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大利的“红玫瑰”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悉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邀请的外国演出团体中,有安东尼奥·帕帕诺率领的意大利圣切契利亚乐团,不觉十分欣喜。因为我知道,他们与此次一同特邀的大提琴家马里奥·布鲁内罗都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家,能够应邀前来上海演出,实在是我们的耳福。可能国内观众对他们还不太了解,但我要肯定地说一句——这场音乐会绝对值得一听。
  我从1997年便开始关注帕帕诺,那年他指挥录制的普契尼《燕子》(安吉拉·乔治乌与罗伯托·阿兰尼亚主演)荣获《留声机》歌剧唱片奖和年度唱片大奖。在迅速成名后,他又陆续荣膺多个重要职位,唱片大奖与个人荣誉接踵而来,现在已是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均有深厚造诣的世界一流指挥家了。
  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1959年出生于伦敦一个意大利血统的家庭,此后又在美国学习钢琴、作曲和指挥,因此他受到意大利、英国和美国三方面的文化熏陶。1987年,他正式执棒,在奥斯陆挪威歌剧院指挥《艺术家的生涯》。1990年,挪威歌剧院聘他为音乐总监。三十二岁时,他又被任命为布鲁塞尔皇家马内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在担任该职位期间,他指挥了许多歌剧作品,同时继续“钢琴家的生涯”,在各种独奏会上演奏或为歌唱家担任伴奏。
  1993年,帕帕诺首次获得机遇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那次他临时救场,在最后关头替代克里斯托夫·冯·多纳伊(即匈牙利作曲家艾尔诺·多纳伊之孙)指挥了新版的瓦格纳歌剧《齐格弗里德》,名声大振。


  多年来,帕帕诺指挥过许多知名乐团,如以色列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等。2002年9月,帕帕诺迎来了职业生涯中又一重要任职——接替德高望重的伯纳德·海廷克担任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成为领导该剧院乐团和芭蕾舞团的最年轻的指挥,并从2005年10月1日起担任意大利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这几年,帕帕诺的声誉可谓与日俱增,2007年,他被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2008年12月,他又荣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司令勋章”;2012年新年,他在英国被授予爵士称号。2013年1月,英国音乐家组织工会(ISM)授予他“杰出音乐家奖”,以表彰他对英国音乐的贡献。作为该奖项的第三十一位获得者,帕帕诺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当我浏览过去的获奖人名单时,不觉倒吸一口气,能加入这些伟大音乐家之列是何等的荣耀!”
  从指挥录制的唱片和录像来看,帕帕诺的成就可谓洋洋大观,其中包括英国当代作曲家哈里森·伯特威斯尔的歌剧《牛头人》(The Minotaur),比利时当代作曲家菲利普·伯斯曼斯(Philippe Boesmans,1936- )的《冬日童话》(Winterm?rchen),马斯内的《玛侬》和《维特》,普契尼的三联剧、《艺术家的生涯》、《燕子》、《托斯卡》和《蝴蝶夫人》,罗西尼的《圣母悼歌》和《威廉·退尔》,威尔第的《唐卡洛斯》《游吟诗人》和《安魂曲》,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等。他因此而捧得了几项“留声机奖”(包括2013年以普契尼的三联剧获得的“歌剧奖”)、两个“金音叉奖”和“德意志唱片奖”等多个奖项。《留声机》在2014年4月评出的“十部最佳协奏曲唱片”中,帕帕诺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与挪威钢琴家安兹涅斯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EMI,2005年发行)入选。
  说到意大利圣切契利亚乐团,或许我们还不太熟悉。这个乐团的全名是国立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管弦乐团(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成立于1908年,而这个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85年。从照片和视频上看,这支乐团应该是隶属于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的专业乐团,不同于我国的音乐学院乐队;学校还有一个专业合唱团,成员大部分也显然是中年人。
  该团是意大利的一流乐团,他们在意大利最先致力于交响乐演奏,曾首演过许多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品。成立以来,许多历史上的大师都指挥过该乐团,如马勒、德彪西、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卡拉扬等。2001年不幸去世的指挥家西诺波利便曾是该团的音乐总监(1983-1987)。2005年10月,安东尼奥·帕帕诺就任乐团新一届音乐总监,而他的前任是郑明勋(1997-2005)。乐团经常应邀参加国际各大重要音乐节,如逍遥音乐节(1995与2007年)、科隆音乐节(2004年)、圣彼得堡音乐节(2005年)等,巡演的国家遍及欧美和远东。
  录音方面,乐团与Decca唱片公司保持着长时间合作,录制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唱片,郑明勋在位期间指挥录制的一系列宗教音乐CD尤其引人瞩目。帕帕诺上任后录制的唱片有柴科夫斯基的《序曲与幻想曲》和他的最后三首交响曲、与张汉娜合作的《浪漫曲》大提琴曲选、威尔第的《安魂曲》(2009年)以及上面提到的普契尼的《蝴蝶夫人》(2008年,获2009年“留声机奖”)。在这些年里的现场演出与唱片录制中,乐团进一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被英国《Classic FM》杂志评为当今世界十大乐团之一。
  该场音乐会的特邀大提琴家是马里奥·布鲁内罗(Mario Brunello,1960- ),演奏曲目是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国内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可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大提琴家。布鲁内罗是意大利人,曾经求学于威尼斯音乐学院,1986年获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大提琴项目首奖及评论奖和观众奖。作为独奏家,马里奥·布鲁内罗曾与许多世界一流乐团合作,包括伦敦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斯卡拉爱乐乐团等,合作过的指挥家包括杰吉耶夫、祖宾·梅塔、里卡多·穆蒂、小泽征尔、郑明勋、阿巴多等,合作过的演奏家有克莱默、阿格里奇、波利尼等。从这些如雷贯耳的世界级大师名单中,我们不难得出布鲁内罗的知名度。
  1994年,布鲁内罗成立了名为“意大利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乐团,开始自己的独奏兼指挥生涯。除此之外,他还是数个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的评委。除了像其他著名大提琴家那样灌录巴赫的《无伴奏组曲》以及经典协奏曲外,布鲁内罗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音乐家。打开法拉利的网页,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法拉利技术总监罗伯特·费德利的配合下,在八辆十二缸法拉利车的发动机声中寻找与音乐的联系,这个实验被取名为《V12协奏曲》。
  期待帕帕诺,期待马里奥·布鲁内罗,更期待圣切契利亚乐团的精彩演释。据说意大利人喜爱玫瑰花,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玫瑰花,那么就让我们在上海的金秋之夜,去感受来自意大利玫瑰花般的浪漫、温暖与热情。
其他文献
2013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年仅十五岁的沈子钰同学获得了在英国马恩岛举办的第十一届莱昂内尔·特蒂斯(Lionel Tertis)国际中提琴比赛的第一名。英国广播公司(BBC)用了“震惊世界”来形容她的获奖,因为她刷新了这项国际最高水平的、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均可参加的中提琴比赛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记录,而且这一记录恐怕很难再被打破。  莱昂内尔·特蒂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提琴演奏家之一,也是最早的一批致力
期刊
● - 贺汨江 ○ - 乔安·罗宾逊  ● 我以前对《猫》并不很了解,但参演后,发现它其实是非常深刻的一部戏,包括在戏剧方面,如遵循同一个情节主题、同一场景、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古典戏剧“三一律”等,让我感觉音乐剧《猫》的创作理念和深刻寓意是非常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的。另外,《猫》中文版通过第一季的巡演,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观众、专家、学者都对这部剧发表了一些看法,褒贬不一,各抒己见。您是这部
期刊
众所周知,比利时小提琴大师伊萨依将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献给了六位音乐家,其中的四位——西盖蒂、埃内斯库、克莱斯勒和蒂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可是,另外两位——马尼奥·库伊罗加(Manuel Quiroga)和马修·克里克布姆(Mathieu Crickboom)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太了解。  马修·克里克布姆(1871-1947)是一位比利时小提琴家,生于比利时的韦尔维耶,逝世
期刊
彰显个性的世界一流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世界上享有至高荣誉的老牌名乐团,它有着一百七十余年的光荣历史,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今,先后经历了马勒、魏因加特纳、富特文格勒、瓦尔特、伯姆、卡拉扬、克莱伯等数十位指挥大师麾下的辉煌时期。在近两个世纪中,乐团汇集了无数高水平的知名演奏家,形成了几代人相传的神奇技艺和独特乐风。在世界各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声响彻四方,人们已习惯以它的演奏为基准,去衡量一个交响乐团
期刊
二十世纪新维也纳乐派的重要成员阿尔班·贝尔格与他的老师勋伯格一样运用十二音技法进行创作。贝尔格一生总共创作过两部歌剧:《沃采克》和《璐璐》。1925年12月14日,当《沃采克》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演成功后,作曲家得到了很高的赞誉,被称为是“把歌剧带入二十世纪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更因此将他和格鲁克、瓦格纳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歌剧发展进程中三位伟大的革新者。  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像《沃采克》这样语言
期刊
由美国录音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五十六届格莱美大奖于2014年1月26日在洛杉矶举行颁奖典礼。古典音乐奖项照例未在颁奖典礼中决出,而是仅做了媒体公布。  今年有一张获奖唱片格外抢眼,那就是爵士女歌手玛丽亚·施耐德(Maria Schneider)灌录的《冬晨之旅》,它获得三项提名,并一举斩获三项大奖,达到百分之百的命中率。唱片凭借女中音唐恩·阿普肖尔(Dawn Upshaw)的出彩演唱获得最佳古典独唱奖
期刊
对今天的爱乐者而言,爱上理查·施特劳斯应该很容易。这位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用跨越两个世纪的八十五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用眼、用心、用乐见证和记录着世纪之交的精彩、迷茫、动荡与反思。他生活的年月离我们不远,但他的音乐语言却深刻而不艰涩。他实在很亲切。  2014年是理查·施特劳斯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年。在覆盖全球的众多纪念音乐会上,《莎乐美》《玫瑰骑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蒂尔的恶
期刊
1756 萨尔茨堡  1756年1月27日,我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格特莱第街9号。这里现在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但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只是这栋楼的一户居民,住在四楼。呱呱坠地之后,我最早的记忆就是无比悦耳的音乐声和姐姐弹琴的背影。在学会说话之前我就能哼唱姐姐弹出的所有曲调,它们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回响,伴随我喝奶、玩耍,陪我进入美丽的梦境。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音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生命里不能没
期刊
在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众多精彩纷呈的音乐会中,西安鼓乐与高雄市国乐团这两场演出可谓节目中较为独特的。纵览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系列音乐会,中国传统戏曲、戏剧音乐显得尤为突出,而像西安鼓乐与高雄市国乐团这类纯音乐形式的传统音乐表演就显得更与众不同。这两场音乐会的共同主题是传统,西安鼓乐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回望过去的经历,而高雄市国乐团的演出则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时代,因而两场音乐会的音乐语汇构成了一次有趣
期刊
一个总共将近三百人的恢宏阵容——包括舞台舞者一百一十人、交响乐团八十人、合唱团八十人以及指挥——这不仅是上海演出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世界舞台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而这一切将在今秋的上海舞台上成为现实:久负盛名的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的交响音乐会版芭蕾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下简称《贝九》)将在第十六届艺术节期间上演,这也是该作的中国首演。此次盛大的演出由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东京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