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画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她在位期间,英国工业革命达到顶峰,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而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维多利亚女王的写生簿》展现的是这位强大的女人的另一面:无论孩童时期还是成人后,维多利亚一直在画画。
  大多数画家希望成为艺术界的“大咖”,或作品能卖个高价。与他们不同,维多利亚画画只是自娱自乐。
  维多利亚为何喜欢上了画画?原因之一是她有一位耐心的启蒙老师。《维多利亚女王的写生簿》中介绍,维多利亚8岁时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节绘画课,她的绘画老师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画家理查德·韦斯托。韦斯托擅长历史、人物画,他的名作之一是英国诗人拜伦的肖像,这幅画现在挂在英国国家美术馆。韦斯托也是一位插画师,曾为沃尔特·司各特的诗歌、拜伦的《唐璜》和歌德的《浮士德》画过插画。在韦斯托因病去世前的9年时间里,他每周进宫给小公主上两次课,每次一个小时。
  维多利亚最喜欢上韦斯托老师的绘画课,因为韦斯托总能在课上将王宫外的大千世界介绍给她。通常,韦斯托会自己先画一幅画,然后让小公主照着画。他画绿荫环绕的乡间,一个小女孩在井边打水;他画街边抱着孩子的妈妈,正在给乞丐零钱……他将日常生活中的景象种进了幼小的维多利亚的脑海,令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韦斯托教维多利亚要仔细观察,注意细节。后来,对细节尤其是对服装栩栩如生的呈现,成为维多利亚绘画的强项。
  维多利亚钟情画画,和她的性格也不无关系。维多利亚还不到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对她非常严格。宫廷里风云变幻,她从小就被人算计,生活在敏感谨慎之中,她后来用“相当忧郁”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还好她有自己的爱好,所以即便一个人,也不至于觉得孤独。
  《维多利亚女王的写生簿》中有数幅维多利亚小时候的画作,包括她还没有正式学画画之前的涂鸦。在韦斯托的教导下,维多利亚进步很快,画得越来越活灵活现。她经常将自己的水彩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
  13岁那年的秋天,维多利亚到德比郡的查茨沃斯庄园做客,大家熟悉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就是在这座庄园里拍摄的。维多利亚在这里旁观了英式猜谜游戏。游戏中,上台表演的人不能讲话,只能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某个词让大家猜。维多利亚被这种热闹的场景深深吸引,后来把整个场面画进了水彩画。她的画中共有10个人物,他们姿势不同、神态各异。
  维多利亚经常会将画作捐给慈善机构,偶尔也会拿去换她喜欢的东西—比如有一幅送給了美国大使馆,用来交换美国作家詹姆斯·费尼莫·库柏的签名图书。
  《维多利亚女王的写生簿》中有一幅小女孩在看书的黑白画。画中,女孩穿着远行穿的裙子,在翻看椅子上的图画书。这个小女孩是维多利亚同母异父的姐姐的孩子伊丽莎。伊丽莎和妈妈住在德国,她们的到来给15岁的维多利亚带来很多快乐,但她们不得不返回德国。她们走后,维多利亚非常难过,马上凭记忆画了这幅画。
  维多利亚18岁成为英国女王,加冕仪式也成了她的绘画题材。在那幅画中,她简单地勾勒出了坎特伯雷大主教将皇冠戴在她头上的情景。估计那天她太紧张,没有机会仔细观察周围人的衣着和表情。
  《维多利亚女王的写生簿》还收入了维多利亚为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画的肖像。在她的笔下,丈夫完全就是一位清秀儒雅的帅哥。其中一幅水彩画上,亲王装扮成“爱德华三世”,女王装扮成王后“菲利帕”—当时,女王和丈夫打扮成历史人物,参加舞会募集善款,维多利亚把两人“穿越”的样子画进了日记本里。
  维多利亚的这些水彩画和素描画虽然不能算是杰作,但质朴真实,更因为出自女王之手而被载入史册。它们展现了女王的生活,呈现出女王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维多利亚很少根据想象绘画,她画的人物、情景大都源自她的个人经历。她不仅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其他文献
“爷爷现在是家里最年轻的人。”日前,某网友的一则感叹引发热议。朋友圈里,该网友的父母转发了许多养生文章,爷爷在下面辟谣:是假的。而爷爷转的文章是《平均71岁!史上年龄最大CS战队诞生》,配的文字是:有人要组队吗?  从不传谣,被赞“辟谣小助手”  “在我家,传谣的是晚辈,我是专门辟谣的。”北京64岁的赵玉华自信地说。大家都叫她“辟谣小助手”。  在赵玉华看来,踩过的“坑”都会变成经验,“毕竟生活阅
期刊
伊藤是日本横滨一家餐厅的料理师。他精通各式料理,深受老板器重。伊藤的父亲年轻时也是一名料理师,如今上了年纪,牙齿掉光了,只能凭借一口假牙来咀嚼食物,为此他总是闷闷不乐,觉得生活失去了滋味。  伊藤是出了名的孝子,每天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给父亲变着花样做各种易消化的料理。在父亲的提醒下,伊藤觉得很有必要在餐厅推出一款适合老人的套餐—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4,
期刊
早期的留学生出了国,最大的关隘除了语言,便是饮食。  刚到东瀛的郁达夫,最觉饮食起居的痛苦:“房子是那么矮小的,睡觉是在铺地的席子上睡的,摆在四脚高盘里的菜蔬,不是一块烧鱼,就是几块木片似的牛蒡。”可是后来,他自己承认:“若再在日本久住下去,滞留年限到了三五年以上,则这岛国的粗茶淡饭,变得件件都足怀恋。”  郁达夫在文坛算得上是美食家了。他食量不小,“一餐可以吃一斤重的甲鱼或一只童子鸡”(郁达夫妻
期刊
养过蛋鸡或者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通常都知道,产卵期的母鸡往往能以每一到两天一个的速度持续下蛋。许多人以为这是鸡的异能,因为鸡可以天天下蛋,别的鸟却不行。但实际上,母鸡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相比其他脊椎动物的卵细胞,鸟类的蛋特别大,因此需要保持身材轻盈的雌鸟无法一次产下所有的蛋,而要在一个较长的产卵期内间歇性地攒下一窝蛋,其间雌鸟要不断离巢补充营养。与之相适应,鸟的受精卵离开母体之后就会暂停分裂,
期刊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快递员这份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收入的“青春饭”。然而在日本的九州地区却出现了一股快递业的清流—来去匆匆的快递小哥变成了白发苍苍的快递大爷。  从2017年夏季起,日本九州地区的快递公司佐川急便就开始请“快递大爷”提供送货服务。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网络购物数量越来越多,在这双重的压力下,日本的快递业出现了全国性的人手不足问题,地方的中小型快递公司
期刊
据报道,国外养老院普遍费用较高,大部分老人难以负担。而且近年来老龄人口猛增,相关服务机构却跟不上,选择在家养老也面临巨大困难,如花销大、难以请到合适的护工等。于是有些老人另辟蹊径,开始尝试其他养老方式。  长住豪华邮轮,边养老边环游  豪华邮轮是一种舒适的旅行工具,很早就被老人“盯”上了。2015年,欧洲的一位记者乘坐一艘名为“公主号”的邮轮度假,在晚餐时注意到有位年过8旬的老人独自在餐厅入口处用
期刊
睡惯了软枕的现代人,很难理解古装剧和博物馆中出现的瓷枕—古人为什么要“为难”自己?那样又高又硬的枕头睡起来舒服吗?  作为一种寝具,“枕”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就出现了人类使用的石枕。1957年在湖北黄冈螺蛳山遗址墓葬中发现的一件石枕,长18厘米、宽约16厘米、厚4~5厘米,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就有意识地使用枕头来垫着脑袋休息了。  从考古发现来看,枕头在各个时代发展出了各异的形态,材质
期刊
2019年4月,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棒单霁翔执掌故宫博物院。这位52岁的学者型院长,是故宫博物院的第7任院长。  王旭东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19岁那年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他到甘肃张掖地区的水电处当了一名技术员。  彼时敦煌研究院正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美国专家建议石窟保护应该去找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加入。敦煌研究院到兰州大学“寻人”,兰州大学推荐了已毕业的王旭东。  1991年初,王旭东
期刊
空间站里除了每天产生的一些生活垃圾外,还有科学实验剩下的废物等需要处理。由于失重,太空中的物体都不会乖乖地落到地上,一些食物的残渣、用过的废物会趁航天员不注意躲在角落里。  在长期飞行中,保持生活舱中的卫生要靠航天员。他们除了每天的小扫除外,一星期还要来一次大扫除。一名曾长期在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说:“每天晚餐后,我们还得收拾房间,把一天的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  星期六,他们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
期刊
“1941年八九月间到的上海,那年我16岁。”9岁丧父,初中毕业以后,黄宗英便开始考虑辍学养家,为哥哥弟弟缴学费。她自学打字、英文、临帖,想试着找个写字间的工作。后来哥哥先到了上海演戏,唤她去,她便懵懵懂懂地去了。在桃源村一间小小的亭子间,她看到了一大疊《剧场艺术》杂志和各种剧本。  第二天,哥哥就带她去了卡尔登剧院(今长江剧场)。“那天剧院正在演《蜕变》,曹禺编剧,黄佐临导演。”那一晚,舞台上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