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地理的“法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学好地理的“法宝”——地图。在几年的地理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总有学生说:不愿上地理课,害怕上地理课,理由只有一个,地理难学。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不会识图,所学知识不会在图上应用。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地图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教材中地图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地理。
  一、地图教学作用巨大
  在我们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太注重地图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例如很多学生课后非常喜欢看美国的NBA,我们就可以根据NBA的球队分布,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分布图,观察各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位置,了解其名称的来历,比如姚明所在的休斯顿火箭队,为什么叫“火箭”队?因为休斯顿市是美国的航天城;底特律活塞队的由来,是因为该市为美国汽车城,从而进一步了解美国地理及美国文化。
  2.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圖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可以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适应高考需求 笔者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发现区域地理的题占60%—70%,特别是进入课改区的各地高考试题,区域地理部分所占分值更高,地理的综合题一般都是或者至少一道是区域地理知识。高考命题趋势其实就是以区域为载体并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个地理要素,重点培养学生整合资源、辩证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所以,学好区域地理至关重要,而要学好区域地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区域地图,获取相关地理信息。
  二、地图教学方法多样
  1.用好地图册 地图册的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图形醒目、美观,按照教材内容顺序编制,和课本讲授基本同步,在课堂上可单独使用或配合地理教学挂图使用,课后学生也可以自学教材应用或做作业、试题查阅、参考使用。教学实践中,也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地理时,对地图册的要求是“左图右书,图不离手”,它是学生学习地理最直观的地图工具、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地理抛开地图册或不善于阅读地图册,是绝对不行的。
  2.做好“三读”和“三问” “三读”,即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内在关系。当一幅地图呈现在眼前时,不能毫无目的地去读图,而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严格按步骤去读地图。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针对“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图,第一说出图名,第二读图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三找出图中相关的知识关系,这样就知道如何识别昼半球和夜半球,怎样找到太阳的直射点,怎样认识某一地的地方时,怎样比较几个地方的地方时早晚等。如果不经过这“三读”,恐怕就会无从下手,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解决。
  “三问”,即一问是什么、二问为什么、三问怎么办。这一阶段是读图最关键的一步,是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升华,是创新产生的源泉。地图学习过程中,只要坚持“三问”就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的学习,先将一月、七月风向进行对比,发现一月、七月风向是截然相反的,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叫季风。进而读出风向:一月是东北季风,七月是西南季风。那么,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特点又是什么?观察风的源地,得出结论:一月东北季风来自陆地,故寒冷干燥。七月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它有何性质,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到了突破口,同时也打开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学得愉快,记得扎实,自然愿意深入思考。
  3.结合“读图、画图和用图” 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了地图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就应当将读图训练贯穿在整个地理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但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画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即使是平常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也非常热衷于地图的绘制。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表明他们对地图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这也是提高他们地理成绩的一大契机。最后就是学会用图,这也是学生最缺乏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训练也有不少,可采取游戏、知识竞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用好地图,学好地理。教师施展身手的阵地是课堂,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地图。而对于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地图为地理教学增添活力,极大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我是第一次来布鲁赛尔,但我对这座城市和建筑并没有很浓厚的兴趣。我快步走过马路,然后向巷子深处走去。想着就快看到那个闻名于世的小男孩,心中不免有点兴奋。  突然,我被眼前不远处的两个石像吸引住了:左边那个白色石像端坐在凳子上,双脚分踩在盒子的两边,他的左手自然搁放在一侧膝盖,右手臂平放在另一侧的膝盖,手掌微弯,向上举着大拇指,神情看上去很安然;右边那个石像戴一顶灰色的小帽,身上披一件灰色的风衣,身子
摘要: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重视语、数课,爱好音、体、美课。当然这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关。学生由于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对音、体、美学科的直接需要;也由于要参加升学考试而引起对语、数课的重视。那么,怎样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不自觉的间接需要转化为直接需要,从而激发其道德感情、强化道德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呢?本文认为教师必须在吃透大纲、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改革教法上下功
摘要: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教学难点。由于它在教学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与现代语文存在时代差异,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而近年来中考加大了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力度,因此,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提升解题的技巧,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兴趣;备考策略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组织的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全过程。通过设计这一活动,旨在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环保主题活动;活动目的;课前准备;活动形式;活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14  一、环保主题活动的活动目的  本次环保主题活动通过看、听、演、议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本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主体部分,本文拟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出发,根据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具体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模式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理解、感知课文的高低。2005年我国教育界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刚才去小妹宿舍称体重,我又重了,唉……”慢慢一边隔着卫衣虚扶肚子上的肉,一边拉开洗手间的门跨上台阶说,“从明天开始不吃晚饭,先不吃三天!”  我无奈地笑了笑,含着牙刷口齿不清地给慢慢打气:“加油哦!”  已经数不清这是慢慢第几次立志减肥了。她是健身达人,经常空腹去操场夜跑,说起什么运动需要做多久才能达到怎样的效果总是头头是道。她也是位减肥狠人,有多狠呢?也就连续24小时不吃饭,然后洗澡差点晕倒的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我们刚刚观看的这组图片是什么季节?  生(齐声):春天。  师:你们都已经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不能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呢?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风和日丽,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一位化妆师,把大自然装点得特别美丽。  生:春天会给人们带来希望。  师:大家感受真的很深刻。下面我们
走亲戚这件事怎么可以随便流于形式?明明是为了联络感情,如若初衷变了味,性质不纯,也自然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我小时候一直害怕走亲戚,也害怕有亲戚来。逢年过节,家里围了好多人,一层一层,那时候我个子小,只能看见大人腰部以下的位置,黑色的裤子,红色的裙摆,女人纤细的脚踝,男人的鞋。声音都是从我头顶传来的,在朦朦胧胧的记忆中,瓮声瓮气,说话声很响亮,一个赛过一个,听起来就像在吵架。  那时候我总是很畏惧
[摘 要]阅读不仅能提高人的素质,而且能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在高效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素质,拓宽知识面,还能够以更多样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构建高效课堂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文章结合《春》的教学,探究了能够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感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读写结合,发展学生能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教学;《春》  [中图分类号] G63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五个因素是国家外语政策、学生来源素质、教材质量、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师素质,可利用一个公式表示:教学质量=[学生(1分) 教材(2分) 社会环境(4分) 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括号内满分为10分,而教师素质分值越大,教学质量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年级、同一教材、社会环境相差不大的条件下,外语教学质量却相差悬殊的原因——教师素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