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帖竞临——黄庭坚《小子相孏书帖》(下)

来源 :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江山鼎革之际,为大江大河所裹挟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分光镜,可以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所以,明清易代历来都是史家驰骋史才的重要场域,他们的历史书写,不止于钩沉史事,还会借前人酒杯,浇自家块垒.余怀的《板桥杂记》、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周绚隆的《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或歌录『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或『发皇心曲,以俟百世』,或还原和描述一个家族『几代人在明清易代之际的价值选择和人生遭际』.
期刊
师法古人、临习传统碑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对先贤经典的深入学习时,我们就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步理解并掌握基础笔法、组合、章法、墨色等,书法所蕴含的俯仰、向背、藏露、聚散、疏密……二元对立的关系逐渐清晰.
期刊
对于书法学习,我有几点心得:rn一、追根溯源.书法学习,除了细作,深耕有时会显得更重要:自己所取法书家的时代特点、成长经历、其书艺形成的源流、其师承、在历史上他有哪些共同取法的书家……诸如此类,不断地叩问,竖向求源、横向比较,才逐渐使自己的路子更深、更广、更厚,眼光也会随之开阔、高远,也就不太会迷茫.
期刊
作为『南碑瑰宝』的《爨宝子碑》,受其影响最深的并非出土地云南,亦非崇尚碑学的北方地区,而是岭南地区.《爨宝子碑》在岭南地区的接受,首先是清代碑学语境下碑派学者对其书学审美意涵的建构,其艺术风格在岭南地区得到了普遍认同.继而以秦咢生为代表的岭南书家,以自身的实践为导向,带动了岭南地区学习『爨体』的风尚.尤其是书家以匾额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使得《爨宝子碑》逐渐走向大众的生活,其书法审美价值在大众传播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岭南地区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则是《爨宝子碑》广泛传播的深层次文化原因.
题壁书法曾是唐代书法主要的展示及传播形式之一,今已少有实物可寻,仅在敦煌石窟等有较少记述功能的题壁墨迹,与真正的大唐书法气象相去甚远.本文以相关诗词法帖等文献资料为中心,予以整理提炼,以期管窥唐代题壁书法的展现空间、书写情况、文化内涵,力求还原题壁书在唐代的真实状态与意象,并期对当代书法的创作、展示空间延展予以启示.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首领之一,是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他对晚清政局的变化、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新型教育的创办、中西文化的交融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张之洞崇尚平和中正的书法风格,主张『结体求丰,用笔求润』的书法观点,其书法笔意开张,典雅俊秀,自然丰润.
本文主要以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为文本,分析欧阳修从以外向进取的心态转为内向关怀的精神世界.这其中的『乐』与『忧』,多与书法相关.欧阳修以文艺作为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为孔门艺术精神的承传与落实,并以颜回作为『内圣』典范,开拓与深化了文艺(特别是书法)的意义.
傅山(一六〇七—一六八四) ,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画家.于书法诸体兼擅,篆隶功力深厚,小楷古拙雄健,圆润雍容,行书潇洒自然,从容不迫,草书不受成法制约,气势磅礴,独步当世.rn傅山《草书王维诗》,绫本,纵一八七厘米,横五二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九五一年由王缵绪(一八八六—一九六〇)捐赠.
期刊
释文rn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期刊
2017年3月15日纽约佳士得推出“宗品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陈容《六龙图》以120万美元至180万美元的不菲估价上拍,最终以4350万美元落槌,加上买家佣金,以4896.7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世界纪录.这件珍贵名迹的流传经过如何,又是怎样流入日本入藏藤田美术馆的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