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不建“紫禁城”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山兀,阿房山”,按考古发现看,阿房宫遗址面积达15平方公里,超過200个凡尔赛宫;汉代的未央宫至少有6个故宫那么大,“非壮丽无以重威”;唐代的大明宫号称“千宫之宫”,宫内大型建筑有100多座,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虽然面积有所缩小,但建筑更加精致、奢华,又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为其补充,整体气势直追或超越前代。
   相比之下,宋朝皇宫的知名度就小多了,无论汴梁还是临安,城里的皇宫都无法像前面提到的那些宫殿一样令人耳熟能详,这是为什么呢?
  富国弱宫
   宋朝的皇宫规模很一般,史书说其“宫城周回五里”,也就是周长只有5里,比大明宫的15里差远了,而据学者考证,仅这个周长也不是宫城的,而指的是皇城,宫城在皇城以内,面积更小,还有人干脆提出汴梁城内或许没有独立的宫城。宋朝南迁后,认为“汴京之制侈而不可为训”,宫城的形制更小了。
   是宋朝国力不足吗?恰恰相反,宋朝的国力相当强盛:人口首次超过1亿梯级,耕地达到7.2亿公顷,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宋朝建立那年人均GDP已达到600美元,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1%,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宋朝政府也很富有,财政收入峰值约为1.6亿两白银(贯),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
   从纵向比较看,唐朝前期的财政收入尚可达到3000万贯以上,安史之乱后降到了1200万贯左右,只有宋朝平均水平的10%;明朝的财政收入也不高,以国力较强的万历六年为例,当年赋税收入折合银两合计2080万两,不足宋朝平均水平的20%;清代基本以货币税收为主,总体水平比明朝略高一些,据《清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几乎是宋朝平均水平的30%左右。
   宋朝比这些朝代都富有,论修宫殿,比它们都有钱。
   那么是宋朝的首都不够繁华吗?更不是了,汴梁人口达到了150万人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从《清明上河图》中可略见一斑。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任性,不折腾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一直在思考如何汲取前代教训使江山社稷得以永固,建隆三年他命人刻了一座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一间密室里,平时遮蔽得很严,任何人不得进入,只有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这间密室才能打开,届时天子在一名不识字的宦官引领下进入,别人都不知道碑上刻的是什么。靖康之变后金人入侵,才打开了这间密室,众人才看到了碑上的内容,根据王夫之《宋论》的记载,这块神秘石碑上刻的是赵匡胤交代给后世子孙的3句话:“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有敬畏心才会不任性、不折腾,这算是宋朝的一条治国理念,赵匡胤的子孙基本贯彻了这个方针,平时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展经济等方面。按照赵匡胤在位时提出的“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积极倡导商业和海外贸易,使国家日益富有。
   不任性、不折腾还是宋朝制定各项政策的主要原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做了宋朝第二任皇帝,即宋太宗,他感到皇宫确实太小了,“欲广宫城”,图纸画了,方案做了,马上就要去施工了,却碰到一个难题:拆迁。赵光义让人去做大家的工作,希望皇宫附近的这些人家迁走,但“居民多不欲徙”,赵光义只好放弃了扩建计划。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皇太后韦氏附葬于永祐陵,因陪葬工程需要拆迁一部分“士庶坟冢屋宇”,宋高宗在下令拆迁前,特意要求“先估实直”,按照市价加倍的标准进行了补偿。
   尽管宋朝也有许多国策上的失误,在政治和军事上问题也很多,但宋朝皇宫的确没有阿房宫那么传奇、大明宫那么精彩,更没有紫禁城那么威武和森严,据说站在东京汴梁有些大酒楼的顶层就可以俯瞰皇宫,但执政者不任性、不折腾却是值得肯定的。
  (摘自《廉政瞭望》 陈忠海/文)
其他文献
天蒙蒙亮,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上海移动崇明分公司长兴岛营业厅的施华,已经等候在长兴岛的码头。她是中国移动上海横沙岛营业厅里唯一的营业员,也是厅经理。“一个人的营业厅”,这听起来有点冷清和寂寞,但是为了岛上居民的需求,小施毅然选择了坚守。   横沙岛是上海的“崇明三岛”之一。它的面积约为整个崇明岛的1/10,人员通行全靠摆渡,岛上留守老人居多。正是因为有这些老人在,来自小施的周到服务,必须常年抵达。
期刊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成为抹黑新疆棉花“强迫劳动”的主力军。然而它们散布的这些谎言,却是西方按照当年自身黑历史编造出来的,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黑奴手工采摘棉花的血泪历史,以及英国救济院中隐藏的“强迫劳动”残酷制度。  “以国家力量强迫劳动”  救济院,又称济贫院,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由英国设立的所谓“社会福利机构”。虽然救济院的中文译名听起来像是慈善机构,但实际上它的英文名称是Workho
期刊
桂枝,别名柳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为医圣张仲景所善用。除了众所周知的“麻黄汤”和“桂枝汤”,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桂枝者达76方之多,外感内伤均用,故桂枝又有“经药之首”的美誉。南宋名医许叔微曾说:“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金代名医张元素还有“桂为春夏之尊药”之说。   桂枝药性辛甘温煦,主入心经,其药性辛散、甘温,有助提振心阳。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而可起到振奋胸中阳气
期刊
近日,《信息安全技术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布,正等待社会各界提出真知灼见。在人脸识别野蛮生长、隐患频现的当下,即将出台的“国标”可谓一阵及时雨。   从具体内容来看,“国标”积极回应社會关切,对于人脸识别在现实中的应用划清了界限:强调“明示同意”原则,收集人脸数据不能再悄无声息地擅自进行;坚持“非必要不使用”,只有在其他方式的安全性或便捷性显著低于人脸识别的情况下,方可开展;设立“资质
期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消息传来时,“沪上热沸”,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这一时期上海冒出30余种临时发行的小型报刊。每日报纸一出,市民纷纷购买,“竟至有出银元一元而不能够得一份者”。同时,出现特有的辛亥一景:站街等新闻。上海各大报业会集望平街(今山东中路)及三洋泾桥各报馆前,每晚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翘首等候最新战报。   当时的上海报界,销路独占鳌头的当数宋教仁主编的《民立报》。《申
期刊
有说法称,想控血糖,餐前空腹运动更好。实际上,餐后活动才能通过肌肉对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更有利于健康。在血糖研究中,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进餐时间的。   所谓餐后30分钟,就是吃第一口饭后的30分钟。餐后血糖峰值出现在餐后30至60分钟之间。这个高峰时段是最需要胰岛素大量分泌,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肥肉),促进糖化血红蛋白生成的。   所以,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就是把这个餐后血糖高峰削平
期刊
不少人都认为,健康无病者长寿;体质虚弱、多病缠身者难以长寿。然而,现实并非完全如此。尽管长寿与健康相关连,但实际上,身体常有点病痛的人,反而活得長久;从不生病者反而容易早逝。多病者长寿、健壮者早逝,这似乎极具讽刺而又矛盾,然而,却有它的科学道理。   弱者重视养生保健   体虚有疾者因为平时体弱多病,所以重视养生保健。在生活上往往谨小慎微,善待自己,遵照医嘱,平素起居规律,重视运动,不吸烟或少吸烟
期刊
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国家,宣称“立宪”,决定以法律条文颁布国歌。6月20日,摄政王载沣批准由礼部衙门拟订国乐办法,同意由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门“参酌古今乐制,详慎审订,编制专章”。不久,由时任海军部参谋官严复填词,通晓辞章音律的禁卫军军官、皇室成员溥侗编谱的《巩金瓯》创作出来了。   10月4日,宣统皇帝发布诏令:“兹据典礼院会同各衙门将编制专章缮单呈览,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
期刊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奇袭》。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连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队,深入敌后炸毁敌方公路桥并配合我方大部队消灭敌人的故事。在影片的演职人员名单里,却没有出现编剧满健的名字。   “有人問我,当时为什么不要署名?我说,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那么多同志,谁要名了?谁要利了?”满健如此回应。这位志愿军老战士,至今仍笔耕不辍,每日坚持写作,将抗美援朝战场上
期刊
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说,宋徽宗非常喜欢《清明上河图》,把它当成心肝宝贝。其实不然。传说“清明上河图”这几个字是宋徽宗题的,其实也不是。因为宋徽宗写的是瘦金体,但如今的《清明上河图》上写的不是瘦金体,并不是宋徽宗题的字。人们传说,宋徽宗题完字后,又在上面蓋了个双龙小印,以证明这是从他的画院里出的画作。然后,宋徽宗就把这幅画送给他的舅舅了。   宋徽宗对书画不仅仅是喜欢而已,他在这两项上都具有相当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