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作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读、说、听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作文教学一般分为审题、选材、构思、评点、修改、讲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目的。
对于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就是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关键词。提示语中常常包含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语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总之,不管是哪一类作文,审题时要审清要写的内容、目的、中心、范围及要求。教师简洁地将以上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写什么。
第二环节: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选择写作材料,就是选取围绕中心要求的写作材料。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材料可写,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找写作素材上下工夫。在选材时,可以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选择适合作文要求的素材。
接着指导学生从众多的写作材料中进行取舍,说说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哪些素材,启发学生讨论、交流素材。写周记时,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把一周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让人印象深刻或难以忘记的事记下来,并且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不正是学生写作的要求吗?那么在学生选择作文题材时,就可以把周记里的一些事例作为写作素材拿出来讨论交流,最终选突出中心的新鲜典型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优秀学生的写作思路可得到开拓,差生可得到启发。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构思,让学生写得有条理。
文章要出色,写作技巧也是比较讲究的。学生写作文,有了材料,要把它表达出来,有声有色吸引人,就要安排好写作的思路,把文章写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让别人看得明白。要做到这一点,得训练学生把要写的内容作谋篇布局的安排,列出写作提纲,理清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怎样入题,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可以指导学生以所学的典型课文为例,编写阅读提纲,更加清楚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样的,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编写自己的作文提纲,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可以让学生清楚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内容,以及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当学生完成了这些工作后,文章的模型就会在脑中形成。最后,教师可以选优秀学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让中差生打开思路,进行模仿。
第四环节:试写评点,让学生写得通顺。
学生在写成半成品作文后,教师抓住时机,适时点拨指导,可找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读一读,边读边评点写作的内容、语句,鼓励写得好的,指导修改不通顺的,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是如何遣词造句、搭框建架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也让优生增加自信心;点拨稍微差点的文章,能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是否有自己的影子,吸取教训,从而得以改进;在词句的指导上下工夫,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评点之后,让学生继续完成写作,注重语言的恰当运用。
第五环节:评讲修改,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得好。
作文交上来后,教师作整体性的评讲。这一次评讲的要求是按习作要求作总体评讲,选习作典型进行展示性评点,组织学生品评,说说好在哪里,哪里有毛病,怎样修正。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方面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会放大优点,学会发现美,既鼓励别人,又鞭策自己,另一方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引以为戒,少犯、不犯这样或那样的写作错误。作文评讲尽量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有所区别,不要让一次作文的失败抹杀掉学生的写作兴趣。再者,要创设作文讲评的平台,教师所选的学生作文一定要有典型意义,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指引下去寻找、发现写作的真谛。通过评讲,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通过一次次修改而成的,感受自己的作文因修改后而越来越好的成就感,同时提高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最后,选优秀习作粘贴在学习园地。小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优秀习作的贴堂展览既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也能给其他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这些教学基本模式与步骤,是就每一个教学内容的过程而言,不是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而言。总体的教学程序要以学生好学而设计,不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在教学备课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的因素,采用比较简练的、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处理措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悟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学会应用知识解决普通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成功。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 陈剑平)
作文教学一般分为审题、选材、构思、评点、修改、讲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目的。
对于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就是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关键词。提示语中常常包含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语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总之,不管是哪一类作文,审题时要审清要写的内容、目的、中心、范围及要求。教师简洁地将以上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写什么。
第二环节: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选择写作材料,就是选取围绕中心要求的写作材料。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材料可写,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找写作素材上下工夫。在选材时,可以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选择适合作文要求的素材。
接着指导学生从众多的写作材料中进行取舍,说说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哪些素材,启发学生讨论、交流素材。写周记时,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把一周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让人印象深刻或难以忘记的事记下来,并且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不正是学生写作的要求吗?那么在学生选择作文题材时,就可以把周记里的一些事例作为写作素材拿出来讨论交流,最终选突出中心的新鲜典型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优秀学生的写作思路可得到开拓,差生可得到启发。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构思,让学生写得有条理。
文章要出色,写作技巧也是比较讲究的。学生写作文,有了材料,要把它表达出来,有声有色吸引人,就要安排好写作的思路,把文章写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让别人看得明白。要做到这一点,得训练学生把要写的内容作谋篇布局的安排,列出写作提纲,理清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怎样入题,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可以指导学生以所学的典型课文为例,编写阅读提纲,更加清楚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样的,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编写自己的作文提纲,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可以让学生清楚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内容,以及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当学生完成了这些工作后,文章的模型就会在脑中形成。最后,教师可以选优秀学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让中差生打开思路,进行模仿。
第四环节:试写评点,让学生写得通顺。
学生在写成半成品作文后,教师抓住时机,适时点拨指导,可找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读一读,边读边评点写作的内容、语句,鼓励写得好的,指导修改不通顺的,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是如何遣词造句、搭框建架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也让优生增加自信心;点拨稍微差点的文章,能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是否有自己的影子,吸取教训,从而得以改进;在词句的指导上下工夫,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评点之后,让学生继续完成写作,注重语言的恰当运用。
第五环节:评讲修改,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得好。
作文交上来后,教师作整体性的评讲。这一次评讲的要求是按习作要求作总体评讲,选习作典型进行展示性评点,组织学生品评,说说好在哪里,哪里有毛病,怎样修正。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方面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会放大优点,学会发现美,既鼓励别人,又鞭策自己,另一方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引以为戒,少犯、不犯这样或那样的写作错误。作文评讲尽量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有所区别,不要让一次作文的失败抹杀掉学生的写作兴趣。再者,要创设作文讲评的平台,教师所选的学生作文一定要有典型意义,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指引下去寻找、发现写作的真谛。通过评讲,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通过一次次修改而成的,感受自己的作文因修改后而越来越好的成就感,同时提高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最后,选优秀习作粘贴在学习园地。小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优秀习作的贴堂展览既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也能给其他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这些教学基本模式与步骤,是就每一个教学内容的过程而言,不是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而言。总体的教学程序要以学生好学而设计,不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在教学备课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的因素,采用比较简练的、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处理措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悟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学会应用知识解决普通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成功。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