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o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以主要教学手段的基础课。本文认为化学课要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要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二是要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要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是要利用情感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化学 化学实验 实验手段 综合能力 化学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以实验和学生实际操作为主,不仅能将抽象变得具体,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运用实验手段组织教学的实际操作,有如下点点滴滴做法。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我们都知道,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凝于实验上时,他们的心思就会关注于实验项目,倾心于实际操作。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充分地创设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实验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出现: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课堂沉闷、不活跃,学生的作业总有错误出现等,归根结底,这就是由于学生的马虎、不注意引发的。这样看来,教师创设情境,进行趣味性操作,就能更好地操控课堂教学,真正做课堂的引导者、指导者。例如,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教学中,我用一个小的、薄薄的塑料瓶在里面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水倒入瓶中,迅速将瓶盖好,摇晃瓶子,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们非常吃惊,瓶子竟然瘪了。通过这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最大的集中,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如今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加速学生对技能的认识。作为化学教师,我们都知道,分组实验是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体现。通过分组实验,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枯燥的化学名词也变得鲜活。可以说,分组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一条捷径。不过在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操作,以免实验不成功或因实验不当引发事故伤害到自己。例如,在做制取氧气的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小组在实验中试管破裂了。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试管破裂?学生经过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有的小组放入药品后没有对试管进行预热,造成受热不均,试管破裂;2.有的小组试管底没有水,加热后造成试管破裂;3.有的小组实验结束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后熄灭酒精灯,造成水回流试,管破裂。
  通过实例我们不难看出: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分组实验中,在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就会事半功倍。这样的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知识是神圣的,容不得一点参杂,要实事求是地来面对和获取。
  三、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与分组实验相比,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展示一种化学现象,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借助实验来演示,可见度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高了。例如,我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采取了4种递进式的演示实验: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上喷洒稀醋酸;2.向小花上喷水;3.直接把干燥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4.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通过教师直观的操作,引导学生来观察,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一种直观的演示,产生了一种清晰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地借助实验演示,不仅能让实验结果非常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情感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可以直接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是积极的、振奋的、激昂的,学生的情感就会是向上的、奋发的、活跃的。随着教师情感的起伏,学生心智激荡,所学的知识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来设计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实验活动,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使每个人都得到思想的发展,获得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愿意学习了。同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时机鼓励、表扬学生,任何人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这是十分自然的。学生如果在实验中取得了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学生一看,我一努力就进步了,心里高兴,会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趣味实验等实验手段,只是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正确选择使用一定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运用实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实验手段来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好学好问,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素质教育的明天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像所有的总结或表彰大会一样,开场白通常都是这样的——对各地各级别的高考状元而言,2013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刚刚逝去的那个热得发烫的夏天里,热爱总结的人们得出了两条新定律:一是高考状元不用戴大红花游街也可以走红了;二是与“高考爱情故事”相比,《北京爱情故事》之类的简直弱爆了。  首先让高考爱情故事上升为热门新闻事件的,是武汉市理科高考状元黄翌青。小黄毕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高考拿到了682分。在
兴趣这个朋友  何老师:你好!  偶然间看到《中学生百科》,就想投稿试试。没想到何老师居然也是《百科》的专栏作者!于是,本来只是玩玩的心态被坚定的写作心态替代了。  我现在高一,马上高二了,又要进学生会了,会很忙。不过,我喜欢写作,常常因为时间的关系而苦恼……因为,我最近还开始玩cosplay!对于我爱好广泛这件事,爸爸还好,妈妈就不是特别支持。但我想,兴趣,应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吧……  你平时这么
【摘要】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发展新课标、运用新的教学材料等,都需要通过在教学课堂上的实践来实现。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与素质,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探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知识教学融入到灵活的情景教育中,使高中的历史教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标 教学创新  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