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GNAS基因突变

来源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血脂特点及尿酸水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T1DM患者201例,作为T1DM组。选取健康体检中心的非糖尿病健康人136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前者按照2016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T1DM组和血脂正常T1DM组。收集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肝肾功能、尿酸、空腹血糖、Hb
食物升糖指数是用以衡量食物对血糖升高水平的指标,面对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如何通过不同升糖指数的饮食干预发挥显著治疗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不同升糖指数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体重、血脂水平均有重要影响。与高升糖指数饮食相比,低升糖指数饮食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维持血糖稳定,在减重及降低血脂水平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妊娠糖尿病人群中,低升糖指数饮食还可降低妊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防止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现已明确,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够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同样运动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修复作用,同时改善糖、脂代谢,从而使糖尿病个体达到良好的代谢水平。作为简便、经济的干预方式,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Graves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以及T细胞亚群与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初发Graves病患者65例作为GD组,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
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均能够分泌一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等,属于脑-肠肽的范畴。其活动受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双重调节,对机体胃肠运动、食物摄取、能量消耗和物质代谢等有重要影响。脑-肠肽通过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增加胰岛β细胞量,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等多种途径作用改善血糖水平。
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腺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固有免疫系统中,生长激素可增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在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生长激素可提高胸腺细胞的迁移能力,促进胸腺细胞亚群的调节,影响脾脏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此外,生长激素还可以影响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抑制胶原性关节炎的关节破坏,对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也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因此,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研究表明,PCOS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细胞1型(Th1)与辅助性T细胞2型(Th2)介导体内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两者相互调节又相互制约。正常情况下,机体内Th1/Th2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发现,PCOS以Th1/Th2平衡向Th1偏移为主,可引起代谢紊乱、排卵障碍等,提示PCOS患者免疫平衡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疾病(LEA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骨钙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78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根据LEA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98例)、糖尿病合并LEAD组(80例),根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将糖尿病合并LE
目的探讨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在沈阳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体检的3 598名60岁以上老年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握力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握力体重指数与MS的相关性。结果握力体重指数与MS[男性(r=-0.213,P=0.0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溶血磷脂酸/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LPA1)信号通路通过引发下游信号级联介导一系列病理过程,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调节通路。在DKD方面,LPA/LPA1信号通路可能在系膜细胞增殖、纤维化、足细胞损伤、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进而促进DKD的疾病进展,但关于该通路在DKD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