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数学教学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换句话说,好学生是激励出来的,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在教育教学中,前者可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相关科目,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是学生渴望在班级、学校家庭等范围内获得赞许、肯定,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我常采用以下激励法。
  一、对理想的激励
  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一种会实现的想象。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教师作为学生人生旅途的指路人,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理想诱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其设计不同阶段的努力目标,不断地诱导激发,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数学家,如出身贫寒的德国数学家高斯,不畏艰难、勇攀数学高峰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等。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事迹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学习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放眼未来,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生存的需要联系起来,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学生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由此而生,学习才有动力。
  二、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经常提供一些反映古今中外名人的先进事迹来教育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也可把校内或班内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其余学生学习的榜样,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和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分析其余学生与他们相比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并努力学习去超越他们。同时对于优秀的学生,应不断提醒他们,所取得的好成绩是暂时的,要想不断取得进步就得虚心学习。这样使同学们学有榜样,取长补短,各有目标,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关怀激励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生,一方面要以爱护、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应以严格、耐心的态度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及殷切的希望。
  四、表扬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训斥,对每一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地肯定,热情地给予表扬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拼搏。特别是当学生受到挫折时,要从正面说服教育、引导激励,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制定出取胜的策略,树立新的起点,激励学生奋起直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应向学困生倾斜。学困生多表现为成绩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原因是多次受到教师批评,产生厌烦情绪或受到教师的误会,心理失衡,自暴自弃,形成了不良习惯。对这些学生,教师要亲近、关爱、感化他们,多给予问候、帮助、开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上进。激励应从学习的点滴着手,当他敢于大胆发言时,当他能把作业书写工整时,当他成绩上有了小小的进步时,要及时肯定、鼓励,不吝啬表扬。课外指定小老师辅导;数学作业力争面批;课堂多提问,辅导应耐心,消除他学习上的畏惧心理,让他感觉教师是诚心关心他,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兴趣激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乃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比如,我所教的学生的家长有很多是经商的。受家长的影响,在讨论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讲解一些问题时,尤其重视联系生活实例。例如学习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时,把一些不易理解的情境类比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六、性格激励
  学生性格各异,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因素。因时而异,以教师引导为主,坚持科学激励,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若在讨论时,他有新颖的见解,教师就应及时地进行表扬、夸奖,有了这次激励,他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尝试。渐渐地,他就能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
  七、竞争激励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书面激励和物质激励更易接受,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设计一个统计表格。对作业全优,书写格式正确,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的同学,可在他的表格中画上一颗红五星,以示奖励。过一段时间,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奖励一些小礼物。如:铅笔、橡皮擦等。礼物虽轻,但激励效果明显,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作业批改上,不单纯地打个叉或勾,对作业规范,运算正确的同学,我就写上简短的评语:“你进步了,你能行!”以此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意识和信念。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中总结的激励方式,激励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后有所进步的正面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59-01  全纳课堂的物理环境最能反映出教师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反映教师对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要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对课堂管理的基本素养。全纳课堂中学生的复杂性要求课堂的客观物理环境必需做出相应的管理。  全纳课堂客观环境的管理包括:  一、地面空间  地面空间的管理包括座位的安排、学习和活动区的安排以及学
【摘要】科学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从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当代教师必须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初中思想品德和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 思想品德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
如今,是知识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知识是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资源,这就凸显了作为知识性资源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关键意义。在我国,新生代的知识员工已经走上
摘要:2014年,国务院出台有关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随之,浙江、上海成为改革试点。据了解,2017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各省相继实施。教师是高考改革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的第一责任人。本文以新高考改革为视角,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在全面分析高考改革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浙江的改革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 高中地理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内蒙古电科院是内蒙电力公司下属的,以电力科学技术研究、电力产业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国有科研技术企业。在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历程中,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
【摘要】地理学科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新课标教育改革对地理课程的要求就是进行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点的教与学,这也是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最好的证明。初中地理教材是比较贴近生活的,比较适合将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回归生活,并且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意义 课堂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
全面预算管理在两方国家已经广泛使用多年,并且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步相对较晚,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无论足在理论上的认识还是实
学位
【摘要】传感器及应用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文章主要从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如何提高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课堂教学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 传感器及应用 课程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70-02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传感器及应用的课堂
【摘要】微课是指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包含教学设计、学习素材、练习测试、评价反馈等资源教学全过程,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在创新教学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课 电工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8-02  一、引言  《电工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