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育与田野实践的结合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8819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科技史专业如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索与研究。科学、合理的培养科技史专业研究生,应该从设置合理的培养计划、建设跨学科课程,与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构建网上教学平台,以及重视田野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造就新型的科技史人才。
  关键词:科技史;跨学科;田野实践;人才培养
  
  当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文理兼通、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和开阔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生日渐增多,如何提高这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科学技术史专业属于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生物学史、农学史、医学史、技术史、金属史、机械史、建筑史、少数民族科技史等,是横跨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虽然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开设历史较为悠久,但是目前在我国高校,科学技术史的招收与培养对象主要针对研究生以上学历,社会上了解该学科现状与发展的人并不太多,甚至不少在高校的本科生对科学技术史专业也较为陌生,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开展相关社会活动,推动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另一方面基于对科技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法理论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不少课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如何推动高校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以农业科技史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科技史是以历史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通过探讨历史上的农业生产经验与农民生活,为今天的农业发展提供资鉴。这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专业跨度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思维方式上,既要求有理工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思维,也要求有文科的形象思维。笔者认为,针对研习农业科技史这种跨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从设置合理的培养计划、建设跨学科课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构建网上教学平台;重视田野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造就新型的科技史人才。
  
  一、设置合理的培养计划、建设跨学科课程
  
  由于农业科技史专业横跨两大学科,因而在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应考虑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学习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系统、全面掌握一门知识的途径,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置培养计划时,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上所述,由于目前在我国,农业科技史专业还没有开展招收本科生的工作。因而,考上该专业的研究生也是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其专业背景不同,培养计划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总的来说,农业科技史专业中“历史”的成分较重,没有历史学的基础,在阅读史料过程中将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因而,对于非史学专业的学生,其培养计划中,应适当增加选修历史类的基础课程,以提高其史学专业水平。相反,对于非理学专业的学生,则应增加选修农学、植物学、环境学的基础课程,一方面将培养其从理学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将提高其理解史料的能力,搞懂其中蕴藏的深刻含义,进而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设置农业科技史专业的学校大多数在农林类高校,要选修上述课程也是可行的。
  只有多管齐下,展开跨学科的课程教育,才能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其开拓创新的思维。当然,仅仅增设课程让学生选修还是不够的,导师应积极地跟进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吸收新的知识,适当的以例证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转化的过程。
  
  二、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与导师应积极开展学科交流活动,并让研究生参与其中的学术讨论。学术交流活动往往能激发思想的碰撞,是提高学生学术水平的最好机会。此外,学生也应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各个学科的学术报告,聆听学者的科研成果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学生通过与不同学科的学者交流与接触,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筑“师生互动”的网上教学平台。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达,也普及于大学校园。导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引导他们利用教育网与学校局域网的资源,组建教学网络工作室。
  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是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导师与导师之间互动的教学平台。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课件、教学参考书目、教学大纲,布置讨论题目、作业等;学生可以发表对课程内容的疑问、对授课内容的意见以及讨论发言、提交作业,等等。不仅师生之间可以开展交流,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可以讨论,进行互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同学随时可以讨论,进行发言,达到课外良性互动,由此大大扩大了教学讨论的涉及面,有利于跨学科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田野实践活动
  
  在农业科技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重要的原则。虽然农业科技史属于理学一级学科,但是该专业与理学其他门类不同,研究的是过去的农业,这一点与历史学科颇为接近。因而,不可能建立可供操作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内是无法完成科研任务的。其研究材料来源于历史史料,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历史人物不是“千人一面”,他们有复杂的情感,而且古代科学技术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而教材往往只是概括、综合的浓缩,比较枯燥无味。要了解现实就必须超越现实,要探讨科技史亦不能囿于历史。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往往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漠然视之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由今知古,由古知今”,就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重视田野调查。
  把对中国历史文献的解读与对中国现实社会进行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农业科技史虽然其专业问题探讨的是过去的农业,然而历史是无法切断的,古代的生产方式、耕作工具、生产习俗,及其围绕农业生产安排的日常生活等,都对今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回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体验当时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做到“以情入境”,并结合现实社会关心的问题,去探寻其历史踪迹,以历史启迪智慧。因此导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新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积极学习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出主动精神。
  进行实践教学,首先,可以在校外建立一些较为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田野工作坊”。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博物馆、文物馆、古村落等建立实习关系,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运用口述历史的方法,进行调研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其次,要重视实习计划的编排,在前往实习基地之前,先进行社会调查和民间资料的搜集与解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而实习计划的编排需要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有机的结合。
  总之,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农业科技史专业如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索与研究。我们要突破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促进教学改革。首先,在教学理念上,确立跨学科教育和开展实践并行的目标,突出“实践”在人才培养的中心作用,“实践”不只是停留在实习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跨学科的课程,通过学习,明白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与互动关系,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术视野。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自主性学习”和“引导性学习”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互动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翟亚军,李素琴,对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T],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校企合作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联系的教育特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实用高效的办法。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厂顶岗实习,可以早一点熟悉工作环境,习得今后赖以生存的劳动技能,并获得一些报酬以“半工半读”。企业则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物色中意的未来工人,并省去从社会招聘工人和岗前培训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因此,工学结合的制度设计对学生、企业、学校应该说都是利莫大焉。  然而,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今年年初以来,
期刊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具有必要性,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应用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高职英语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35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这对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高职英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目标,
期刊
[摘要]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科研机构的基本单位,教学型大学应选择“以教导研、以研促教”的发展模式,应以教研室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质量与特色的关系、批判与建构的关系。  [关键词]教研室建设 课程建设关系协调 科学发展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19    一、对教研室建设应有内容的思考
期刊
摘要: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分析专业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实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从而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集中教学    高职教育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推动高职教育规范化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其率先推行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历经论证、试点、总结、实践等阶段,已得到广
期刊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构建情况,对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抽样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    为了解广西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构建情况,笔者对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65名教师和25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
期刊
本刊讯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自治区将于今年6月组织对各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通知指出,评估验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职业教育攻坚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继我区实现“两基”目标之后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评估验收工作是对各市、县政府3年攻坚工作的全面检验和总体评价。第二,对各市评估验收的结论是自治区评选表彰先进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只
期刊
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性质,认为该门课程具备“应试”、“基础”、“就业”三者合一的特点,提出了“打基础、启兴趣、助求学、为就业”的课程定位,以此为理念,按照“立足一个核心,拓展一批项目”的模式进行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从计
期刊
2011年中国二、三线城市人才引进的呼声越来越强。金融、医疗卫生、房地产、工业、高科技、消费品为人才需求量最旺盛的六大热点行业。  消费品行业中,二、三线城市成为热点和驱动力,产品研发和营销人才需求旺盛。国家“新农合”制度的出台和新医改方案实施,引爆了广阔的乡镇、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由于B2C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猛,技术和研发类型人才持续抢手。未来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明显,综合型人才最具职场竞争力。银行业
期刊
广西中职“名师工程”启动会在桂林举行    本刊讯2010年12月6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启动会暨理论培训开班典礼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从全区中职学校遴选的100位名师培养对象和有关部门领导及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教师、学生,特邀嘉宾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出席了会议。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是自治区教育厅为贯彻落实   《
期刊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方面探讨教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重于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包括人的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