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一、教学过程的变化
  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评价的变化
  《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與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四、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
  《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其他文献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训练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心理学角度看,背诵主要是一种记忆活动,如果不讲究方法,只让学生单纯复诵、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背诵的效率,我们要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规律,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
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发挥其独特的功效,近年来,几乎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只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这种题目大都是源于教材的一种“变题”。高考试题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旨在引领中学数学教学要摒弃技巧,回归基础和课本。尤其是高三复习中更要利用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做一做、感受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 体验 感受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
内容摘要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中,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他们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引导 方法 活动 发展性要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用好教材和提高课堂效益,更应该
【摘要】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是声乐演唱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为了准确自然的把握好歌曲的内涵,对于如何处理歌曲情感方面还是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所以文章以歌曲《黄河颂》为例,先从文化的层面分析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历史背景,从而体会歌词真正意义上的含义,把握好歌曲应有的音乐风格。然后对于演唱气息以及演唱技巧做出细微的调整,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歌曲有情感地进行处理。  【关键词】 历史背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书和练笔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神”的境界。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而随文练笔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融读写为一体,读练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作文教学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一、练在情感喷发处  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寻味之处
[摘要] 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应成为“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目标,课程标准的三个目标是一个整体,它渗透在数学高中课程标准里,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着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追求和一个价值取向;二要整体把握知识技能,有助于削枝强干,掌握通性通法;有助于开阔视野,抓住本质;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要整体的来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四要整体把握思想方
【摘 要】在农村,初中的学生才初步接触英语,如何尽快的将学生带入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基本技能掌握不好,得不到发展和进步,是困扰农村教师的一个重大难点。  【关键词】农村英语 举例教学 兴趣教学 针对特点  农村学生基本素质差。因为是初接触英语,会有消极抵触的情绪,再加上英语和母语相差甚远,,学习起来有难度,学生词汇量小,语法、句型多,学生
“黄金分割”问题,在初中三年级平面几何中出现,曾在学生心头中撒下金色的影子,由于初中知识的局限,未能扩宽它的作用,所以学生对它的印象并不深刻。进入高中后,“黄金分割”问题在教材中出现甚少,“黄金分割”问题在学生中的印象淡薄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在此对“黄金分割”问题的应用作初步探讨,以对“黄金分割”增添一点金色!  设黄金分割的比值为q则
函数的主要性质有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其中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解决如求值域、解不等式、解方程、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求参数范围,求值等众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若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构造适当的函数,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揭示函数值的的变化特征,则可使问题在函数观点下巧妙获解。下面举例说明函数单调性的几种应用。  总之,函数单调性的應用非常多,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拙见,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