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保障机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学视角看,产能过剩是对市场均衡状态的一种偏离,而偏离市场均衡的原因在于市场制度缺失和政府的不当干预。化解产能过剩必须遏制诱发实际产能偏离市场均衡的因素,根本上依靠市场决定性作用和市场主体的主导地位,在持续维护市场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产能经常性和自主性调节。强调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恢复和加强市场在供求调节中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决定赢者和输者,不是否定政府化解過剩产能的制度保障作用。市场和政府都存在局限性,无论市场还是政府都无法单独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市场和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不是替代关系,不是一个机制取代另一个机制,而是需要同时发挥两者各自作用,市场是调节产能实现供求均衡的决定者,政府应当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强调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并不是否定政府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减少行政措施与市场机制的冲突,解决好政府干预不当和监管缺位的问题。政府政策不当也会造成市场的缺陷。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政府的职责是为市场主体设定行为边界和约束条件,构建一个使市场主体在边界清晰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条件下自主决定进入和退出并进而调节产能的制度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解决好稀缺要素配置和负的外部性问题,更注重采取激励性强的经济手段调控产能。针对当前诱发实际产能偏离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重点完善降低进入退出壁垒、竞争性配置不可移动要素、遏制补贴对公平竞争的损害和使环境污染等外部性内部化等措施。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管理体制,继续缩减核准制、扩大备案制,削减总量控制措施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投资审批制度,减少和放宽市场准入的前置审批,着力解决市场准入审批妨碍市场主体自由进出行业、抑制市场活力的问题。重点从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改革地方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竞争性配置不可移动要素。重点解决土地、矿产、信贷支持等不可移动要素配置扭曲诱发的产能过剩,治理地方政府对本地产能的不当保护,纠正地方政府对资源的行政化配置,实现要素在公开市场的竞争性配置。
  三是理顺补贴功能和转变补贴对象,遏制补贴对公平竞争的损害。从经济理论看,补贴只是对经济制度缺陷的一种微调整,不宜提倡大范围的保护性补贴政策。大范围的补贴不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容易导致企业寻补行为,也不利于培养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求发展的意识。改革现行补贴政策重点是理顺补贴功能和转变补贴对象,逐步减少扩大生产规模的补贴,增加对产能过剩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财政补贴。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从战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就创新而言,必须要强化合作发展理念,通过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的有机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增强人才、知识、资金的流动性和良性循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营造创新合作的环境,提高技术转移、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的效率和效果,积极推进开放创新,着力扩大发展成果,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
期刊
什么是诚实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不诚实吗?任何科学其实质都是解释社会经济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诚实的。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科学,而
文章详细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日本的翻译史,包括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涉及栉田—森户译本、由利译本、三木译本、唯物论研究会译本,探讨了各版本中手稿的排列顺
城市规划建设中,棚户区的改造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和地籍管理有着重要的联系,地籍管理的地籍测量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重点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飞速革新下,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监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这个高效、高质量需求的时代,建筑
无缝衔接可操作性强的特殊教育法规rn台湾地区关于特殊教育的法规及相关配套子法比较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并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rn1970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推行办法》,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是人流、车流交汇的位置.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本文分别从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的角度详细分
本文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历史和现状同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最新研究状况相结合,对这两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作者指出,新MEGA的出版为学术研究提
本文浅论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控制要求,以及钻孔灌注桩技术应掌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