天科普教育。
  “少年星一号”是谢涛创办的民营商业航空公司九天微星发射的第一颗卫星,
  也是谢涛投身硬科技创业以来迈出的关键一步。
  “少年星一号”太空效果图
  2003年,谢涛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机构工作了10余年。“ 创业既苦又累,还考验人的毅力。”谢涛说,正如他大学时期的一次自行车骑行之旅,大学时,谢涛曾骑自行车穿越20多座城市,骑行两千多公里,完成人生中第一次砺志之旅。
  中国小卫星必须有
  1957年10月4日,自人造卫星发射以来,卫星研发多由“国家队”承担,多是中高轨卫星,轨道离地面约2000~36000公里。
  2014年左右,世界航天业进入了全新的商业航天时代。建设低轨小卫星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物联网或互联网接入服务,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当属美国的SpaceX和OneWeb。
  低轨道上必须有中国的小卫星。
  2015年,国家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这一年也被称作中国商业航天元年。谢涛感到机会到了。6月,九天微星创立。
  高轨卫星造价动辄10亿元,低轨卫星至少也得千万。一整年,谢涛没找到投资方。“找过上百家都没下文。有时还被人认为是骗子。”
  “在国内就没见过民营企业发卫星的,你们做的事太特殊,普通投资机构是不愿意冒这个险投你们的。”专家的话直击谢涛的心脏。
  2016年6月,终于获得千万级别天使轮投资,一年半后“少年星一号”成功发射。
  技术先进资源整合
  “卫星技术含量高,是个大工程。”
  九天微星的团队有百余人。不同于传统航天企业,它融合了航天工程、通信技术、芯片设计、文化创意、市场运营和教育等领域人才。
  2016年底,卫星研制正式开始。研制过程并不顺利,比如团队里的很多工程师以往在科研院所研制卫星时,都是极力地追求高可靠性,也无需按照商业逻辑来权衡成本,做商业卫星则要寻找可靠性、成本、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的平衡。
  在商业航天这样的硬科技领域创业,谢涛说,创业者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整合已有的资源。“少年星一号”在研制过程中曾租用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二十平方米的实验室。“一箭七星”的研制,九天微星和航天“国家队”合作,将卫星整装放在国有航天企业的AIT中心进行。
  硬科技创业,绕不开核心技术竞争力。谢涛称,团队目前已经掌握了立方星(立方星的体积以U为单位,1U=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和百公斤級卫星总体设计能力。
  创业至此,依旧有太多坎儿要过。谢涛并不回避失败的可能,“商业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方向选对了,执行过程中有一些阶段性困难不可怕。”
  2025年 800颗
  自创立起,九天微星就一直思考着自己的商业模式。 “星座 物联网应用服务”是九天微星的重点发力方向——构建低轨物联网星座,服务万物互联。
  传统移动通信的对象是人,物联网服务对象是物,海上钻井平台、集装箱货物、大型工程机械等。企业的这类资产通常分布在全球非常大的区域内,且很多时候位于海洋、空中、沙漠、高山等偏僻区域。这些地方地面网络无法覆盖,高轨卫星又因为轨道太高难以实现低功耗物联网通讯服务,低轨卫星恰恰能弥补地面网络和高轨卫星的不足之处。
  九天微星的物联网星座设计轨道高度为700公里,单星覆盖直径约1000公里的地表区域,仅需部署72颗卫星,即可实现覆盖全球的实时广域窄带低功耗通信,可服务重型机械、智慧管网、海上钻井、远洋物流等多个行业。“以前,远洋货轮集装箱漂在海上,处于监测空白状态,有了低轨卫星,它处在哪里,甚至箱门有没有打开都能被实时监测。”谢涛说。目前,九天微星已与世界领先的轮毂制造商中信戴卡达成合作,将在卫星发射成功后开展数据采集及监测服务。
  2018年下半年,九天微星将发射七颗卫星,进行物联网系统级试商用运营;2021年底,完成72颗物联网小卫星布局; 2025年前完成由800颗卫星组成的低轨互联网小卫星星座,为全球提供无缝宽带接入服务。
  “星座 物联网应用服务”之外,九天微星已实现了另一项卫星创新应用——“立方星 教育应用系统”,开创性地将立方星应用于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
  发射教育共享立方星,在学校建地面测控站,开发完整的航天STEAM课程,建设航天研学基地。九天微星结合自身研制卫星的经验和资源,把测控卫星的真实场景融入航天科普教育。 “少年星一号”入轨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测控站陆续收到“少年星一号”传回来的信号,“第一所接收到少年星信号的是南京理工大学测控站。之后,位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少年星测控主站、安徽太和三中分站、东莞科技馆分站也陆续接收到信号。这种多地联合接收卫星信号的场景我们曾在新闻中看过,了不起。”谢涛自豪地说。
  “大航天时代,中国太空探索的未来属于那些潜力无限的青少年。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航天科技教育,带他们认识航天、太空,激发他们探索科技的热情和想象力。未来,希望他们中的更多人像马斯克一样引领人类科技探索的新方向。”
  对于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谢涛充满了期待。
其他文献
小王告诉记者,自己的目标一直都是在北京的高校当老师,而“洋博士”显然更有竞争力,本着这样的想法,小王萌生了出国深造的念头。可令小王没想到的是,攻克了GRE后,托福却成了一座怎么也翻越不了的大山。  回想起今年十月份第一次考托福的经历,小王告诉记者,基本没准备,就是去“试水”,连具体题型都不太了解。“直到考了口语我才知道一、二题回答时间是 45秒,三、四题是 60秒。”小王不禁大笑起来。  十几天后
来台湾求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社工师是辅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一位姓许的教授,她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尽管没有博士学位,但依旧是系里最权威的老师,因为她是系里唯一拥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在台湾升教授很难)。  许教授60岁,投身于社会工作领域30多年,是台湾注册社工师,在多家社会福利机构担任督导(最高级别),教授兼机构督导的身份在社工领域已是业界顶端,再加上她的众多著作成为社工教育的经典教材,
哥本哈根一个叫SPACE10的未来生活实验室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无人车时代,无人车至少可以7变。  第一变:  会议室(Office on Wheels)  第二变:  咖啡厅(café on Wheels)  第三變:  农贸小市场(Farm on Wheels)  第四变:  迷你宜家  China Campus  第五变:  宾馆(Hotel on Wheels)  第六变:  旅行车(Pla
灵光  经典“怎么读”?这些承载着深刻思想的好书不那么容易被读懂,不那么容易被理解。  这个学期之初,班导师组织读书会,精读《资本论》第一卷。  我们每次大约阅读一二百页,一两个星期讨论一次。参加读书会的八位同学轮流主持,每个同学首先分享各部分主体思想,再对文本进行共同的探讨。中间时常迸发许多思想的火花,思辨、质疑、争论时常不休。  我基本都是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专门规划出时间,比如晚上进行阅读。读
2016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首届创新实验班——“孝通班”成立。“孝通班”充分融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和考古学三个优势一级学科,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宽广学术基础和多元实践技能,理解与分析民族社会文化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此,班里的同学接受了精心打造的学习方式。  书——阅读量大  “阅读量太大!”  孝通班二年级学生麦迪娜这样总结自己的大一生活。  维吾尔族姑娘麦迪娜从新疆考到
“有没有人在大学里申请贫困生?”  当我在老友群里抛出问题后,阿常回复说:“我。”  阿常是我的初中同学,性格外向阳光。  初中生没有太多消费,加上成绩优异,  阿常是班上受欢迎的几个男生之一。  每次聚会或游玩,掏份子钱时,我从不曾见阿常有过尴尬或者迟疑。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这个提问,  我们这些和阿常称得上多年的老友并不觉得他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于是,我跟阿常私聊了很久,我重新认识了
我也考虑如何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为一些民生类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发展不平衡问题,我想到的比如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住房等。  十九大报告里有一段充满强烈感情的话:“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从当前情况看,地区发展不平等问题,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伊利亚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大二的学生。见面之前,他刚刚结束《中国概况》的考试。这是一门专门给留学生开设的课程,也是伊利亚重修课中的一门。他重修过五六门课程。其中有两三门是因为没有去考试,还有两三门是考不过,而《中国概况》就属于前者。  四年前,伊利亚考入俄罗斯一所大学学习历史,在俄罗斯上了一年半的大学之后,伊利亚感到有些厌倦,于是,2011年来到了中国。“我想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不一样的
天月阿姨:  您好!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一学生曲祎茹。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我对于大学生活十分憧憬和向往,也对您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活有很多好奇。我读高三时,经常听父母说起他们那个时代上学的事情,他们也常说在七八十年代,上大学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我想知道,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上的大学呢?上了大学您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么?  曲祎茹  小曲同學:  你好,首先恭喜你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活的确美好
大二那年的秋天,我和同学一起加入了校园电视台。那时,我们以为校园电视台就是单纯的播出新闻。  一周之后,我们被分到了后期制作组,因为与所学的专业挂钩,校园电视制作中心安排了一位学长负责我们部门的管理和教学。  刚开始,我们有些小紧张,学长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便在我们面前用哼唱的方式做了自我介绍:“大家以后可以叫我涵哥,看我像不像汪涵,哈哈!”  后期制作的任务刚开始还不算重,我们有不懂的都会主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