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研究的新进展r——ICME-14主题研究综述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关于问题提出的研究却相对缺乏.近年来问题提出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在上海举办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中“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小组的研究为基础,从“教学资源和要素”“教学模式与教师准备”“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开展教学”四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梳理“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国际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其他文献
聚焦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学生采用“四自评价”的学习方式,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解决问题的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作用.在一年级综合实践课《摆一摆,想一想》的教学中,教师以“神奇的珠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逐步内化有序思想;借助问题引领,深入理解数概念;凸显变化沟通,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认识教学中的难点.现行教材对分数的定义比较突出分数“率”的意义,较为忽视分数“量”的意义.通过对不同教材分数知识的分析、比较,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有必要适当强化并提前介入“量”分数的教学.通过教学实践,采用单位长度对分数进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出无量纲的分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也可以像自然数一样数出来,使“数”的教学具有一致性与整体性.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通过充分了解家长需求、多维打造学生成长空间、强化课程供给的保障等措施,规划实施了“1+X+Y”课后服务课程.该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结合实践优化课程内容,切实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全纳管理是在全纳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的管理理念.学校以此理念为基础,通过赋能,保障团队前行;通过触点,提升团队凝聚力;通过驱动,促使团队积极进取,由此打造具有共同愿景的,上下同心的教育集体,激活教师团队的核心发展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看作新旧知识进行关联,形成新结构的过程.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操作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关联能力:重视题意理解,为自主关联打下基础;重视方法渗透,为自主关联找到工具;重视难点分散,为自主关联铺平道路;重视自主学习,为自主关联指明方向.
单元作业整合是指以结构化形态构建作业体系,呈现具有整体性的单元作业.它可以破解当前作业内容割裂、作业形式单一的困局.进行单元作业整合设计时,教师需要从点状、割裂的课时作业视角转向整体单元视角,以统整理念整合设计.单元作业整合有利于加强知识勾连、加强内容整合、控制作业数量、提升作业品质.它能让学生在每一次作业中都有所收获.
对51名学生开展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纵向追踪调查,利用符号意识测查问卷探索他们符号意识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小学低段学生符号意识的四个维度(符号理解、符号表示、符号运算、符号推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三个年级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特点均表现为:符号理解维度掌握得最好,符号运算维度次之,然后是符号推理维度,符号表示维度掌握得最差.学生在各个维度的表现为:在符号理解中,学生对关系符号的理解最差;在符号运算中,学生仅将等号当作运算符号,没能将等号看作关系符号;在符号推理中,学生在发现规律的情况下,也不能用符号正确
学校要秉承开放办校的理念,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发挥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同作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赋能.针对中小学实施高质量生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师资匮乏、课程针对性不强、实践成效不彰”等问题,学校联合医院,以“医教融合”为突破口,从师资培育、问题梳理、课程构建、评价实施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了一条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实践之路,提升了生命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例荟”校本研修平台是一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并由“选题选课—磨课互助—上课展示—互动评课—课例报告—课例演讲”六个步骤构成的闭环研修机制.该机制采用混融式研修方式展开活动,关注教师教学主张的凝练与物化,为教师高质量的专业成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