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与方法,其中讲读法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尚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讲读法
  
  一、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说法一: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说法二: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说法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说法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以上说法基本上体现了了阅读的概念,说清楚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首先,阅读教学过于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多,环节多。有些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总是怕有遗漏,怕教少了考试考到怎么办?教多了,即我们常说的把课文教“肿”了,又使教学过程繁琐,内容冗长,造成学生厌烦、老师疲惫、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其次,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第三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关于讲读法
  (一)抓重点,多精讲。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是一口清泉。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中才能避免或减少盲目性。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现在,恰恰在语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对学生的情况不明,花费许多无效劳动。如教一篇课文,不论长短,不问难易,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由内容到写法,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爱。这样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小学的课文除了几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话文,学生识了字,自己去读,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读懂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课文的语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何必讲那么多呢?还不如少讲点,腾出点时间来让学生多读读,多练练,效果会好些。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讲学生不懂的,讲学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学头,有想头。
  (二)找规律,教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各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教给学生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语文而言,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日益更新。教师无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我们教育学生就象猎人打猎一样,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猎枪,而不是老让他们带干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工具,并最终运用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熟练使用猎枪”是猎人生存的基本保证,那么“灵活运用知识”一定是学习成功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方法极其重要。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知识将会是无限的。
  (三)多朗读,找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找重点,练思维。
  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全面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老师的讲解的起点必须比较高。一般的东西不要讲,只选择难点、优点和缺点加以分析。所谓难点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估计学生不懂的地方;优点主要是指选词炼句方面的精华;缺点不一定有,也可能有。这些知识点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现手法在内,但更主要的是在语言方面。如在讲《夜》一文着重分析这样一句话:“他的手软软地不敢便接,好象遇见怪秘的魔物;又不好不接,便用手心去承受,松松地捏着,偷窃似的赶忙往衣袋里塞。”根据上文,这个人物是个商人,他帮姐姐去探听外甥女夫妇被杀的情形,他这时接到外甥女夫妇的一张字条。这句话就是写他接字条的动作和心理状态的。“软软地”这个词选得好,历为害怕字条落在手里,手自然不会用劲,所以手的状态是软的。两个“软”字重叠,不仅表示程度加重,而且音节和谐动听。能表示“软”这个意思的,还有“发软”“很软”;但“发软”在程度不及“软软地”,“很软”不能表示此时发软的意思,而且音调不和谐,只有“软软地”最准确最形象地表示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承受”是被动地接受由上落下来的物体,它准确地描写了不是用手拿而用手托着字条的样子。“松松的”修饰”捏着”,怕接触的情态非常逼真。“偷窃似的”“一塞”表示动作快得出奇。这些词充分地揭示出了人物的恐惧的心理状态,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的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是时代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多方面的要求和需要。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要求了在高校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键词】高校;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持高校稳定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生活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
期刊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已进入了各级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缩少城乡文化服务呼唤综合文化站,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依赖综合文化站;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综合文化站;正民风、启民智、促民富更需要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仅要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课堂,而且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农村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  为在全国掀起建设综合文化站的高潮。认
期刊
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近年来我国的群文档案也在迅速发展。建立和完善群文档案工作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下面就如何规范化地整理艺术档案问题略作粗浅探讨。  一、档案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档案在保管中,人员知识的老化,设备陈旧,是当前群文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档案的保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它是关系到所建立的档案保证其整洁、完整、不坏不损、不丢
期刊
【摘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风格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
期刊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从保证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陈旧观念,强化“四位一体”的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只有文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进步的动力。
期刊
我最可爱的母亲,  她的名字叫中国!  开天辟地到于今,  从不喜欢分开过:    既不可分开读,  也不可分开写,  更不能拆散她;  只能统一和谐!    分开读,她痛苦;  分开写,她暴怒!  拆开她,她流血;  拆散她,她控诉!  合起读写,她则喜上眉梢;  统一和谐,她就翩翩起舞!    拆开,谁敢拆开!  拆开,谁要拆开:   十三亿人民口诛之,   五十六个民族声讨之;   一万八千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渗透到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对高校的图书馆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联系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的情况对馆藏、管理与服务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影响    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亲身经历了信息技术这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它渗透到了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如计算机、多媒体
期刊
【摘要】随着课改走进农村课堂,农村教师在不断的理解和领悟课改的精神,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以其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课改。然而农村教师在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角色转换;课堂;农村教师    课改结束了,走进农村课堂,发现农村课堂教学仍然是由教师占据课堂,一人在台上“独舞”,学生在台下“观听”。笔者近两年所听的教研课基本上都是以教师灌输模式为主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笔者从国人对诗词的喜爱中得到启发,透过对中国古典诗词这一独特的视角对中华文化进行解析,探索中国诗词从中华历史和文化母体中产生并成为重要载体的过程,阐述中国诗词从文字、审美情感、表现形式等方面代表和体现了中华文化,期望国人在汲取古诗词的丰富营养和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意义和功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弘
期刊
一、徜徉在孩子的世界中  儿童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童心是有待挖掘的重要教学资源。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需要我们反复体察,细细品味。不断地读,就会不断地发现孩子心里最富有想象的一面,也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感悟。  一次“0的认识”的教学经历,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上课了,我请几个孩子合作,在黑板上画一棵大大的苹果树,自己则在苹果上依次写下1~9这9个数。问:“谁能提个问题,大家根据你提的问题来摘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