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艺 

  我家近处,有个公园,被耸立的高楼环抱,有几分中央公园的意思。不大的园子里四季花果,更迭生长,乐此不彼。当然,最能吸引市民前来观赏拍照的是满园的樱花树。南国的春天,每年都会随着二月的风如期而至。春风拂过樱花树光秃秃的枝丫,触动出白白粉粉的隐隐约约。一片灰褐色的小手如同魔术场上的召唤,召唤着生命的热闹,花朵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下出现在手里。满园的樱花就这样年复一年悄然盛开着。粉红一片,微风一吹,树树摇曳,花瓣轻旋起舞,香气染上枝头并把市民召唤而来,园子里人头攒动,嬉笑纷至沓来。坐在树下的白头翁,披着樱花的影子,感叹着岁月静好。年轻人捡起飘落的樱花,放在脸颊边上,拍照发朋友圈之前不忘把照片里入镜的游人小心抠掉。快乐,跳跃在粉色的云影中。
  快乐是喧闹的,常常也纷扰到“园住民”。老友家就在樱花园旁边的楼宇里,在游人如织的日子,常接到同样退休在家的老友坐立难安的抱怨电话。然而,失却过大年传统的今春,农历正月初五,困宅家里的我收到老友发来的照片,是他在阳台上对着了无人迹的樱花公园拍的,并赋诗一首:
  寂寞樱花次第开,不见相识宾客来。
  满城人面何处觅,红粉佳期无人爱。
  心里难过,顺手应和:
  红粉朵朵寂寞开,无奈悲歌涌上来。
  樱花虽美无人觅,人心惶惑谁敢爱。
  而照片里绽放得近乎惨烈的樱花却久久撞击着我的心情,盛大的孤寂腾空而起,感到茫然、惶恐和痛苦,怀念起老友曾经的抱怨,车流的拥挤和人群的欢闹,顿时感觉,原来那才是国泰民安,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如今,远方的武汉,度日如年的艰难,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相关,整个中国大地没有局外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之快,波及之广,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为了遏制病毒蔓延,多地政府纷纷被迫釆取封城封路、关闭公共活动场所之策。我的城市也不能幸免,政府下令,家家关门,足不出户,偶尔出入小区,也是极尽盘问、测量体温,颇为折腾,以防病毒相互传染,疫情扩散蔓延。以往,每天早上6点钟出门晨练,总能偶遇不少早行人,我总想着避开那些又唱又跳的练友们,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活动。禁足令下达后,自认为这一生中经历过多少天灾人祸,虽有后怕,但相信此次的严重性恐不如2003年的“非典”吧?我不管禁不禁,执意逆令而行。我说,病毒发生在武汉,离这很远,够不着。孩子说,虽然病发地点在远处,但不排除疫情蔓延的危险,要知道,这次病毒主要攻击的群体就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不仅仅是你的安全,也是全家和你偶遇路人的安全。一想,这倒是,如果我真的不幸被染上,岂不是害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这真的不是在吓人。再说,保护好自己就是保護他人,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也是对武汉的支援,要不然全国的医护人员都忙不过来。
  我简直就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难受。好在过了几天,网上称钟南山说,在没有人群的空间,可以不用戴口罩。且不管是不是钟南山所说,这足以成为我坚持下楼晨练的理由。然而,当我走出小区走向大街的时候,摘下了口罩呼吸着自由,却顷刻感觉我的城市俨如一座睡熟了的城市,道无舟车,街无人影,那连结着一柱又一柱的混凝土的黑影,密林一般。天上混沌,云冷霜冻,独自一人走在死寂的路上,恐怖像水一样漫上来直凉心底,瘆得发慌。偶尔有一个人迎面而来,都戴着口罩,竟瘟疫般相互回避,双方心照不宣地拉开距离,“你别靠近我”,这恐怕是此时近处人们的内心独白。人人怕病毒,变成了你怕我、我怕你的一种匪夷所思的关系,人人自危,成了我们的生活。
武汉大学校园一角渊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武汉市火神山医院警务室民警燕占飞与妻子视频2 月 6 日摄 新华社发

  电视和手机不时传来远处的紧急求援,武汉多家医院均告无床位接收。我无法体验这种肺炎在最后夺取生命的症状,但凭着许多医护人员的叙述,重症病人会向他们呼喊求助:“救救我呀,医生!"医生紧缺防护用品,却日夜救生及至疲惫不堪倒下。新型冠状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医治的难度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多灾多难的人类世界,病毒竟然如此杀气腾腾,人传人的悲剧又一次把历史重演。是天灾,还是人祸?估且不论。但我似乎明白,人类的历史就如同一本病历,几乎每一页都排列着残忍的病史,与落樱一样,飘满了处方和死亡书。远的鼠疫、霍乱、天花、伤寒,近的非典、H1N1猪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等,一次又一次地屠杀生灵。病毒像一只无形的杀手 ,改写战争,改写历史,改写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我们还如何生活?!接着,菜场也不能去了。小区团购的“果夫群”成了生活的必需,群里百余户同胞满心感激着群主“果夫”的贡献,鸡鸭鱼肉果蔬水产任君选购,每天三四个品种,难兄难友们无人挑剔更不会讲价,每天重复着“感谢”!邻里们此时更加友善互助,患难与共,共享共情,共克时艰。
武汉某社区志愿者们发放团购物资
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派出所民警邵玉春将病患背 到警车里送医 1 月 30 日摄 新华社发

  外边的世界变成了危局,宅家对我而言本来就是常态,退休几年以来,习惯于一个人宅家,这是一个可以读书和写作的最好机会。然而,正像武汉大学的老校长刘道玉所说的那样:“当疫情暴发以后,我既没有心情写作也没有心情再阅读了,因为已经失去了沉静的心情。”是的,一个本来有可能在早期防控的病毒,演变为一场改变了所有人生活乃至生命轨迹的大疫情。过往个人的痛苦往往与外人无关,而今天任何一位国人的痛苦与生死都与你我唇齿相依。
  这次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如此猛烈,不可否认地暴露我们在卫生管理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中的短板和不足,值得我们深思。好在这些短板,在抗疫中做了即时调整、化解,而着眼长远,相关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往前推进。我依旧一日三餐,什么都没有做,心却很累;依旧挨床就呼噜响起,却易醒难以再眠。整个年节,全家都在低声念叨那些患者的苦痛与绝望;念叨那些灭顶的家门,何时才能升起炊烟;念叨哭笑不得的抖音与标语,笨拙又可爱的国民智慧;念叨谁之罪,引发如此黑暗的蝴蝶效应;念叨政府从未有过,并越来越强力的应急措施,以拯救尽可能多的生命;念叨着那些正在住院的患者如何尽快康复,早日与家人团聚;念叨着各地援鄂的医务人员千万别染上病疾,健健康康回到亲人的身边;念叨近处,远方……
  根本没有办法安静下来写一个字,尽管,这个城市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但是疫情每时每刻都这样从远方和近处的缝隙袭来,塞满恐惧、慌乱、悲愤、忧伤、慰藉、溫暖、感动,裹挟着你无法写下一个完整的句子。一地鸡毛却痛苦忧伤地记下了这个失乐的春节,祈望灾难过后,使警钟长鸣,长治久安,以防范这类灾难的重演,以祭奠那些消失的生命,慰藉在这个冬天成为“战士”的无数平凡人付出的一切。
  老友又发来满地落樱的照片,并说:花开花落总有时,疫情过去后,便可发绿芽了。隔窗远眺,我能感受到与老友一样的心情,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过往的每一天在今天回望起来,都如此生动。平凡的近处与远方,都是值得珍惜的生活。“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鲁迅先生写下病中的日常与思索,题名《这也是生活》:“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是的,我们同病相怜,我们唇齿相依。
其他文献
抛开流传渊远的历史故事,亦无浓郁的文化厚重感,这里的端午节,只弥漫着艾草香。  20世纪50年代筑建的老旧小区,斑驳的墙皮有些剥落,暗红色的砖托起满墙爬山虎,土陶盆中的茶靡味殆尽。院中杨树下,午后暖暖的阳光,一张藤条椅,一只收音机,一把蒲草扇,白发谁家翁媪。  “端午——端午——”小孩稚嫩的声音划过水静般的午后,小猫似的叫着,跳着,闹着。一会儿,一只老猫颤悠悠地走来,蜷在孩子脚边。老人笑笑,轻抚着
期刊
他衣衫褴褛,头发犹如一堆黄稻草,紧紧贴在头上。他坐在图书馆的长椅上休息,两眼炯炯有神。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活得很有尊严的流浪汉。是他,带给我了受益一生的启示,如明灯一般,照亮了我的心。  初见他时,我和妈妈正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那时,我正准备去还书、借书,突然看见他坐在图书馆旁的台阶上看着一本书。他看见我们,双眼异放光彩,示意我过去。妈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好像一个老朋友。我一脸厌恶,远远地想逃离。
期刊
龔曙光  闷这半月,算是明白了一件事:真想读点书,人有时间没用,非得心有时间。读书讲心境,这话平常也说,却怎么也不像这一回,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家。  春节在家憋着的人,谁喊没时间,大概都是想找打。好些人在群里呼天抢地:日子真他娘没法打发!平素一说读书,都脱口而出没时间,如今时间是有了,多了,多得没法打发了,又真有几个人在读书?  起初是立意读几本书的。估计作这打算的,宅家之人十有八九。平日里爱读书的
期刊
卯时  我睁开眼睛,躺在床上,房间里的空气沉闷之极,像是生锈的铁块一样。我坐起来,依稀看到窗边有一道身影。  “谁?”我警觉地问。“是我。”是爸爸的声音。“你站在窗边干什么?”我问道。  爸爸却一直看着窗外,没有吭声。我随着他的眼光看去,窗外的黑色,似乎像一只吞噬光明的怪物一样,有一种死寂的气息传出。  我打了个哆嗦。爸爸转头看向我,说:“快去洗漱吧。”我点点头,走到洗手间门口时,回头看房间里的爸
期刊
熊召政  我们期待疫情的拐点  庚子年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袭击,国人的心情骤然间进入到至暗时刻,由于此病毒最早发现于武汉的患者,故也有外人称其武汉肺炎。短短三个多月时间,武汉两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一次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再一次就是这一次的疫情。前者荣耀,后者惊悚。这一次的鼠年之疫,武汉人处在灾难的中心,居住和工作或就学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大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疫情暴发之后,特别是元月23日封
期刊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地图,那上面最深的红色是湖北,是武汉。那颜色,红中透着紫,像一道鲜血淋漓的伤口,让全中国为之疼痛。  三个月前,全球的目光凝望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让这座美丽的城市赢得了赞誉。三个月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武汉,这一次,这座城市让全世界都感到不安。谁都不曾想过,武汉,会成为一种肺炎的前缀,会成为疫情的源头,会成为抗疫的前沿阵地。  常常会想,如果我从来不曾去过
期刊
夜色如墨,密集的繁星拱卫下的月亮独树一帜,像是嘲讽心里只有启明星的仰望星空的少年,孤单在某个角落发酵,没有谁心里没有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我的生活曾被疼痛一次次地分尸,像乌云里划过的闪电,明亮却让人胆怯。  每一个月圆的夜,留藏在我心中的空白都会被无情践踏,悲寂但不会流血,只会为那些淡的伤疤重新染色,疼痛出几段叫做过往的故事。一  “父亲”这个词汇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九年匆匆而过,“一夜长大”的
期刊
疫情肆虐,波及众生,即便远离疫情中心,也不可能置之度外。于我们家而言,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就是外甥小宇的出国留学之路受到了阻隔。  小宇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学院读研,前不久回国实习,计划等过完年再去澳大利亚。按照正常进度,还有两个学期,他就能毕业回国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各种坏信息络绎不绝,我们一家人便开始担心。  我说,照这种趋势,澳大利亚会不会不让中国人入境?  我妹妹说,澳大
期刊
陈 彦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春节。  过去我不是流动人口,只在原地张罗过年。从去年开始,我加入了春运大军。开始有人说疫情时,并没在意。总觉得是武汉那边的事。从北京回到西安,餐也聚了两顿,茶也吃了几次。与朋友交流的距离,有时也没保证在一米开外。更没戴口罩。十七年前闹“非典”那阵,几乎动了什么都要洗一次手的习惯,也早忘到九霄云外了。可腊月二十九那天,武汉突然封了城,并且有消息说,从疫区走出了几百万像我
期刊
陈玺  猪年除夕,一杯清茶,独坐阳台,瞄着坠落的夕阳,我燃起一根烟,瞥着一明一暗的烟蒂,想着总得说点啥?大半年的时域中,岳父身患绝症,我深切地感悟到一个老人,面对不愿挑明,却又心知肚明的病魔,生命垂落时哀伤的无奈。拜年的问候,吱吱跃上手机屏幕。闭上眼睛,晃着身子,沉思良久,我写道:生命如湖中泛舟,嗒嗒的槳声和清冽的涟漪,终将归于沉寂。我们在沉寂中感怀,也在虚无中怅望。狗还在岸上摆尾撒欢,吠瞩着十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