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音乐学第三届年会(沈阳片)上的开场白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很久以前,人们便把比较研究的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了,在人文科学方面就有比较文学、比较宪法学、比较政府学等等学科的出现,音乐学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逐步形成的,被称之为“比较音乐学”在这一个领域里,最知名的当然要推匈牙利的作曲家柯达依,我国在这方面的有成就的学者应该首推王光祈。本世纪初,在作曲上由于印象派作家开始面向东方,从而在音乐学方面也有许多人着眼于东方和非洲音乐的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根源于比较音乐学的新学科,他们称之为“人类
其他文献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乐器研究,成果丰硕,盛况空前。在我的书架上,就放置着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编,袁炳昌、毛继增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赵沨主编的《中国乐器》,郑德渊著的《中国乐器的艺术性与科学理论》,
通过分析高质量CAI软件开发设计的决定因素,提出了运用教学方法规律和课程特点对CAI教学多媒体信息系统优化组合的设计方法,以充分发挥CAI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百函无滞"和"次卿之脱粟"是唐高宗显庆和总章年间墓志铭里的两个用典语言形式,本文分别辨识其来源、演变,并释义,为语文辞书词条的补充提供依据。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殷墟黄类卜辞的新缀十组,并结合缀合,对龟腹甲上黄类卜辞的契刻规律等问题作了说明,以为黄类卜辞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提供参考。
<正> 当前,大家都在考虑如何在音乐战线开创出新局面,以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这是好的。根据几年来在各地所看到的情况,回顾了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工作,我以为要在音乐战线开创新局面,正如同在经济战线上一样,首先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克服相当普遍存在的、忽视基础工作的思想,只有把基础
金文中的"取■"就是指"取钱"。那么所取之钱来自哪里?作何用?前辈学者对于这笔钱的来源和用途提出了诸多说法,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这笔钱是诉讼费,但逐一考释铭文,似有欠妥之
古典意音文字都综合运用了表意和表音两种方式来记录语言。古典意音文字的音符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字母,是"借音符"。借音符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借音符是兼职的,其表意(表词)功
目前隋代墓志的校读工作做得较少。除了复核原拓,文章从文字演变、词语搭配、上下文意等方面入手,校读了隋代墓志13则。文章有助于隋代墓志的整理与研究,也有助于文字词汇研
1982年叶栋《敦煌曲谱研究》的发表掀起了一股敦煌乐谱热,这股敦煌乐谱热在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后渐趋消退.近些年来,学者们大都在对前一段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着深入思索,酝酿着
夜,黑沉沉的。一个女孩独自坐在电脑旁.不停的工作着,陪伴她的是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和隔壁住家电视机发出的喧哗。这不是电影的场景,也不是小说中的描写,而是美编李青蕾的工作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