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国外动向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
  
  作为物联网发展排头兵的RFID技术,早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后来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大量使用,用于管理军需后勤物资。
  1991年,由美国提出普适计算的概念,它具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随时随地访问信息的能力;二是不可见性,通过在物理环境中提供多个传感器、嵌入式设备,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和通信。美国国防部的研究机构资助了多个相关科研项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也专门针对普适计算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普适计算总体来说是概念性和理论性的研究,但首次提出了感知、传送、交互的三层结构,是物联网的雏形。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EPC系统的“物联网”概念。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的概念,认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美国国防部在2000年时把传感网定为五大国防建设领域之一,仅在美墨边境“虚拟栅栏”(即防入侵传感网)上就投入了470亿美元。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看作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8年7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6种关键技术》报告将“物联网”技术列入其中,认为物联网技术存在裂变性的影响能力,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美国IBM公司2008年11月,IBM对外公布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战略。其中提到,在信息文明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人类将实现智能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实现IT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以科学和智慧的方式对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实施管理。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电信与传媒事业部总经理俞伟认为,“智慧地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为地球部分,主要包括人、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生态系统等等;另一为智慧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最基础的是电力,在此之上是通信,再其上是IT,这三方面的融合效应产生了“智慧”。当智慧都分和地球部分这两端连接在一起后,就形成了IBM对“智慧地球”认知的3个“I”:物联化(Instrumented);即更透彻的感知,任何事物或人群都可以被感知到:互联化(Interconnected);即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都可以无障碍地互联互通;智能化(Intelligent),即更深入的智能分析,通过IT手段使互联互通更加智能。
  “智慧地球”提出,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鐵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智慧地球”本质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该战略预言,“智慧地球”战略能够带来长短兼顾的良好效益,尤其是在当前的局势下,对于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义。在短期经济刺激方面,该战略要求政府投资于诸如智能铁路、智能高速公路、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能够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次,新一代的智能基础设施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开拓巨大的空间,有利于增强国家的长期竞争力;第三,能够提高对于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利用率,有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第四,计划的实施将能建立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2008年12月,奥巴马向IBM咨询了智慧地球的有关细节,并共同就投资智能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促进效果进行了研究。2009年1月7日,IBM与美国智库机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共同向奥巴马政府提交了“T h eDigital Read to Recover:AStimulus Plan to Create Jobs,Boost Productivity and Revi-talize America”,提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可在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只要新增300亿美元的ICT投资(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宽带网络三个领域),便可以为民众创造出94.9万个就业机会。2809年1月28日在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上,奥巴马发表讲话,肯定了这一思路:“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并进一步将问题上升到美国国家政策层面。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生效的《恢复和再投资法案》(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即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批准推进“智慧地球”中两个领域的发展——智慧的电网和智慧的医疗,前者批准投资为110亿美元,后者为190亿美元:同时批准宽带网络投资72亿美元。“智慧地球”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
  
  二、欧盟
  
  2000年3月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举行的欧洲首脑特别会议上,欧洲理事会提出了一个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经济最活跃的知识经济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全球性的战略,即建设“为所有人的信息社会(Informationsociety for all)”。
  在这个过程中,欧盟具体实施了一个行动计划——“e-Europe”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利用欧洲的整个电子潜力、依靠电子业务和互联网技术及其服务,使欧洲在核心技术领域例如移动通讯方面保持领头羊的地位。2005年6月1日,欧盟委员会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公布了—个新的战略计划——Initative“i2010:European InformationSeciety 2010”,其目的在于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
  i2010-Initiative是一个全面的战略计划和目标,是继2000年欧洲理事会制定的里斯本战略目标“到2010年把欧洲建设成世界上经济最活跃、最有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战略计划,是欧盟为了应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巨大挑战的一个产物。i2010-Initiative包括 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计划在2005~2010年之间实现。在该战略计划中,欧盟最注重的是ICT(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关心ICT产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前景。
  2006年3月,欧盟召开会议“From RFID to the Internet ofThings”,对物联网做了进一步的描述。2008年在法国召开的欧洲物联网大会的重要议题包括未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挑战、物联网中的隐私权、物联网在主要工业部门中的影响等内容。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技术专家们则将目光重点放在EPC global网络架构在经济、安全、隐私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上,他们希望能够建立一套公平的、分布式管理的惟一标识符。
  2009年,欧盟发布了下一代全欧移动宽带长期演进与超越以及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Qlogy)研发与创新战略,欧盟计划在未来10年将欧洲ICT研究与创新投资加倍。为确保欧洲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世界第一个物联网发展战略一《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欧盟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
  欧盟提出物联网的三方面特性:第一,不能简单地将物联网看做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是建立在特有的基础设施上的~系列新的独立系统,当然部分基础设施要依靠已有的互联网:第二,物联网将与新的业务共生:第三,物联网包括物与人通信、物与物通信的不同通信模式。物联网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新的更好的就业机会、商业机会,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的竞争力。《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加强物联网管理,包括:制定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建立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decentralised management)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的履行管理职能。
  2)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包括: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the silence of the chips)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
  3)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Trust)、接受度(Acceptance)、安全性(Security)。
  4)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持续监测欧洲标准组织(ETSI、CEN、CENELEC)、国际标准组织(IS0、ITU)以及其它标准组织(IETF、EPC global等)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进度,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在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
  5)加强相关研发,包括:通过欧盟第7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FP7)支持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如微机电、非硅基组件、能量收集技术(energy harvestingtechnologies)、无所不在的定位(ubiquitous positioning)、无线通信智能系统网(network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smart systeros)、语义学(Semantics)、基于设计层面的隐私和安全保护(privacy-and security-bydesign)、软件仿真人工推理(software emulating buman rea-sonlng)以及其它创新应用。通过公私伙伴模式(PPP)支持包括未来互联网(FutureInternet)等在内项目建设,并将其作为刺激欧洲经济复苏措施的~部分。
  6)建立开放式的创新环境,通过欧盟竞争力和创新框架计划(CIP)利用一些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的先导项目推动物联网部署。这些先导项目主要包括ehealth、e-accessibility、应对气候变迁、消除社会数字鸿沟等。
  7)增强机构间协调,为加深各相关方对物联网机遇、挑战的理解,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欧盟执委会定期向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欧洲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欧洲地区委员会、数据保护法案29工作组等相关机构通报物联网发展状况。
  8)加强国际对话。加强欧盟与国际伙伴在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对话,推动相关的联合行动、分享最佳实践经验。
  9)推广物联网标签、传感器在废物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
  10)加强对物联网发展的监测和统计,包括对发展物联网所需的无线频谱的管理、对电磁影响等管理。该行动计划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管理设想,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其中,管理体制的制定、安全性保障和标准化是行动计划的重点。从该计划可以看出,欧洲联盟力图掌握未来信息社会竞争的主动权,希望借助物联网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改变互联网的发展上落后于美国的局面。
  2009年11月,欧洲联盟发布了《未来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2009年12月15日,欧洲物联网项目总体协调组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将物联网研究分为感知、宏观架构、通信、组网、软件平台及中间件、硬件、情报提炼、搜索引擎、能源管理、安全等10个层面,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战略研究的关键技术和路径。
  2010年6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数字议程》(DigitalAgenda)五年行動计划,该议程是《欧盟2020战略》七项旗舰举措中的一项。该议程提出了七个优先行动领域,分别是统一数字市场的建立、更强的互操作性、增强互联网的信任度和安全性、更快的互联网接入、更多的研发投资、增强数字化文化技能和包容性、更多地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
  涉及上述七大领域的具体行动计划如下:(1)新的统一市场将从数字时代发展中受益,(2)改善ICT标准的制定和互操作性,(3)增强互联网的可信度和安全性,(4)增加欧洲对快速和超快速互联网的接人,(5)促进ICT领域的尖端研究和创新,(6)增强数字化技能,释放ICT潜力造福社会,(7)推出欧洲数字战略。
  《数字议程》是“欧盟2020战 略”七项旗舰行动的第一项行动,明确了利用ICT帮助实现欧盟2020战略目标的使能作用。该议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基于高速和超高速互联网及互操作应用的数字单一市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日本
  
  2000年7月,日本政府召開了IT战略会议,创立了IT战略总部,将其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集中研究组织。2001年1月,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IT战略总部便喊出了推行“e-Japan”战略的响亮口号,其中的“e”是“electronic”(电子的)的首字母。
  2004年5月,日本提出了u-Japan战略计划,用“u”(ubiquitous,意指“无所不在的”)取代“e”,虽然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却蕴含了战略框架的转变。“u-Japan”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4U,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 xlCT”政策。“x”代表不同领域乘以ICT的含义,一共涉及三个领域一“产业xICT”、“地区xICT”、“生活(人)xlCT”。将u-Japan政策的重心从之前的单纯关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拓展到带动产业及地区发展,即通过各行业、地区与ICT的深化融合,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产业xICT”也就是通过ICT的有效应用,实现产业变革,推动新应用的发展;通过ICT以电子方式联系人与地区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应用ICT达到生活方式变革,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环境。
  2009年2月,日本为应对日渐疲软的经济环境,紧急出台了宏观性的指导政策“ICT新政”。2009年4月,日本总务省公布了“新政”的实施性文件——“数字日本创新计划(ICT HatoyamaPlan,亦称ICT鸠山计划)”纲要,将其作为未来3年中优先实施的政策。“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的目的是在数万亿日元的ICT行业创造新的市场,并在未来3年内增加30万至40万个就业机会(以累积方式计算),通过鼓励基于新增长策略的ICT投资行为,向ICT产业投入资金。
  通过这些措施,该计划还希望达到在2015至2020年使信息通信产业总值翻倍酌中期目标(产业总值届时将高达百万亿日元)。该项目包括9个行动项目。通过实施这些行动项目,所有IcT领域的投资将加速进行,国内用户也将体验到一个通过ICT手段实现的真正繁荣、安全的应用环境。深入应用ICT也将引发全国工业结构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要复兴,ICT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挖掘产业潜力,创造新的数字化产业,(2)挖掘政府潜力,创建“霞关云计算”系统,(3)构建先进的数字网络,(4)挖掘地区潜力:推进无所不在的城镇理念,(5)培育和强化创意产业,(6)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7)加强ICT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球发展,(8)培养商技能的ICT技术人才,(9)创建安全可靠的网络。
  2009年7月6日,日本IT战略本部发表了“I-Japan战略2015”,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主角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I-Japan战略中提出重点发展的物联网业务包括:通过对汽车远程控制、车与车之间的通信、车与路边的通信,增强交通安全性的下一代ITS应用:老年与儿童监视、环境监测传感器组网、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办公等智能城镇项目;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控制碳排放量。
  通过一系列的物联网战略部署,日本针对国内特点,有重点地发展了灾害防护、移动支付等物联网业务。从“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的信息化建设也实现了“三级跳”。
  
  四、韩国
  
  韩国是目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同时它的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也居世界前列。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见表2),包括IFRD先导计划、IFRD前面推动计划、USN领域测试计划等。为实现建设U化社会的愿景,韩国政府持续推动各项相关基础建设、核心产业技术发展,RFID/USN(传感器网)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韩国信息通信部出台了《2000年国家社会信息化推进计划》,围绕“十大知识信息强国”的目标,提出了“网络韩国21世纪”的核心课题和近期实施计划。2003年,韩国政府启动了旨在使韩国科技产业保持竞争力的“IT839”计划。
  韩国于2002年4月提出了e-Korea(电子韩国)战略,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加紧建设IT基础设施,使得韩国社会的各方面在尖端科技的带动下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在e-Korea实施不久后,韩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其后,韩国国内方方面面都希望借助已有的先进硬件提高生产效率、生活质量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韩国信息通讯产业部(MIC)主导成立了u-Korea策略规划小组,并于2006年确立了u-Korea的政策方针。u-Korea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ubiquitoussociety),即通过布建智能网络(如IPv6、BcN、USN)、推广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等信息基础环境建设,让韩国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能服务。其最终目的,除运用IT科技为民众创造食、衣、住、行、体育、娱乐等各方面无所不在的便利生活服务之外,也希望通过扶植韩国IT产业发展新兴应用技术,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u-Korea包括了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以及五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是平衡全球领导地位、生态工业建设、现代化社会建设、透明化技术建设,五大应用领域是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社会环境、u生活定制化服务。u-Korea主要分为发展期与成熟期两个执行阶段。发展期(2006至2010年)的重点任务是基础环境的建设、技术的应用以及u社会制度的建立:成熟期(2011至2015年)的重点任务为推广u化服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2005年韩国信通部推出U-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韩国信息通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Humanism1n the Digital World:IT839 Strategy)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2008年12月,韩国新政府《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出炉,韩国将在2012年年底前,把上网速度提高到目前的10倍,并建立10处产学研汇集的信息科学技术中心区。
  2009年6月,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决定促进未来物体通信网络建设,实现用户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地进行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通信。
  2009年10月13日,韩国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目标,并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从2010年初开始,韩国政府陆续出台了推动RFID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使其成为RFID和传感网行业世界前三强进行努力。韩国政府称,为了加强对行业全面情况的掌握,将在钢铁、电子和医药产品行业内应用高科技识别标签。韩国知识经济部表示,此举旨在推广RFID标签,并建立相关的传感器网系统,以维持对各种产品进行实时的、准确的监测。此项目将获得国家约450万美元的支持。韩国政府从近期开始启动为期一年的支持计划,并联合其他8家公司开始在实际商业環境中试行。
  2010年1月,韩国首尔市表示将耗资27亿韩元,建设RFID公共自行车系统示范项目。而韩国的其他国家部门也相继推出一系列关于RFID的项目:韩国海洋研究院出台了构建RFID资产管理系统的政策,韩国警察厅宣布试行第四次RFID基础档案管理系统扩大项目,韩国国土海洋部推出了关于构建顺天地区USN海洋群及融合服务的项目,韩国行政安全部推出2010年视频档案RFID运用安全扩大项目。
  目前,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导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2010年9月,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将确立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不断进步,通信网络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已经从人到人的通信发展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H2H),并逐渐趋向于从纵向的局部物物相连过渡到横向的跨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必须要能够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才能够进一步与人进行交流.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率进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声望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准入制度不严格,职业能力声望被“劣币化”;媒体报道负面强化,职业道德声望被“污名化”;幼教定位模糊不清,职业
期刊
照明设计不是简单的用灯光照亮,而是以灯光为载体的再创造表现,它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空间的审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查阅了一些资料和走访调研,我将对灯光在
《窃读记》是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的一篇写人记事的自读课文,作者林海音。本单元主要写学习生活,从中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歷,感受童真、童趣、友谊和爱。《窃读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自读篇目有“阅读提示”,没有练习,旨在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具体到本课,阅读方法上强调默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
期刊
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是推动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课题组通过研究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把具有操作性、艺术性、价值性和易实现“双创
检验报告时间,又称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接收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本文主要从优化工作流程、解决信息系统问题和仪器故障三方面因素进行缩短检验报告时间的研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或许很多人有类似的感受,那就是“冷清”。越来越多大的厂商缺席这一展会。这让我们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冷清是否与行业的变化相关呢?比如
当今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正是基于此产生的.本文介绍了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并对其在应用中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