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祥:血雨腥风抗战路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初,记者一行来到彭阳县交岔乡东洼村东洼组,采访一位抗战老兵。从乡政府到东洼村有2公里的土路,这条小路仅能通行一辆轿车。在一位乡干部的带领下,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来到了一座小山下。93岁的抗战老兵张天祥就居住在半山坡上的一个窑洞里,坐在他家的土炕上,我们认真聆听他讲述自己在抗战中亲历过的一个个惊险故事。
  走上从军之路
  1922年,张天祥出生于固原县冯庄乡安家川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原隶属甘肃省)。当时的安家川,各家各户都穷得叮当响,出门就是连绵不绝的大山,沟壑纵横,一家人几年收获的粮食都不够吃一年。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了甘肃省环县和彭阳县,并在当地建立抗敌后援会,广泛动员当地村民参军。当时,张天祥的表哥因给红军偷偷送信,被敌人抓住打伤,即便如此,表哥在伤好后毅然坚持送信。表哥的行动深深影响着张天祥。当时,年仅17岁的他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张天祥的父亲是位铁匠,一门心思让他这个独子承接父业学习打铁。铁匠在当时可是热门的行业,虽然日子比种庄稼好些,但依然是饥一顿饱一顿。1938年4月,为了不让父亲知道自己参军,张天祥趁父亲外出,瞒着家人来到甘肃省镇原县马曲塬乡参加红军,在甘肃庆阳地区隶属129师385旅13连队,连长叫曲殿录。
  张天祥只要闲下来,总会一口一口抽着旱烟,一边回想往事。蔺家塬战役中牺牲的营长马玉春,血肉模糊,肠子拖到了地上,还大喊让指导员黄建义赶快撤退。黄建义在指挥撤退的过程中,头部中弹,血顺着耳朵背后流了下来,破旧的军装染成了褐色,看着向南远去的部队,指导员永远的倒下了……事后张天祥才知道就在那次蔺家塬战役中还牺牲了刚参军的3名学生,13连受伤10多人,其中伤势最重的要算宁夏籍战士魏万林,在团部抢救了四五天后,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还是光荣牺牲了。
  王家塬、大风川、小风川,杨家峁战役等几十次,战死的敌我尸体混杂在一起,叠股枕臂、陈尸遍地。张天祥在给团部送信返回的路上,只听见一声尖厉的呼啸,敌人哨兵的一颗子弹打进自己的右腿。那次“挂彩”给他留下了后遗症,只要天阴,腿部总会感到隐隐作痛,此时记得姓名的、忘记姓名的战友们就浮现在张天祥的脑海中……张天祥想,吴朝财、何义才他们在抗战中很幸运地活了下来,现在也许已是子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
  1939年冬至1940年春,胡宗南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时,385旅在蔺家塬和国民党部队发生战斗,张天祥左眼被弹片击中,被战友抬到老乡家进行了包扎治疗。
  就在那天下午,旅长王维舟来到了张天祥的床前看望他。握住张天祥的手,用浓浓的川东地方口音深情地说:“我刚去看望了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营长马玉春的家属。小张子啊,你比起他,已经够幸运的,好好养伤,早日归队。”
  “比起牺牲的同志,我们已经够幸运了。”这是王维舟旅长的口头禅。张天祥常常听连长讲述他从青年时代就参加辛亥革命到参加四川的护国、护法战争的事。连长在川东组织武装斗争,身经百战,他常常用这句话,开导向组织提条件的同志和安慰在战场上受伤的同志。
  旅长王维舟亲民爱民也成为佳话。1942年,有位老大娘来到385旅司令部,要找“王善人”看病。哨兵挡住她,告诉大娘,“王善人”是旅长,不是医生。王维舟知道后亲自出来见她,得知她患了一种叫“瘿瓜瓜”的病,其实就是因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王维舟把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大娘送到庆阳城外385旅的医院给她治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医生建议老大娘进行手术治疗,但陕甘宁边区受到日军的严厉封锁,缺医少药,医疗条件非常困难,于是,王维舟专门向延安党中央发去了电报,请求帮助治疗老大娘的病。不久延安派来了两位专职的外科大夫,为大娘做了手术,使其很快痊愈。陇东的百姓奔走相告,传诵着八路军救民解困、为百姓谋福利的故事,祈祷八路军天天打胜仗。
  为抗日进行生产自救
  1940年4月,在组织“百团大战”时,张天祥所在部队被选中,最后因为水土不服,赴山西作战期间主要以后勤保障为主。
  张天祥所在部队在庆阳田家城、麻家湾等部队驻地开挖窑洞百余孔,并垦荒种粮,饲养家禽,但主要是以烧木炭为主,所烧木炭大多运往前线,有时他们也用毛驴给前线运送军粮。
  由于侵华日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严密封锁,尤其是药品、粮食、棉花等军需物资,更是不惜一切代价,严禁流通。没有棉花,部队穿衣成了大问题。为了不给当地群众增添负担,张天祥所在的部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当时陇东从未种植过棉花,部队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种植过棉花的战士,从而掌握了棉花的生长规律及特点,上山下沟开荒种地并成功种植棉花,打破了陇东不能种植棉花的观念,然后将种植技术推广到环县、曲子县、庆阳县等周边县。仅1942年,全旅种植棉花437亩,收获棉花8500多斤。张天祥回忆,经过两年艰苦奋斗,生产自救,部队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种植的粮食和蔬菜不仅解决了吃饭、穿衣和冬季取暖问题,还将多余的物资支援兄弟部队,将物资送到抗日前线。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彭德怀的部队攻打曲子、屯子镇,也就是著名的“四八战役”时,张天祥所在连队担任后援保障任务。“那次战役胜利后,我们兴奋了好几天。”张天祥回忆说。1948年5月,张天祥被调到炮兵连,驻扎在甘肃庆阳地区东华池县。当时炮兵连的黄连长很看重他,让他专门看管一门小硫炮。因战事需要,经常要搬运小硫炮,一枚小硫炮重十几公斤,战士们早已把累抛到九霄云外了。张天祥说,那时为了解放战争,对任何事都有干劲,战士们不怕苦、不叫累,有活大家抢着干、比着干。
  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回乡
  1949年5月,张天祥得知父亲去世,因他是父亲唯一的儿子,部队允许他请假回家料理老人的后事。事后,因当时信息闭塞,他与部队失去联系。
  全国解放后,当地政府找到张天祥,要给他一定的待遇,但被他谢绝了。他说:“比起牺牲的同志,我已经够幸运了。”2010年,彭阳县民政局了解到张天祥曾有过从军参加抗战这一辉煌的人生经历后,每月按照在乡复员军人的补助标准,给了他一定的生活补助。但是张天祥总认为,没有必要向组织伸手,自己的生活虽然苦一些,但比起牺牲的同志,自己应该知足。只有从战场上下来的人,从死神身边擦肩而过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
  江河奔流,日月穿梭。如今,93岁高龄的张天祥眼已花、耳也聋,且对当年的部分战事记忆不清,但他依然记得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他们负伤流血的身影不时在他脑海中闪现。采访结束了,张天祥拄着拐杖走出围着一道低矮的土围墙的小院落,站在自家的一棵大树下目送我们远去。
  车子越走越远,张天祥,这位坚强的老人的身影依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士,在南部山区一个山大沟深的村落里生活了60多个年头,没有抱怨、没有要求,默默无闻地与自己的老伴相守,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军人,时时刻刻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精神难道不让我们深深的震撼吗?
其他文献
这是一群普通的人,他们把鲜花奉献给大地;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把心血倾注给事业; 这是一群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留下 This is a gro
一、传统农区农民就地转移面临的困难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传统农区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首先,农业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随着人口增长更趋紧张。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劳均耕地
2000年9月27日午后。我们驱车向另一个国有大型企业——黑龙江石油化工厂驶去。阳光艳艳地从敞开的车窗流淌进来,在哈尔滨难得一见的花喜鹊在如盖的枝头悠闲地盘旋,给我们的
朋友开个小饭店,我经常路过门前,开始冷冷清清,后来座无虚席。我大惑不解,在这冷清小街,为何这小店生意兴隆,莫非有什么绝招?一天中午,我登门拜访。当我问及买卖如何时,朋友
拥有一个吃货室友,究竟是运气还是考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我们和“小胖砸”异国短毛猫,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吃货”。20世纪60年代第一只“小胖子”诞生了20
晚清时期,为了了解世界形势,清政府计划选派官员出洋游历,并且制定了《出洋游历章程》作为管理办法。那时候,即便是官员,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出国的。  什么样的官员能出国  总理衙门在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指出,“翰詹部属中,如实有制器、通算、测地、知兵之选,坚朴耐劳、志节超迈,可备出洋游历者”。通俗来讲就是,具备出国游历条件的人首先是了解一定西学的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为什么
1981年7月29日,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小姐举行婚礼。从皇室居住的白金汉宫到举行婚礼的圣保罗教堂,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伦敦市民和外国观光者早早便涌到这里,争相一睹皇家
有网友问:对日作战要打“持久战”的观点不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是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最早提出的。还有网友问:抗战时正面战场打了那么多战役,牺牲了那么多将军,而八路军、新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好十六大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转眼又要选优秀团员了,我还是打算用班级议事的方式进行。先自愿报名,再民主投票,票数最多的8个同学当选。作为班主任,我鼓励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所以我没有划掉任何一个自愿参选的孩子的名字。纵使不一定当选,我也希望孩子们都能有这样的经历。  议事前,说说自己的意见。  正式投票前,我郑重地说明了我的意见。第一,学习成绩是投票的参考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标准。第二,希望大家优先考虑品学兼优的同学,慎重考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