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和中医文献英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中医与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条件及主导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在把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西方文化的对等。本文阐述了中医文献翻译中常用的方法:音译、直译、意译和文化转换替代译法中需要注意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等同。
  关键词: 语言文化中医文献英译
  
  语言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文化的载体,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没有语言,文化就不能存在,语言也只有反映文化才有意义。正是通过语言,文化才得以保存下来,因而每种语言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诞生于东方的中医学,与中国的人文地理条件及主导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在中医文献中,许多术语言简意赅,经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概念虚化、模糊性、歧义性的语言特点是中医医学的语言特色与风格,因此,在把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国古代文化同现代西方文化的对等。笔者认为要提高译作质量,译者应注意下列几点。
  
  1.文化转换的替代译法
  
  在把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国古代文化同现代西方文化的对等。翻译的目标是使以英语为母语、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读者不仅能理解中医文献的字面意义,而且能通过翻译同时传递文化,使英语读者能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理解中医术语。如中医的“金破不鸣”(肺在五行中属金,指肺气损伤而致声音嘶哑的病变),就可以翻译成英语的一句谚语“A cracked bell can never sound well.”(figuratively referring to hoarseness due to impaired function of the lung);“增水行舟”(用增益津液的方法,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可以翻译成“A great ship asks deep waters.”(Increasing body fluid to relieve constipation)。在翻译这些术语时,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英语民族非常熟悉的谚语,可以加深读者的理解、改善读者的感受。
  
  2.音译、直译法
  
  上述这种文化转换的替代译法毕竟使用的范围较小,中医的大量术语只寻求这种译法,必然会遇到难题。然而,只要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文化意蕴,其它译法也能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比如常用的音译(transliteration)、直译(literality)。
  现代英语一个特点就是博采众长,有很好的包容性。它的词汇来源广,外来词多。它已向世界各国语言借用了50多万个外来词,差不多是英语总词汇量的一半。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独特的概念和现象,对一些最基本的中医术语,如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翻译,采用音译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1]。但是,在音译中仅仅把术语按拼音翻译出来还不够,应该尽可能用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这些术语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意义,有时甚至需要用较长的篇幅详细说明,随着中医影响的扩大,这些音译词汇被吸收进英语后,词汇本身就已经成了中医文化的载体,也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文化内涵的解释了。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用直译法。例如,中医的“提壶揭盖”。这是一种治疗方法,意即通过宣通上焦的气机而使下焦腑气畅通,进而达到排出大小便的目的。这个术语非常形象生动,有着很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显然,在西医中没有类似的疗法。如果直译为“lifting the lid to pour off water in the pot”,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这样好处很多,既保留源语文化的情调,使读者感到新鲜生动,还传播源语文化,更加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扩大读者的知识视野。在中医文献英译时,能采用直译方法处理的例子很多。例如,“热结旁流”可译为“fecal impaction due to heat with watery discharge”,“风寒束肺”译为“wind-cold tightening the lung”,“风热犯肺”译为“invasion of the lung by wind-heat”,“热胜则肿”处理为“excessive heat bringing about swelling”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又如,方剂学中的“失笑散”一词被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s”(见《美国中医学院学报》Vol.7.Nol-2.1989)。根据《医方发挥》对“失笑散”的解译是:“本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这里的“失”不是“失去”,而是“得到”,“失笑”实为“得笑”。把其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s”,其含义正相反,会让读者误以为“失笑散”是治疗表情肌麻痹或心情郁闷不畅的药物。为了避免误解,“失笑散”可直译为“shixiao powder”,再加上注解“a 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3.意译法
  
  在音译法和直译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求助意译法了。采用意译方法时,同样也应考虑到文化等同。意译要求译文表达原文的意思,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例如,中医的“转筋”(俗称抽筋)译成“spasm”;阴平阳秘,可译为“Yin and Yang in equilibrium”,比“Yin is even and well while Yang is firm”更妥善;又如六淫的风、寒、暑、湿、燥、火,在“wind,cold,summer heat,dampness,dryness,fire”前加上定语“pathogenic”会更贴切地传递内在的含义。
  中医学之瑰宝“黄帝内经”常被译成: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Ilza Veith),Inner Classic of the Yellow Emperor(Ted J.Kaptchuk),The Medical Classic of the Yellow Emperor(Zhu Ming)。这是一种语言内涵的误导。这里的“黄帝”并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而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托名”,是中医学上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针灸学上的托名是“伏羲”,中药学上的托名是“神农”,都是如此。把“黄帝”译成“Yellow Emperor”,正如有人把“玉皇大帝”译成“God”,把“西施”译成“Venus”一样,往往误导读者,从而造成对原词的严重歪曲。“黄帝内经”的“黄帝”在英语中是找不到对应词的,故“黄帝内经”应译为“Huang Di’s Inner Classic”。
  不同的文化源流,不同的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语言之间的异质性、差异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医的语言特色是中医学的独特个性,生搬硬套或不顾中医语言特点的翻译将使中医学特色大打折扣。中国文化中本身有结合的趋势,它具备把新的东西吸收到本体系之内的特征。而西方尤其美国的文化性格却不一样,它更重视个体的区别。因此,在翻译中尽可能保留中医本身特点更容易让中医在西方落地生根。冯国华先生说得好,“翻译的根本任务即在于‘传真’,译者不能充当‘说谎的媒婆’,否则就会怨偶无数。翻译无非是用新瓶子装旧酒,虽然瓶子——语言文字类型——换了,但是酒——内容风格效果——却不能变”[2]。中医英译的工程说到底就是一个换胎不换骨的工程,保留中医特色是中医英译的重中之重。
  
  4.结语
  
  中医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认可。中医文献的英译意义重大,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等,这样既可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可使所翻译的作品更容易被西方读者理解。成功的译者应该在实现语言的转换的同时,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不仅要精通语言,还要了解研究语言背后的文化,在正确的翻译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文化障碍。
  
  参考文献:
  [1]梁俊雄.英语外来词和中医术语的音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
  [2]冯国华,吴群.论翻译的原则[J].中国翻译,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VOL14,22(6):17.
其他文献
数学家波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或类似之处,相互的联系和所遵循的规律,然后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类似的属性。类比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法,是发明创造和发现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其意义的今天,在数
残留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被人体摄入后,可能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选择出耐药的肠道菌群或使肠道细菌耐药性增强,破坏肠道菌群的屏障作用,改变肠道菌群
摘要: 培养具有丰富知识经验、良好学习习惯、优秀学习品质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新型教育理念的建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教学改革学习技能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具有丰富知识经验、良好学习习惯、优秀学习品质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实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介绍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 《电路基础》课程对照中级维修电工(电路部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破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选取典型的生产设备和工作任务,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认知心理顺序,针对工作过程的环节来构建学习情节和设计学习单元,将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融合在每一个学习单元,将其打造成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工学结合的双证课程。  关键词: 《电路基础》维修电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    《电路基
新时期大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一项迫切的工作。本文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法治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大学生法治化管理建设的三项对策。各高校应当更新观念,完善学
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所以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教学是教师落实基础的关键,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呢?实践表明,在利用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必要的教学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九种行之有效的概念教学的常用策略。
项目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学院从2008年7月起全面启动项目课程改革,通过对全省相关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医学检验专业项目课程改
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方法.
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是深入持久的发展性的.高校教育中,美育不可或缺,亦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美育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等均具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