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与健康 组织方法
如何“运用新理念,活教老教材”,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呢?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体育这一门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下介绍我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转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治学态度。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而学法则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这两者是有机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相应的学法。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我们应提倡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并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哪怕只是异想一点点,只要有创新意义意义,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融入思考,最终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二)新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的掌握
在运动机能的学习中,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即反复练习,尽可能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三)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并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让学生自己体验运动的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安排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部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参与练习时的管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准备性练习,教师只提出某次课准备活动的总体要求(如既有一般性也应有专项性的练习内容等),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或全组同学提供练习内容;或教师不直接讲示练习,由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演练教师课前培训的内容,教师只巡回对各组某些基础动作提出修正性意五见。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要彻底地转变传统式教学观念,把新课标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把学生引导到主体的位置,也才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摘 要 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与健康 组织方法
如何“运用新理念,活教老教材”,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呢?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体育这一门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下介绍我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转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治学态度。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而学法则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这两者是有机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相应的学法。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我们应提倡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并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哪怕只是异想一点点,只要有创新意义意义,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融入思考,最终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二)新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的掌握
在运动机能的学习中,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即反复练习,尽可能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三)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并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让学生自己体验运动的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安排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部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参与练习时的管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准备性练习,教师只提出某次课准备活动的总体要求(如既有一般性也应有专项性的练习内容等),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或全组同学提供练习内容;或教师不直接讲示练习,由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演练教师课前培训的内容,教师只巡回对各组某些基础动作提出修正性意五见。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要彻底地转变传统式教学观念,把新课标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把学生引导到主体的位置,也才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