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暑降温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冬天储备冰,以备夏天之用了。《诗经》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自周代起,历代王朝都设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隆冬时节,人们将河中的冰凿成冰块,放入地窖中封存起来。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设冰窖六,德胜门外设冰窖三,正阳门外设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龙王堂、莲花池等处之冰。现如今北京的雪池胡同还有冰窖遗迹,窖门很小,仅供一人出入。门洞小,能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门里是两扇很厚的木门,据说木门的隔温效果是最好的。在窖底观察,整个冰窖有二三十米长,十来米宽,二层楼那么高。窖顶上用大块大块的城砖砌成拱形,窖底是由巨大的石条铺就而成的。
  那么,到了炎热的夏季,冰是如何储存、使用的呢?
  旧时官宦富贵人家就已有“冰箱”。这种冰箱多为木制,外镶铜箍,内镶铅里。箱内贮冰块,也可冷冻食物。上盖有钱纹孔,用于散发凉气。
  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鉴缶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冰箱”。取下上面的方盖俯视这套鉴缶,其形状如同一个回字。缶在中间,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也正是这个空间,才使其具有冰镇的功能。
  酷暑季节,缶内盛入饮料,中空部位放置冰块,人们就可以享受到冰凉可口的饮料了。
其他文献
Water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waste water per RMB 1000 Yuan of the industrial
现代作家方纪写的《大理石街》(五年制第八册8课),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育的好教材。下面是我的愚知拙见,请同行批评斧正。 (一)
体育达标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如果开展得好,则可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每学年定期举行全校性
汉字教起来要认真做到“咬文嚼字”。怎么“咬”呢,这里提出几点做法,供教师们参考。 (一) 咬文嚼字,细磨细琢现代汉语和文言词语,在字义、词义、语序、语法规范、句子结构等
魏晋六朝文学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发展,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无疑是促进一这发展的开风气者。从魏晋六朝文学发展的趋势,来探讨曹植在中古
地理教师要上好地理课,不仅要精通地理专业知识,懂得教育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研究小学地理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教师在讲地理概念过程中,既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又要
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网络时代随之到来,电子购物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窥见商机,网络贷款渐渐兴起,之前沉寂的校园贷也死灰复燃,校园贷的套路更是"与时俱进",欺骗一无所知
【正】科举制度在我国推行1300余年,伴随科举制度出现了一批科举用语,它们中有些是特定的术语,如"解试"、"省试"、"免解"、"免省",有些则是非特定的术语,如"举试"、"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