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初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股骨头坏死微环境下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以含体积百分比为5%的股骨头坏死组织浸泡液的达尔伯克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模拟股骨头坏死微环境.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成年杂种犬BMSCs,将第3代BMSCs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A组(含5%浸泡液的DMEM条件培养基培养)、B组(含体积百分比为5%
【机 构】
: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股骨头坏死微环境下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以含体积百分比为5%的股骨头坏死组织浸泡液的达尔伯克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模拟股骨头坏死微环境.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成年杂种犬BMSCs,将第3代BMSCs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A组(含5%浸泡液的DMEM条件培养基培养)、B组(含体积百分比为5% PRP、5%浸泡液的DMEM条件培养基培养)、C组(含10% PRP、5%浸泡液的DMEM条件培养基培养)、D组(含15% PRP、5%浸泡液的DMEM条件培养基培养).于培养第3、6、8天检测各组(n=6)细胞的增殖活性.于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n=6)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培养第10天行细胞ALP染色,第19天行细胞钙结节染色. 结果 培养第3、6、8天B、C、D组BMSCs的OD值均较A组和空白对照组大,A组又较空白对照组大;培养第6天D组BMSCs的OD值较B、C组大;培养第8天B、C、D组BMSCs的OD值大小:D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外ALP活性和钙结节染色结果均显示:B组的成骨分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A组、C组、D组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ALP染色结果也显示B组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其他4组强. 结论 PRP对股骨头坏死微环境下犬B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低浓度PRP对股骨头坏死微环境下犬BMSCs有促成骨分化作用。
其他文献
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承办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专家讲师团——2013沈阳巡讲”已于2013年6月21-2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北约客维号国际大酒店举行。
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上海市骨科专科委员会创伤学组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专家讲师团上海巡讲、上海市骨科专科委员会创伤学组学术活动、邦美创伤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于2013年3月1-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行。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胫骨缺损合并马蹄足畸形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的17例由于创伤、感染或医源性因素所致的胫骨骨缺损合并马蹄足畸形患者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12~47岁,平均29.0岁;左侧11例,右侧6例.骨缺损长度为1.5 ~ 14.0 cm,平均7.3 cm.合并马蹄足畸形20°~ 50°,平均37°.4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中主动性高处坠落伤的损伤情况和临床特点. 方法 对芦山地震中早期收治的74例伤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20例主动性高处坠落伤伤员,均为男性;年龄14 ~57岁,平均29.4岁.分析此20例伤员的坠落高度、骨折部位及损伤严重程度等资料,并应用简明创伤分度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进行创伤评分.根据ISS评分分为轻度伤组和中重度伤组,分析年龄、坠落高度与损伤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关联.
一位名叫康纳·列维(ConnorLevy)的健康男婴于5月18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诞生。据英国媒体报道,该婴儿的父母将接受体外受精的胚胎细胞寄给了牛津大学的医学专家,后者对细胞进行了基因筛查,以查看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缺失。根据筛查结果,美国的医生将染色体正常的胚胎移入母亲的子宫中,这名男婴因而诞生。
目的 探讨AO锁骨钩钢板(CHP)中、长期留置对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Ⅴ型)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 12月至2011年5月行切开复位AO CHP内固定治疗的9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80例,女15例;年龄20 ~ 63岁,平均45.0岁;Rockwood分型:Ⅲ型40例,Ⅳ型35例,Ⅴ型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7 d,平均4.6d.其中70例患者术
目的 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5例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 ~ 56岁,平均38.5岁;左侧6例,右侧9例.均为僵硬型瘢痕挛缩足踝部挛缩畸形.4例跟行足样背屈畸形患者背屈范围为20°~30°,平均24.3°;11例马蹄足样跖屈畸形患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加强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0例,女2例;年龄26~44岁,平均35岁.根据Kuwade分类法:Ⅲ型13例,Ⅳ型29例.所有患者在编织缝合马尾状撕裂的跟腱后,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反转加强修复.术后踝关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
3项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和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手术治疗疗效更优,其中手术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表明,H7N9病毒对禽类无致病力,但该病毒侵入人体发生突变后,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与水平传播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而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较大人间大流行的风险。相关研究论文7月19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