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预见与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ziai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时代,各地都在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区域经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预见的视角,构建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德尔菲方法选择了福建高科技产业的六大发展方向;并利用有关数据进一步进行检验技术预见的结果,研究发现:基于技术预见的发展方向选择与福建有关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高度一致性,凸显了技术预见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关键词:技术预见;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实证分析
  一、 研究背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重要地位对国家及企业已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指标,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准确把握科技与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正确分析科技的发展趋势,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科技创新“战略导航系统”的技术预见,是捕捉战略机遇的重要工具和推动官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平台,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优先发展的技术。尤其是针对区域技术预见的研究,确定区域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与方向,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借助技术预见的方法,通过实证探讨福建省高科技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有利于资源要素的集聚与有效配置,实现产业突破发展。
  二、 技术预见的有关研究与应用
  1. 技术预见的概念。对于技术预见的概念,国际公认来自英国技术预见专家Martin教授,在他看来,技术预见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要明确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Martin,199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技术预见是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通用技术”。国内一些学者也积极探索技术预见及有关实践,如穆荣平(2004)认为技术预见是把分析和交流过程结合起来,着眼于远期,沟通、协商、合作与承诺是技术预见的精髓;李高(2008)将其界定为一种技术发展的整体化预测、系统化选择和最优化配置;在陆小成(2009)看来,技术预见是通过区域科学共同体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把社会各领域专家的智慧有效整合,科学预测和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寻找适合区域技术创新、主导产业选择和区域发展的方向。综上可以看出,在产业发展领域,技术预见是通过对产业进行系统分析,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促进资源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高效发展。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近年来,技术预见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一个研究热点(李国秋,2014)。在中国,技术预见不仅是一个研究热点,而且还成为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一个核心区(Sun,2010)。Patriek Ronde(2003)利用技术预见方法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工业化进程。国内对技术预见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如邱立新(2010)以青岛市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技术预见为例,利用德尔菲方法选择了青岛市优先发展的五大产业,并就技术预见作用发挥给出了对策建议;徐磊(2011)探讨了技术预见的研究方法,并以上海开展技术预见研究为例,对比分析德尔菲法和技术路线图的优劣势;田红娜(2012)探讨了将“文献计量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关键技术选择法和路线图法”五种技术预见方法分别融入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战略制定过程。其他一些学者对技术预见及德尔菲方法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崔志明,2003;蔡顺民,2008;刘超,2009;杨勇,2009;张志耀,2010;刘波,2010)。
  3. 技术预见的实践运用。技术预见实践运用起源于美国,近年来,美、德、英、日等国纷纷加强对科技发展趋势的预见与监测研究工作,实施国家技术预见行动计划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预见经历了“始于美国—日本改进—欧洲跟进—世界各国开始加入”的历史进程(Hariolf,2001)。在我国,与技术预见相关的工作始于1992年~1995年完成的《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国家科技部2002年启动了国家高新技术领域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研究,并出版了多部技术预见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也进行了技术预见研究与实践。而上海是最早开展技术预见实践活动的城市,2001年开始启动第一轮技术预见,随后北京、天津等城市开始了技术预见实践,目前多数省市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发布了技术预见报告。
  三、 基于技术预见的产业选择方向实证探讨
  1. 高科技产业优先发展方向备选域。对福建省科技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参照国内外有关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初步整理形成了高科技产业发展备选领域目录,采用三轮调查的方式,向一些相关领域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将上一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的结果反映到下一轮调查问卷中,通过三轮问卷反馈使不同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研讨会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历两轮调查之后,对评价领域和评价指标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最终的备选领域目录,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等八大产业的备选领域。
  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指标的设计是决定采用德尔菲方法成败的关键,调查问卷设计必须坚持“全面、简洁、准确、客观、可行、一致”原则。目前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开展了基于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研究,但在调查问卷设计和问卷统计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内一些学者采用德尔菲方法进行了系列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表1)。
  借鉴国外有关问卷设计的经验,结合前人研究的有关成果,形成了本次调研的问题集及内在逻辑,并构建了本次问卷调研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产业的熟悉程度,表示专家对产业发展的了解与把握程度。二是产业的重要度,包括产业在国内重要度、对区域科技发展的推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城市发展的作用。三是产业发展前景,包括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市场容量等。四是产业化情况,包括关键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化前景与时间等。五发展制约因素,包括技术、人才、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等。在吸纳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调查问卷的初稿,通过与学术研究小组及有关专家交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本研究的最终调查问卷。   3. 指标权重的赋值。对产业熟悉的判断,是由技术的专有属性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长期从事前沿学术研究的专家对项目的重要度、国内外发展水平、产业化问题等比较熟悉。因此,在处理德尔菲调查问卷中“非常熟悉”、“熟悉”、“较为熟悉”和“不熟悉”四类专家的判断时,考虑到专家熟悉的程度,对每种判断给出不同的权重,此次权重的赋值,借助刘冰(2007)给出的权重比(4∶2∶1),并对不熟悉赋予权重为零,并将四种情况的权重分别为赋值为1,0.75,0.25,0。通过对产业发展的指标评价的计算,采用5分制模糊指标评估法,然后采用混合加权系数平均法,同时对各个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给出各个产业方向的最终得分,并根据得分的高低确定产业优先选择方向。
  4. 调查研究的统计分析。通过确定备选领域和调查问卷之后,采取德尔菲方法正式进行调研,以掌握的权威专家为调研对象,第一轮共发出专家咨询问卷80份,收回67份,第二轮收回61份,最终的第三轮回收问卷58份。从专家队伍组成情况看,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政府的高水平专家参与,保证了本次预见的可靠性,也保证了预见结果的可应用性。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发现:
  (1)产业发展方向重要性排序。按照重要性指标,包括产业在国内重要度,对区域科技发展的推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城市发展的作用,同时给出各个专家熟悉度的权重指标,根据备选领域在国内的重要度,以及整个产业在福建省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调研的综合得分如表2。由此实证结果可以看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排在前列,可以看出这些领域发展的潜力以及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应该作为重点方向进行扶持。
  (2)有关领域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潜力。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上处于国家中等水平,除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基本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其他方面基本落后国内领先水平3年~5年,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和海洋科技方面,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差距较大。而有关未来发展潜力及产业化时间方面,主要考虑对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效果进行评估,如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发展潜力大并且产业化成本相对不高,市场容量也很大,应该是未来福建产业化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尤其是此类产业可以明显提升福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综合竞争力,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有关产业化制约因素。多数认为资金因素对各个领域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政策和人力资源具有最大的影响,占到了全部调查项目的87.5%。由此可以看出,高科技产业的前期培育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及政策扶持,并且在高科技人才方面,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吸引、聚集。
  四、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论证
  尽管技术预见是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所作的有关判断,但为了进一步检验此次技术预见分析对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的定位,将利用福建省近年来有关高科技产业发展数据,检验产业选择路径的可靠性。为此,将借助《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中的数据,归纳分析2008年~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对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判断,主要涉及有关产业产值、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销售利税及增速进行判断,为每个产业的8个指标的每一种排序结果的排名赋予一个得分,参与排序的产业一共8个,其中第一名得10 分,第二名得9分,依次递减,最后一名得3分,根据排位情况给出评分,给出最终排序情况如表3。
  从实践数据的排序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与此次技术预见基本一致,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分别列于1、2、3、4、5、6位,进一步论证了技术预见在福建省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有效性与前瞻性。
  五、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的组织问题,它涉及高技术产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关系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预见的实证分析与实践的数据检验的一致性,凸显了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也体现了《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所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福建省中长期(2006年~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在福建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拉动性,发展潜力巨大,应该是福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的方向。
  为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对产业发展方向选择进一步给予重视,克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因素,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基地与集群。同时,加强风险投资建设与社会综合配套服务,为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冰.技术预见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
  2. 刘波.基于技术预见的江西省LE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10.
  3. 刘超,李云清.区域产业技术预见方法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信息产业技术预见为例.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9.
  4. 陆小成.技术预见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作用及其路径选择.科学性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2).
  5. 穆荣平.北京技术预见:实践与思索.世界科学,2004,(4).
  6. 邱立新.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评价与选择——基于技术预见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14).
  7. 田红娜,毕克新,李海涛.基于技术预见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战略制定研究.软科学,2012,(5).
  8. 徐磊.技术预见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思考——基于德尔菲法和技术路线图的对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
  9. 杨勇.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及其对策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位论文,2009.
  10. 张赫林.基于技术预见的我国制造业企业低碳关键技术选择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C630007)。
  作者简介:陈德金(1983-),男,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科技产业与科技创新;刘小婧(1985-),女,汉族,福建省莆田市人,硕士,就职于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12。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对14家企业的508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LMX对员工的主动性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而员工的心理安全在两者之间起到完全的中介效应,从而为我们从员工心理过程视角探讨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关键词:LMX;员工主动性;心理安全一、 引言领导—成员交换(leader-member exchange,LMX)指的是领导与其下属之间的交换关系,该理论认为,领导通常不是同等地对
摘要:王跃堂等(2008)研究表明股权制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抑制大股东行为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股权制衡起作用无疑是能够影响公司决策,通过鄂武商两大股东的投票和提案行为的分析,文章研究发现股东大会投票机制是有效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制衡股东能够成功抑制大股东侵权行为;但普通投票情况下制衡股东还是很难与大股东抗衡。今后中小股东还需不放弃拥有的投票权和提案权,才能引起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对其利益诉求的重视
摘要: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中国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的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文章采用比较发展的视角,借助霍夫斯泰德有关文化维度的研究工具,归纳总结各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驱动机制与实践发展经验。这些特征既是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有益经验。最后,文章对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小组讨论法形成预测试问卷,先后分两批共收集有效问卷372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索金融行业信息化主管的抗逆力结构并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结果表明:金融行业信息化主管的抗逆力是包含积极心态、自我提升、人际联结和灵活应对的四因子结构;所开发的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有利于促进金融行业信息化主管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金融业信息
摘要:创业者能否获得高收入是鼓励人们进行创业的最重要条件。文章利用2009年农村—城市移民调查(RUMIC2009)数据研究了创业者与工资获得者收入差异。结果表明,创业者相对工资获得者存在显著的收入溢价,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创业者溢价水平越高。其次,男性创业者的收入溢价在城镇居民中高于女性4个百分点,而在农民工中反而低于女性近20个百分点。关键词:创业者;工资获得者;收入差异;性别一、 引言创业不
摘要:文章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EMBA、MBA班的313份调查问卷为样本,证实了市场导向、避险导向更强的企业会采取相对保守的进入方式,而资源导向的企业更倾向于激进的进入方式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家国际化背景能够对市场导向与进入方式、避险导向与进入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关键词:新创企业;国际化动机;进入方式;企业家精神一、 绪论近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
摘要:当前,我国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着库存量大、产品卖不出去、借贷资金负担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资金循环问题,这严重地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使得很多企业被迫停止生产。探究导致我国纺织企业资金循环问题的原因并给出有效的建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个现实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有关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论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企业管理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因此,文章就运用该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
摘要:服务创新正在成为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寻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将通过对我国某商业银行分行(简称A银行)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该银行实施服务创新的演化过程,识别了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实施路径,对于深入理解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实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实施路径;创新特征一、 服务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业发展迅猛。据
摘要:文章基于医方供给诱导需求视角,在罗默法则框架下,建立城镇职工人均医保费用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医疗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量等反映医疗服务供给的因素,均对城镇职工人均医保费用支出产生显著影响,即存在供给诱导需求现象,导致医疗保险费用上涨。因此,提出可从改进医务人员分配制度、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和整合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等方面着手,降低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
摘要:WTO多哈回合的停滞不前造成了目前国际经贸交往活动的“制度缺位”局面,为了协调日趋复杂的国际经贸交往活动,兴起了以TPP为代表的地区主义浪潮。TPP既承载着填补21世纪经贸交往和20世纪贸易规则缺口的使命,也是发达国家竞争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主导权,为发挥现实竞争优势创造条件的战略工具。TPP的道路并不会平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乃至地理位置差距,以及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