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上肢电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修复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上肢电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创面修复方法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36例上肢电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上肢电烧伤患者占同期电烧伤患者的比例、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人群类别、致伤原因、致伤电压,上肢烧伤面积、深度,双上肢同时受伤情况及其早期创面处理措施。分类统计每个患肢的主要修复方法。记录患者总体疗效,包括术后创面并发症、愈合情况等。对行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随访3~6个月,统计皮瓣成活率,评估患肢术后功能,采用疗效评分表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高压电与低压电致伤患者的截肢率、年龄与上肢烧伤面积。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上肢电烧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154例电烧伤患者的88.3%,其中男117例、女19例,年龄1岁2个月~72岁[(34±18)]岁,入院时间为伤后1 h~48 d。患者中,电力职业工人51例、农民工32例、学生及学龄前儿童31例、其他类别人员22例,前2类患者以工作不慎受伤为主,后2类患者以触及电源或电源漏电致伤为主。患者中,高压电烧伤75例、低压电烧伤61例;上肢烧伤面积0.2%~16.0%[2%(1%,5%)]体表总面积(TBSA),其中Ⅲ~Ⅳ度创面面积为0.2%~15.0%[2%(1%,5%)]TBSA;双上肢同时受伤者有54例,占39.7%;73个患肢早期行筋膜切开减张术。(2)13个患肢经换药处理;2个患肢清创后直接缝合;56个患肢移植皮片修复;12个患肢移植局部皮瓣修复,45个患肢移植远位带蒂皮瓣修复,22个患肢移植游离皮瓣修复;40个患肢截肢,占21.1%。(3)除1例患者术后因肺部感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全部治愈。1例患者移植的腹部皮瓣完全撕脱,换药后移植皮片修复;1例患者移植股前外侧皮瓣后发生坏死,改行腹部皮瓣带蒂移植修复;7例患者移植腹部皮瓣后蒂部或边缘出现少许糜烂,经换药愈合;6例患者移植腹部皮瓣后远端出现局部青紫,经高压氧等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皮瓣均存活良好。(4)远位带蒂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7.8%(44/45),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5.5%(21/22),两者相近(P>0.05)。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远位带蒂皮瓣移植(Z=-3.054,P<0.01),但是两者的患者疗效满意度相近(Z=-0.474,P>0.05)。(5)高压电烧伤患者的截肢率、年龄、上肢烧伤面积均高于或大于低压电烧伤患者(χ2=4.743, Z=-2.801、-6.469,P<0.05或P<0.01)。

结论

上肢电烧伤好发于儿童、电力职业工人及农民工,且截肢率高,老师及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并管理好生活电源,工人群体应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电烧伤创面筋膜切开减张术应尽早进行,且早期扩创后移植皮瓣可有效修复创面,其中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上肢功能恢复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输注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3例经化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且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回输治疗的低中危AML患者,对照组为1∶2配对的46例AML患者,配对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预后危险分层、诱导CR及NK细胞输注前巩固化疗的疗程数。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烧伤监护室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科室)2017年1—12月烧伤监护室初次分离的来自22例烧伤患者[男20例、女2例,年龄(42±16)岁]的27株CRKP。菌株鉴定后统计检出月份和来源样本分布。选用15种抗生素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
目的观察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7~65岁,电击伤1例、煤火烧伤2例、交通伤3例,累及上肢2例、下肢4例。清创后创面面积26 cm×8 cm~36 cm×15 cm,骨外露面积24 cm×7 cm~35 cm×14 cm。使用超大游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电烧伤创面后若固定不佳,易出现血运不畅等诸多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于2016年2月—2018年8月,自行设计、制作个体化低温热塑板结合特制腹带用于固定17例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35岁)手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腹部带蒂皮瓣,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患者侧胸及上臂的1/2围径用低温热塑板设计、塑形,固定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再用特制腹带加固制动腕关节、肘关节。采用该联合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康复治疗阶段生活质量、伤残接受度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科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7例康复治疗阶段烧伤患者[男157例、女50例,年龄(40±13)岁],进行该纵向研究。出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分别采用简明版烧伤专用健康量表及修订版汉化伤残接受度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伤残接受度进行评分。以截距、斜率、曲线斜率为潜
器官损伤后修复策略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损伤修复方案多通过间充质干细胞及各种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但其受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方法。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据显示,免疫系统在组织再生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适应性免疫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调节性T细胞,有资料提示其参与了多种脏器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过程。本文概要介绍了调节性T
目的探讨濒临截肢的四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保肢策略。方法2003年1月—2019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61例濒临截肢的四肢高压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8岁,其中上肢49例、下肢12例,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15 cm×11 cm~35 cm×20 cm。5例患者急诊在焦痂下行大隐静脉移植重建桡动脉;36例患者(其中7例同时进行尺桡动脉重建)在清创后采用各种形式的血流桥接方式重建动脉,其中大隐静脉移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9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19例四肢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1例,年龄20~58岁。共37个Ⅳ度创面,面积3.0 cm×2.0 cm~40.0 cm×8.0 cm。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多穿支皮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各穿支为轴心将皮瓣分叶后移植于扩创后四肢创面,将血管干或分叶后皮瓣穿支血管与受区血管分别吻合。一
目的探讨环甲膜与气管前壁穿刺联合气管切开术在烧伤患者喉头水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18年8月,笔者单位抢救急性喉头水肿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7~68岁,合并头面颈部深Ⅱ度以上烧伤、轻度及以上吸入性损伤。2000年11月—2012年10月行单纯紧急气管切开术急救12例患者,2013年5月—2018年8月行环甲膜与气管前壁穿刺联合气管切开术急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