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yhgniewvlfdjtoop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书是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精选了作者的论文和演讲稿,从文化角度研究传播手段和现代技术、媒介与社会。作者超凡的洞察和富有见地的评论,在学术批评家中是少有的。他在书中考察了美国新闻业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其他文献
西方哲学的普遍性是指西方哲学家所阐述的作为世界本质的普遍性。该书认为,西方哲学的普遍性作为本体论的对象通过决定人性乃至人的普遍价值观构成了人类之根,因而也决定着人应该如何活着(人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和人应该到哪儿去)。该书通过传统形而上学、康德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哲学和德里达哲学四个节点来探讨西方哲学的寻根之路,认为此寻根之路从哲学之内看表现为西方哲学普遍性沦落的过程,而从哲学之外看则决定着西方社会价值观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过程,其中,前一过程构成了后一过程的形而上学根据。
网络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或者从事与网络有关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建立并遵守的共同社会公共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反映和再现,但网络社会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与现实社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而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被广泛解读为中国的“全球化方案”。如果说过去40年中国更多的是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价值链贡献“中国制造”而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话,那么随着“一带一路”蓝图的全面铺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要面对的是对外投资、超越国家疆界来组织生产过程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在中国劳动关系领域,学者们过去将主要的研究精力放在了研究中国国内的劳动与雇佣关系的制度和管理实践上,而对于国外乃至全球层面产业关系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七五"计划建议》都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推行了奖金制度,企业利润大,职工奖金多,"上不封顶",企业和职工开始负"盈"了.但是,如果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发生亏损,由于工资进入成本,企业照样对职工发工资,也就是说"下能保底",企业和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不负"亏"的责任.如果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随同本企业经济效益实行浮动,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亏损
期刊
身份是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国际政治心理学强调国家身份的内部建构过程,即个体对于一个群体(国家)的归属感塑造了一个国家或群体的身份,而不同国家或群体间相互对立的身份又引发了它们彼此间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群体(国家)间的接触可以增进不同群体(国家)之间的了解,进而减轻相互间敌意并且降低冲突的可能性。总体上看,国际政治心理学阐述了一种从个体身份转变成群体身份,从而形成一个特定共同体的过程。但是这一理论过于强调身份的对立性,忽视了影响国家间冲突与合作的其他因素。相比之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系统科学的体系。为了整体呈现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深度,该书在结构上创新性地采取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揭示科学内涵。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质,概括了它的思想精髓、理论主题、核心问题,并着重分析其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其次,进行纵向研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奠基阶段、丰富阶段、形成阶段、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体系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同时梳理了各个阶段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
教育人学是教育哲学的当代形态,它以教育中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教育的问题。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分析批判了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人的失落;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代替传统本体论,从社会历史实践中人的存在规定出发,回到“具体的人”,回归教育的本真。该书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探讨了主体与教育、生命与教育、公民与教育、教育承认正义与美好教育生活等教育人学主题,确立了教育人学的思想,并主张以教育人学思想引领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为当代中国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伦理视野,同时导致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战、新困惑:面对数不清的“陌生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经验与其交往?以往的伦理规范和处事准则能否被简单移植到“陌生人”身上?在喧闹的现代都市,陌生的居民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以往人们对“陌生人”的道德想象,能否作为直面“陌生人”时的道德推理机制?
该书是张斌贤所领导的团队近年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该书在充分研究历史文献和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教育变革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儿童观念的变迁及其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新型学校实验的兴起、中学课程改革以及中等教育制度的重建等主题,对进步主义时期美国教育变革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分析和挖掘,是近年来国内为数不多的美国教育的断代史研究成果。该书适合教育理论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一线教师以及对美国教育抱有浓厚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