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民族在期待什么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整50年前,我的父母在内罗毕的恩姆巴卡西机场送我——一个瘦弱但无忧无虑的八岁男孩——登上国际航班,让我回英格兰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我倒没有像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那样,他从印度被送回国接受英式教育之后,注定五年都不能见母亲一面。其后十年间,我和家人至少每年团聚一次,在这一点上我很幸运。但是这样残酷地逼迫家里的小男孩与母亲骨肉分离,伯恩家族和吉卜林家族究竟想要收获些什么呢?
  我坚信我的家人根本不可能预见到我50年以后的未来!他们大概能够想到我会为人父母,但绝对不会想到我会管理一家伟大的大学出版社,也不会想到当年那个小男孩后来会成为那所英格兰学校的校董。不过如果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说,这的确是他们期待我在接受了那所学校的教育之后,能够成就的人生。学校会给我灌入一些英国的文化和教养。说句风凉话吧,我的父母大概还希望学校里身着黑色长袍的老师能够施以棍棒之教,去除在殖民地长大的孩子身上的野性,改掉他带着非洲口音的英语,就后一个目标来说,他们成功了。我的确因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常常被老师拿一根竹棒教训——当然,那些并非体罚,只是“教训”而已!
  说句公道话,我觉得大多数父母都期待学校能够发掘出孩子身上最优秀的东西。当然,总有一些家长会异想天开,事实上这类人不在少数,万般渴望老师们能够施展某种魔法,把他们十分平庸的孩子变成天体物理学家或者小提琴演奏大师。
  这样的期待让我担忧,不过远比这更让我担忧的是,更有些可怕的家长整日孜孜于让孩子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也通不过任何考试,因为成功的教育会让父母在孩子眼中变得很愚蠢。相信我:我遇到过这样的人。
  如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教育被视为一种基本权利,事实也理应如此。但问题在于如果教育由国家提供而无需个人付费,而不仅仅针对那些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那么迟早有一天,公众会期待国家为其子女的教育承担全部责任。
  我很高兴地看到东方家庭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他们认为,教育子女是父母最大的义务。相反,在我的祖国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即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国家应该承担的义务,常有人为此命题辩护,声称父母都,根本没有时间教育下一代。然而与此同时,对于具体承担该义务的教师又不无鄙视。教师的低薪更使这一情况呈恶化之势,或许人们认为教师和其他拿低薪的政府公务员一样,提供的是一项“基本服务”吧。
  有句格言说:“能者做,不能者教。”难怪教师这个行业在许多国家如此不受尊重(讽刺的是,经济越是落后的国家,公民对教师行业反而越尊重)。然而,如果人们停下来想一想,会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要承担某种教育者的角色。作为父亲,我显然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角色。作为商人,我也总是需要为员工提供建议和培训,作为他们的榜样。我们都是教育者!
  那么我们真正应该期待学校怎样帮助我们培养孩子呢?每个孩子在离开学校时,都应该扎实地学到一些核心科目的知识,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些基本的了解。他们应该流畅地使用自己的母语,懂得必要的社交礼仪。我愿意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一种适宜的单纯环境中学到这些。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还有更大的期望。作为一个商人和雇主,我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够了解一些世故,懂得职场的纪律和责任,最起码要有一些批判思维的能力。我觉得这些乃是当前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人们合理期待的领域:高校毕业生的确掌握了职业技能和考试技巧,却很少有人表现出色,能够识别问题或机遇、分析局势、制定备选方案、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加以明辨。这些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的品质,也正是成功的必要品质。
  不过育人的过程始于家庭和小学,而不是大学。而尽管我在本文开头谈到孩子们远离家人之苦,离家求学不一定有害身心健康。我对此有发言权: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学校就是我的家,我无时无刻不乐在其中。我相信吴伟的女儿在香港读书也定有同感。
其他文献
第一届以“一带一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为主题的中法文化论坛于2016年5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中法文化论坛是由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和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两位共同发起的。他们这个倡议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大力支持。5月26日论坛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和奥朗德总统的贺信。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法两国都是拥有悠久文明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法虽然远隔万里,但两
4月9日,周一,阴转多云,进入无人区第八天  万幸,早晨起来时雨停了。离开营地不远,就遇到一个近20米高的陡坡,米玛艰难地爬了上去,然后用绳索帮助大家攀上陡坡。这段路程陡坡不断,幸亏昨晚没有抹黑过山,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爬升一段时间后,大家又下到江边的石头阵里穿行。  在河谷中跳行一个多小时后,雅江再次甩头向北而去,留下一个类似于卡拉门巴的峭壁让我们继续攀登。  好不容易翻过山口,才发现山口好长
华为公司回馈当地社会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时,25个提案国中有11个是非洲国家。在大会表决中投赞成票的76国中,非洲国家就占了23个。提案通过后,非洲国家代表在联合国大厅高兴得手舞足蹈。毛泽东当时风趣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人因此对非洲心存感激。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和中非交流与合作,今年8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之际。
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距省会杭州100公里,港口城市宁波200公里,人口75万。  义乌以其市场出名。2001年开始建设的义乌国际市场非常大,共分五个区,占地470万平方米共7万家商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位于市中心,也是城市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  义乌国际市场的重要性不仅来自其规模巨大,也来自其强大的出口能力:市场向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各式各样的产品。另有近100万平方米用于销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4年7月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无疑是今年下半年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  金砖机制在国际事务中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其全球价值何在?该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中国负责金砖国家事务的高官、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张军司长就读者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金砖机制把五颗珍珠串了起来  《今日中国》:作为中国负责金砖国家事务的高官,您能否
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轨迹来看,一字之差,理念提升,跨越65载。  从“人治”到“法制”  新中国的法治历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5年后,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这之后的2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6000万海外华侨华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独特优势。海外华侨华人秉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心系祖(籍)国,魂系中华。在革命年代,为祖(籍)国的人民解放、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捐献家财,共赴国难;在建国初期,或回国共建新社会,或斥资投入援助各项事业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们又成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占中国实际引进外资60%以上,其中的专家学者,更是最珍
2008年,一件从海外回流的清代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多穆壶”(一对)在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以9072万元拍出,创造了珐琅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仅仅两年后,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在香港拍出1.1亿元,重新改写了珐琅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乃皇家御制香炉,传世品中双鹤香炉仅此一对,曾为19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
十多年来,不仅国画界侈谈写意,而且整个美术界都大讲写意。如果把写意看作民族艺术精神,那么写意在口头上和书面中早已回归,然而在艺术作品里似乎并非如此。拿众多大型美术展览的中国画而论,尽管借古开今型、融合中西型、实验水墨型三型俱备,但融合中西的水墨写实一类,在人物画中越来越具压倒优势,画家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获奖越来越多。以至于不少借古开今的写意人物画、某些以人物为题材的实验水墨作品,也在不同程度
内地是香港股、楼、零售业的大水喉,中资股占港股市值逾半,上半年内地经济下滑,市场忧虑硬着陆,香港也难独善其身。然而下半年不会单纯是上半年的延续,“聪明钱”已开始调整部署了。中国大势是“高增长不再,调结构不断”,大势变了,投资者的心态亦要跟着转变。  经济学家哈继铭呼吁,该做减法时就要做减法,以免刺激产生更多后遗症。未来投资者应该从“Made in China”变为“Made fo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