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的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NAEP对学生开展生命科学素养测评的同时,会详细地调查影响因素,以促进科学教育的优化改革。NAEP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性别、生理是否残疾、是否获得“免费午餐计划”资格,教师的学历、教学花费的时间、实践活动开展的频次,学校的教学资源、生物学测验的频次、校园安全情况,家庭的学习资源、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家谈论学习的频次等,均对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有影响。基于探析,从教师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视角思考对策。
  关键词:NAEP生命科学素养教师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业成就背景因素的分析,会厘清学生素养的各种影响因素,为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贫瘠。美国NAEP(国家教育进展评估)对学生开展科学素养(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测评的同时,会详细地调查影响因素,以促进科学教育的优化改革。本文基于NAEP的调查结果(关于科学教育的测评,本文主要参考2000—2015年8年级的测评数据),探析初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生物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一、初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因素
  1.男、女生的素养水平旗鼓相当。
  NAEP 2015生命科学素养测评中,男生的平均得分为156分,女生的平均得分为155分。可见,男、女生的素养水平旗鼓相当。但是从不同百分位的分数(具体见下页表1)来看,男生在高分段略占优势。
  2.非残疾学生的素养水平高于残疾学生。
  1.硕士学位教师教出的学生素养水平较高。
  NAEP 2015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显示,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分类,教师教出的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56分、157分、153分。可见,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素养水平较高。究其缘由,可能是硕士学位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方面比学士学位教师更扎实,而博士学位的教师在博士学习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较为“精细”,与NAEP测评内容的难度有一定出入,且教学技能方面可能有所欠缺。
  2.教师每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应控制在“3—4.9小时”。
  NAEP 2011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显示,教师每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少于1小时,学生的得分最低,为146分;每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为3—4.9小时,学生的成绩最高,为155分;每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继续增加,学生的成绩并没有随之提升。可见,教师每周在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
  3.实践活动的最佳频次是“每周1—2次”。
  NAEP 2000生命科學素养测评调查“实践活动的频次与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得分之间的关系”发现,实践活动频次为“几乎不”“每月1—2次”“每周1—2次”“几乎每天”时,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26分、151分、157分、153分。可见,安排学生做实践活动要适度,并非越频繁越好;“每周1—2次”,最有利于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
  (三)学校因素
  1.生物学教学资源越丰富,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
  NAEP 2015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显示,学校中“没有”“有一些”“有比较多”“有很多”科学实验室用品的学生得分分别为122分、133分、147分、153分;学校中“没有”“有一些”“有比较多”“有很多”科学测量仪器的学生得分分别为120分、135分、147分、154分;学校中“没有”“有一些”“有比较多”“有很多”科学视听资料的学生得分分别为133分、144分、151分、153分。综上可见,学校拥有的生物学教学资源越丰富,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
  2.生物学测验的最佳频次是“几周1次”。
  NAEP 2015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显示,生物学测验频次为“几乎没有”“几周1次”“大约每周1次”“每周2—3次”“几乎每天”时,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35分、161分、159分、144分、131分。可见,生物学测验频次为“几周1次”时,最有利于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
  3.学校越安全,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
  NAEP 2000调查发现,分别有49%、42%、5%、4%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校很安全、比较安全、不太安全、很不安全,这些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成绩分别为156分、145分、132分、122分。测评结果可以折射出学校安全情况对学生的素养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处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的学生素养水平较高,而处在不安全、混乱的校园环境中的学生的素养水平较低。
  (四)家庭因素
  1.家庭学习资源越丰富,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
  NAEP 2011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显示,定期买、不买杂志家庭出身的学生得分分别为159分和148分;家中有、无电脑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54分、133分;家中有、无百科全书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56分、141分;家中书籍量分别为“0—10本”“11—25本”“26—100本”“100本以上”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31分、139分、157分、170分。综上可见,家庭学习资源越丰富,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
  2.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
  NAEP 2015调查发现,学生测评分数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具体而言,父母学历“没上完高中”“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受培训”“大学毕业”“不清楚”的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测评分数分别是138分、143分、157分、165分、135分。这可能是因为,高学历父母教育期望较高,能够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营养条件和学习环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3.在家谈论学习的频次应控制在“每周2—3次”。
  NAEP 2015生命科学素养测评显示,“几乎没有”“几周1次”“大约每周1次”“每周2—3次”“每天”和家人谈论自己学习情况的学生的得分分别为146分、149分、157分、162分、161分。这说明,在家谈论学习、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但是不可太频繁,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若每天谈论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家谈论学习的频次应控制在“每周2—3次”。   二、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基于对NAEP调查结果的探析,我们发现,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均会对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产生影响。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一些生物学教育教学优化改革的启示,诸如: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带学生的素养水平较高,教师每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应控制在“3—4.9 小时”,实践活动的最佳频次是“每周1—2次”,生物学测验的最佳频次是“几周1次”,在家谈论学习的频次应控制在“每周2—3次”。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NAEP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
  在教师教育方面,教师每周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应控制在“3—4.9 小时”,其余时间教师应该进行教学研究,以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PCK既包括学生理解的知识,又涵盖教学方式方法的知识。教师的PCK水平是决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学生,学科知识是静态的,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沟壑,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知识加工、组织学科知识,使之转变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经验。
  在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生、教师方面的支出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学校应该增加在教学资源上的支出,优化教学用具、丰富教学活动、拓宽教学虚拟区域。其次,学校应“零容忍”欺凌行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促进他们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快乐成长,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处事态度。最后,学校应该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来保护弱势群体(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的利益,关怀这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学历、职业难以再突破,但应通过家校交流引导他们秉持较高的教育期望,具备长远的眼光,不受眼前利益的诱惑,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力度。首先,确保子女具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其次,通过互联网获取一些“物美价廉”的网络课程,优先保证与课内课程学习相关的基本学习资料的供应,因为“与课内课程学习相关的基本材料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影响,而课外学习资源影响不显著”;最后,提高参与子女学习的积极程度,参与行为是一种情感投资,对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单文顶,王小英.中小学生科学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TIMSS2015调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7).
  [2] NCES. The NAEP Data Explorer [EB/OL].[20200626].https://www.nationsreportcard.gov/ndecore/xplore/NDE.
  [3] USDA. Applying for Free and Reduced Price School Meals[EB/OL].[20200626].https://www.fns.usda.gov/schoolmeals/applyingfreeandreducedpriceschoolmeals.
  [4] Monique De Haan,Erik Plug. Estimation intergenerational schooling mobility on censored samples : consequences and remedies [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2011(1).
  [5] 赵必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3(3).
  [6] 安桂清,杨洋.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家长参与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差异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20).
  [7] 李莉莉,关宏宇,罗斯高.学校层面的支出和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关系——基于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
  [8] 王燕荣,韩龙淑.職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2).
其他文献
摘要:对《散步》一文的主旨,解讀历来多元。撇开预习提示和教学用书的观点,深入文本仔细研读,抓住“我”这个叙述主体,应该能够发现该文的主旨——关注生命。全文共用27个“我”字,“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反复在文中出现。作者深情款款地写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写出了对生命的关注。  关键词:《散步》;主旨;生命  莫怀戚的《散步》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写的是一家四口祖
期刊
摘要: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大资源观是让生成性教学真正发生的内在基础。特级教师李仁甫坚守生成语文的“质的规定”,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成,将关注点聚焦在环境资源、学生资源、文本资源和教师资源上,在语文的边界内取之以道,用之以时,服务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资源取用的实施上,有充分的弹性预备、“双主体”关系的建构以及教学现场的灵活掌控。  关键词:生成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性;双主体
期刊
摘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概念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关键词:概念教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初中数学  一、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物”  1.“猜”。  师一个不透明的袋里放了一个规则的几何体,从某个方向看,(课件呈现几何体的一个面,
期刊
摘要:目前的初中项目式教学缺少对“做中教”的探讨。对此,通过系列探究实验课的实践,形成“教学做合一”的物理项目式教学新模式:课前完成“亲子作业”,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初体验;课中引入“卡甘结构法”,提升“教学做合一”的实效;课后“亲子作业”迭代,巩固“教学做合一”的成果。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项目式教学;平面镜成像  一、项目式教学与“教学做合一”  项目式学习属于归纳教学法,重视从经验中总结、
期刊
摘要: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邊形》一章教学内容的分析,发掘“定义→性质→判定→(应用)”这条主线,进行单元重构教学:起始课形成知识结构,常规课强化学法沿用。基于实践,得出思考:单元重构教学应全面解读教材意图,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反复打磨起始课例。  关键词:单元重构教学;知识结构;平行四边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
期刊
摘要:《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极具艺术性、文化性的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茶馆》能更直观地感受特定时代小人物的跌宕命运,更深刻地理解时代与个人的紧密关系。《茶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从熟读文本、赏析艺术特色、品读语言、探讨主题四个角度,分四个阶段设计相关的读写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茶馆》。  关键词:《茶馆》整本书阅读小茶馆大时代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以“裕泰茶馆
期刊
摘要:整体建构,主张根据数学特有的“整体”“结构”“逻辑”等特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把碎片化的知识有效地连成线、结成网、组成体,将相关知识点纳入一个结构或框架中,形成模块化体系,使习得的知识结构化。执教《因式分解》一课,立足整体进行“学材再建构”,开展整体建构教学。  关键词:整体建构;初中数学;因式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期刊
摘要:开放式实验教学趣味十足而“理性”稍有欠缺,对此,尝试发掘“理趣”共生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围绕“鸡蛋中的化学”这一主题,设计巧妙区分生、熟蛋,蛋白质的变性,蛋壳成分的研究及测定等三个开放式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内容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的学习中,于现象的“趣”中发现科学的“理”,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理趣;《鸡蛋中的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通过教学方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的适用范围涵盖不同的地区,带来相应学习活动设计的复杂性。针对教材双线结构的编排体例,落实新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任务群的评价要求,对学习活动进行分层设计。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示范人文主题的不同层次探究,从单篇到单课再到单元以及任务群之间的整合探究。  关键词: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学习活动;分层设计  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批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同
期刊
摘要:《昆虫记》既是科普作品,又具备相当的文学性,正因此独特性,它成为课标规定的阅读篇目。其阅读价值在于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交融,将其阅读探究母题确定为“凝视与惊异”,正是基于此点。议题的确定也至关重要,是对母题的分解实施,而在阅读过程中,读写一体应该是基本的方法和形态。  关键词:《昆虫记》整本书阅读科普作品科学精神人文价值  一、《昆虫记》的阅读价值定位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杰作《昆虫记》是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