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救济院强迫穷人劳动黑幕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成为抹黑新疆棉花“强迫劳动”的主力军。然而它们散布的这些谎言,却是西方按照当年自身黑历史编造出来的,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黑奴手工采摘棉花的血泪历史,以及英国救济院中隐藏的“强迫劳动”残酷制度。
  “以国家力量强迫劳动”
  救济院,又称济贫院,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由英国设立的所谓“社会福利机构”。虽然救济院的中文译名听起来像是慈善机构,但实际上它的英文名称是Workhouse,直译就是“工作院”。顾名思义,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穷人可以得到施舍的地方,本质上是一种尽力剥削劳动力的管理制度的延伸。考虑到恶劣的劳动条件和微薄的报酬,以及其强制劳动的性质,或许称之为劳动营更为合适。
  救济院制度的雏形出现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四处流浪,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当时执政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1601年颁布《救贫法》,建立“救贫院”,对于有劳动能力者,给予亚麻、羊毛、生丝等原料,强制他们在“救贫院”中工作。这项法令明确规定:在“救贫院”中工作的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不得高于“救贫院”外的普通劳动者。这成为后世济贫制度的核心思想。
  伊丽莎白一世的《救贫法》颁布200年后,英国迎来工业革命。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使无数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工作,社会再一次面临冲击。为缓解矛盾,179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以面包價格为基准,规定最低生活补助制度。但这一制度遭到资本家及其代言人的猛烈抨击,认为是在“养懒汉”。
  更重要的一点是,此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微的工资待遇,导致许多工人连35岁也活不过。失地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宁可流浪乞讨,也不愿进入工厂工作。
  在经济、社会和劳动力“短缺”等多方面压力下,维多利亚女王于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1795年的最低生活补助制度也随之废止。在“新济贫法”中,救济院正式成为济贫制度的核心。按法令规定,救济院之外的人员救济全部终止,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进行劳动,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
  “穷人的监狱”什么样
  根据“新济贫法”成立的救济院,不久就被称为“穷人的监狱”。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管理制度极为严酷,而且建筑格局也与真正的监狱相去不远。这些新建立的救济院被厚厚的高墙包围,院内是长方形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交叉的四栋作为居所的三层楼房。这四栋楼房刚好把院子分割成四个互相隔断的区域。人们根据自身的性别、年龄和劳动能力等7个标准被安排到不同的区域居住。进入救济院后,私有财产将被没收,个人的政治权利也被剥夺。如果一家人都进入救济院,父母、子女、夫妻都要被分开,并且不能再见面,甚至连哺乳期的婴儿也只有在哺乳时才能与母亲相见。
  住进院内的人们每天只能在自己居住区域所属的广场中工作和生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砸石子、剥线和制作绳子等。他们获得的报酬与1601年《救贫法》一脉相承甚至更为恶劣。人们所得的食物几乎无法糊口,而且完不成工作定额,就不能得到规定的食物,有时甚至会受到体罚。当然,英国官方的说法是,这正体现了救济院的目的:既收容了流民,防止社会动荡,又将流民逼入工厂。因为工厂待遇虽然恶劣,好歹比救济院的生活好得多。从这个意义来讲,将流民逼入工厂可以说是救济院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救济院的负责者们在实际操作中,把院内原本就低微的生活待遇一压再压。其中最著名的丑闻是发生于1845年的安多弗事件。安多弗镇救济院院长麦克道格不仅克扣院中贫民食物,还骚扰院中的女性贫民。当时将骨头砸碎做成肥料也是许多救济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多弗救济院也不例外。麦克道格强令院中贫民完成极大的工作量,完不成者就会被扣除本就不多的食物或是会被鞭打。贫民因此饥肠辘辘,啃食骨头上的腐肉成为常见现象,甚至人们还为争夺这些腐肉大打出手。这桩丑闻曝光后,虽然英国舆论大哗,但最后的处理结果居然只是取消救济院中砸骨头这项劳作。
  当时的文学作品也对救济院的生活进行揭露,最著名的就是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雾都孤儿》的主角奥利弗生活在孤儿院里,但确切地说,奥利弗成长的地方就是救济院。著名的“奥利弗要添饭”场景正是救济院中生活的真实反映。
  由于救济院制度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英国各地陆续掀起反“济贫法”运动,抵制建立救济院。英国政府虽然没有停止这一制度的实施,也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救济院中的生活条件。
  20世纪初,随着贫困救助机构逐渐细分化,笼统的救济院开始解体。
  (摘自《环球时报》 宋海博/文)
其他文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5月19日介绍,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4亿人次,红色旅游的收入超过4000亿元。不少革命旧址成为百姓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的打卡地。  (據中新社5.20讯)
期刊
提起医疗乱象,从“红包”“回扣”,到小病大治、重复检查,再到群众敢怒不敢言的术中加项、“持刀加价”,这些都将成为国家打击的重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最新印發的《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包括打击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整治“红包”“回扣”,对于手术中出现的变种不正之风、线上线下“号贩子”“黑救护”“黑医院”“黑诊所”以及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
期刊
谭羚迪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一位项目负责人,2020年5月,他们和北京野鸭湖保护区合作,在湖周边包下300亩地,种上了玉米和高粱等作物。野鸭湖和周边的官厅水库区域是北京最重要的灰鹤越冬地。大家希望這片地能成为它们的“食堂”。这次种地喂鸟,也得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支持。谭羚迪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传播“兼容性保护”的思路——在有大量人类活动,甚至是人类活动造就的栖息地中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摘自《新京
期刊
最近,上海一名老板伍先生向杨浦警方报警称,2010年,他自己建了一个股票交流QQ群,有一天一位名叫欧阳曦敏的人主动加了进來,她自称是某知名地产公司老总王九(化名)的老婆,并把王九的微信推给伍先生。没过多久,伍先生把200万元资金通过银行转账转给王九,购买“万通地产”的原始股票。2017年,伍先生又转了500万元,购买欧阳曦敏公司的原始股票。2021年1月,伍先生发现自己的微信已经被王九和欧阳曦敏删
期刊
近日,因鸡蛋在当地较为畅销,甘肃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韩佐派出所民警和超市、商铺协商后,编了几句顺口的防诈标语印在辖区超市的鸡蛋上。“反诈蛋”出道后广受群众欢迎,网友纷纷评论:“精准投放目标客戶。”“警察用心了。”  (综合中国警察网、新华社讯)
期刊
俄罗斯卫星网5月19日称,莫斯科時间19日4时左右,俄罗斯“老人星-V”五号遥感卫星与日本地球观测卫星ASNARO惊险地擦肩而过,最近时仅相距200米,幸运的是双方没有发生碰撞。据介绍,2009年2月10日,一颗美国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卫星在太空相撞并产生超过600块碎片。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引起全球对太空轨道安全的担忧。  (据中新社5.20讯)
期刊
已经煮熟的鸡蛋还能“返生”?甚至可以孵出小鸡?近日,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引发公众关注。该论文收录在吉林省一家《写真地理》期刊,第一作者为河南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据公开报道信息显示,郭校长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该文章声称,在该校导师郭某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使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孵化小鸡。目前,吉林
期刊
4月22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上,展出了中国研制的多款最先进的反隐身雷达。   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两款主打反隐身功能的相控阵雷达——SLC-7三坐标警戒雷达和JY-26远程三坐标对空警戒雷達。   前者是第4代情报雷达的代表型号,号称“全能冠军雷达”,可以对付包括隐身战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甚至定位火炮和火箭弹,用途之广泛远超其他许多同类雷达。   JY-26则可以作
期刊
据美国防务世界网站4月25日报道,印尼海军失事潜艇“南伽拉”号的三部分残骸在海床上被发现,此外还发现了艇体内部的物品碎片以及鱼雷碎片,不排除是鱼雷爆炸导致潜艇下沉。   “南伽拉”号失踪后多国参加了国际救援行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均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最终还是宣告了悲惨的结果。   印尼海军司令尤多·马戈诺4月25日在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发现了“南伽拉”号残骸的三
期刊
天蒙蒙亮,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上海移动崇明分公司长兴岛营业厅的施华,已经等候在长兴岛的码头。她是中国移动上海横沙岛营业厅里唯一的营业员,也是厅经理。“一个人的营业厅”,这听起来有点冷清和寂寞,但是为了岛上居民的需求,小施毅然选择了坚守。   横沙岛是上海的“崇明三岛”之一。它的面积约为整个崇明岛的1/10,人员通行全靠摆渡,岛上留守老人居多。正是因为有这些老人在,来自小施的周到服务,必须常年抵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