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绘画工具:纸和笔的演变

来源 :健康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纸、笔是绘画材料中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元素工具,尤其在传统中国绘画材料中,纸和笔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且形成了独有的一套体系,中国绘画的发展和前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材料纸和笔的革新和演进。中国花鸟画作为传统绘画中不可分割重要组成部分,纸、笔材料对其发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中国画材料纸笔的探讨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大量史实资料、艺术作品和创作体验,条理清晰地论述了传统绘画领域中,纸和笔的使用和演变状况。
  关键字:纸;笔;发展变化
  绘画技法成就了风格与流派,而绘画材料、工具则促成其品种类别。品类与流派,两者各自衍变、渊源流传、交相辉映逐渐形成绘画史。其中,中国画中材料中纸和笔的发明与使用、演变与进化,除了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以外,亦与绘画观念的改变、趣味的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二者的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在绘画史的持续发展中。
  1.纸之衍
  1.1绢之初
  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绘画是在绢本之上。晚周的帛画、战国的楚墓帛画以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它们均画于细密的绢之上,到了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用绢,《书画鉴定简述》的作者王以坤讲到“只见过绢地写经一块,也是单丝绢” ,由此可以说明书画用绢早在晋唐时期已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以绢作画底的绘画作品在经历战乱之后己所剩无几。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纺织业较先前更为发达,能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绢。生绢性较硬而且有毛茨,不易吸墨,书画家所选用的绢是加明矾米浆后能吸墨之绢。顾恺之曾在他的《论画》中谈到用绢摹画的方法,这就说明东晋时期的画底普遍使用的是绢。
  时至唐代绢仍然是主要的画底,此外还有麻、棉布等其它画底材料。米芾曾在《画史》中说道:“今人收唐人画必以绢辨”,这就说明绢在隋唐时期仍然是主要的画底。古代之绢,愈早愈狭。在手工业织造术未发达至顶点的唐代,对于绢之织造,至多四尺。 从张萱的《捣练图》中,可以窥见唐代民间纺织劳动的场景。张萱《捣练图》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艺术方面,更有史料价值的存在意义,它真实的反映了唐代丝绢的生产过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五代至南宋时,绢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变化。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引王思善语云:“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者,有等级细密如纸老。但是稀薄者非院绢也。”这其中清楚地讲明了绢制作的精细程度,即便是同时代的织物也大相径庭,虽然也有低等绢的存在,但大多数绘画用绢还是可以的,如赵佶《听琴图》轴和宋人《胆瓶秋卉图》等作品,对于绢的选择运用,属于高档之绢。于此相比,社会上一般画家所用的绢则比较薄,而且质量也差强人意。从画的本身和其它各方面的辅证来看,绢地细密,而且不易沾污灰尘,如果又有较好保存,那么此画必然效果极佳,如徽宗赵佶的《听琴图》虽经历了千年之久,但仍然平整细密。
  元代的绢总体来说比宋绢显得粗些,不仅没有宋绢细密洁白,而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当然,元代也有织得较好书画用绢,其质量也较高,如赵孟頫绢本《临兰亭序》卷,它的上下两边的长格是织上去的,竖小格是画上去的,相比一般用绢更细密匀净。
  明清时期,民间及宫廷中仍有绢的应用。明清的院画以用绢为主,其绢幅可达到六、七尺,而且绢的种类非常繁多,著名的有吴绢、耿绢。另外,清代还采用染色和描金银技术,使绢的外观十分精美别致。
  1.2纸之延
  纸的发明是中国绘画底子变革的重要开端。纸发明于汉代,其出现主要缘于对书写简便的要求 ,后来逐渐应用于绘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现存西汉最早的纸以麻为原料。但纸质较粗而且颜色偏黄,由此可知造纸技术初期水平比较低下。在经历了西汉造纸技术的发展,到了东汉初期造纸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东汉和帝时,皇后邓绥对纸制品宠爱有加,其临朝之时又恰逢蔡伦为朝中尚方令,专门主持造纸,这就使造纸术得到较大发展与进步,对后世造纸用材、技术的基本规范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蔡伦对造纸术主要有两方面的貢献:一是拓展了造纸的原料。二是改进了抄纸技术。 其后造纸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并愈来愈多地用于绘画和其他方面。但初期纸质比较粗糙,还不能适用较精细的绘画笔法描绘,加之人们使用材料的习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仍然以绢为主要材料。但是造纸技术在汉代基础上还是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这时的纸质更加洁白细密、表面平滑。由于纸相对绢帛价格低廉,民间的一些画家常用它绘制画稿,一些画家也用纸绘制正式图画。《历代名画记》中有记载一些当时的纸底绘画。如曹不兴有“杂纸画《龙虎图》、纸画《清溪龙》”,顾恺之有“白麻纸《三狮图》、白麻纸《司马宣王像》”。
  造纸工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开拓了以竹制纸的新工艺。宋邵博《闻见后录》中可知唐代的纸己开始有生熟之分。此外,据史书记载唐代已能造出长丈余的巨幅之纸。
  五代两宋之时,水墨画的初步兴盛,此时的皮纸制造业发展亦是迅猛,导致汉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麻纸退居其次。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皮纸比麻纸质地更加洁白、平滑、柔韧性,几乎可以用于各种用途,遂得逐渐普及。如李公麟《维摩演教图》、赵昌《写生蛱蝶图》等均为楮皮纸本,而《维摩演教图》纸质更匀细平滑,为当时上乘皮纸制品。历史上久负盛名澄心堂纸,也皮纸的一种,是五代南唐后主专供御用及赏赐群臣的极品用纸,被蔡襄誉为纸中第一品 。此外当时竹纸也得到了一定推广,还有朝鲜半岛的“高丽纸”,作为贡品流入我国,也颇受书画家欢迎。
  元代绘画以纸为材料已占有绝对的优势。这首先是因为宋代以后书画纸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扩大,再者与元代文人画兴盛所带来的技法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文人作画本为余事,而日常书写自唐宋以来已以纸为主,因此他们在作画时,必然选择容易获取而且性能熟悉纸张。同时,由于书画之间用笔用墨相同的原理,文人作画又注重以书入画,这就使他们更加重视纸的研究与运用,使绘画笔法更贴近书法用笔的韵味,更便于挥毫运墨。元代较多用纸的画家主要有“元四家”及钱选、赵孟颊、柯九思、王冕等。如现存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画底为桑皮纸,赵孟頫《从骑图》、朱德润《秀野轩图》、张逊《双勾竹图》等大量元代纸本绘画,均以皮纸为材料。   发展至明清时期,绘画以纸为材料已占絕对优势。明清绘画用纸除承继宋元并在纸质上更加进步外,生纸的应用与普及是绘画用纸最显著的变化。生纸是指抄成后基本未经再加工的纸张,其特点是易吸墨且渗化性强。生纸盛行于世,既是文人写意画技法运用的需求,同时又促进了写意画技法的丰富和完善。尤其明代嘉靖前后,陈淳、徐渭等画花鸟创大写意技法,运用浓淡不同墨色在未干时相互渗化的作用,取得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即在生纸上完成的。清代以后,生纸已被更多画家,主要是文人画家所应用,如清初八大山人、石涛、髡残,清中期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李方膺、高翔,清末海派赵子谦、虚谷、蒲华、任颐、昊昌硕等,均主要用生纸作画。生纸的性能主要是由制纸程序和技术来决定的,而明清书画用纸质量大多一般,当然,除此之外,明清绘画也有精致的高级纸张存在,宣德纸和径县纸就是其中著名的书画用纸。
  2.笔之径
  史前的绘画用笔,尚无实物可证。据《物源》记载可推知毛笔的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晚期舜虞之时。实际上,自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绘画,就产生了绘画用笔。
  秦汉时期,我国毛笔的基本形制和制造工艺确立了。春秋战国时毛笔名称并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规范名称曰笔。 战国后期至秦汉这一时期,毛笔的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是指笔头与笔杆连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战国以前,毛笔的做法较为原始,将笔头之毛裹在笔杆的外围,然后以丝线捆扎,后涂漆加固。用这种方法制出的毛笔,笔头中空,而且使用时容易分叉。秦以后,改变了这一制笔方式,首先将笔杆一端挖空,而后将笔头纳入此空腔之中。这一制作工艺的改变,奠定我国毛笔的基本形制。这种形制其优点在于,可以增加笔头蓄水量,从而方便了快速书写。这一时期毛笔作为直接书写的工具已大量使用 ,因而对毛笔的性能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从出土的战国及秦汉毛笔实物来看,当时毛笔选毛已十分精致。由于当时汉字形体和笔画的变化,书写时要求毛笔笔头既富于弹性,又要蓄水量大。而披柱法的创始,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出现的。所谓披柱法,即选用较坚硬的毛作为中心,使其形成笔柱,而后外围再覆以较软的披毛。依这样方法所制成的毛笔,笔头劲健、蓄水量大,适合大量、快速的书写文字,于绘画方面适于绘制较长线条,于是得到迅速推广与应用,成为此后我国毛笔的基本制笔工艺方法之一。
  隋唐的制笔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宣州制笔业发展迅速,一跃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其所制毛笔在选料和工艺上都很精良。不仅用作贡品,而且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称赞。唐代毛笔的形制主要为粗杆、短锋,笔头原料以兔毫为主,另有少量鼠须、羊毫等。这是与隋唐时期书绘相关风貌分不开的。但由于唐代绘画技法、书法风格的多样性,这就必然对毛笔提出不同要求,促使毛笔的形制发生相应的改变,致使毛笔的形制也逐渐多样起来。如此时出现的长锋笔就是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长锋笔实际上是笔头较长,而杆细、锋长在当时不仅对于书法言,而且代表了唐代多数画家对毛笔形制改革的愿望。
  元代文人画追求以书入画,并注重绘画笔法的写意性。这就要求绘画之笔的锋要软硬适中弹性适宜、储水量大。当时湖州所产长锋羊毫笔恰为这种特性,适应了当时文人画技法变化的需要,盛名日著,终于成为湖笔最具特色的品种。由于元代湖州制笔以精良的制作工艺而著称,几乎所有御用笔都是由湖州笔匠制作。
  到了明清时期,毛笔在注重实用的同时,更加讲究外在的欣赏性。在这种风气促使下,毛笔的选材与制作工艺都愈加讲究,有的甚至以豪华为尚。至此,明清毛笔制造业进入了鼎盛阶段,各地制笔业竞相发展,这种状况适应了明清书画技法多样性对毛笔性能的不同需求。
  结语
  从绘画历史的角度来看花鸟画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对纸和笔的依赖性。纸和笔的每一次变革,可以说都是伴随着绘画史的演变。也可以这样说,新工具和材料的应用对传统花鸟画发展史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材料、技术等方面变革中国花鸟画,是每个中国花鸟画家都不能逃避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天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世界艺术风潮中,我们应当在继承优秀传统、不迷失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大胆创新和吸收外来文化方法,为中国画的再度辉煌和未来更广阔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军.浅谈绘画艺术中的肌理美[J].华文化坛,2008 (01):168-170.
  [2]郑力.肌理与效果[J].新美术,1995(01):8-9.
  [3]蒋彩萍.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5]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7]王以坤.书画鉴定简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8]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9]《纸、绢、绫简介》 http://sutrarts.com/arts/cat72571. html.
  [10]造纸术发明前后,人们书写主要用缣帛、简犊,而缣帛昂贵,简犊笨重,加之当时大量书写的需求,遂成造纸术发明的重要动因之一。
  [11]《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是时万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己。东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东汉延笃《东观汉记》对此也有记载。
  [12] 蔡襄《文房四说》:“纸,李主澄心堂为第一,其为出江南池、歙二郡。”
  [13]《说文解字》聿字条:“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又笔字条:“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又画字条:“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尔雅》:“不律谓之笔。”
  [14]先秦时期,甲骨、金石是主要记事材料之一,此时毛笔只是作为刻画、铸造的辅助工具来使用。秦汉以后,人们记事主要以毛笔和墨直接书写于竹木简、帛、纸等材料上,提高了效率。
其他文献
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刚上完二(2)班的课,徐**急忙来到我跟前,眼含泪水地说:“老师,他们说我的作业不是我自己做的,是我爸爸妈妈教我的,但这是我自己做的。”“老师相信你!”因为还要准备下一节课,没等他说话我就回答道。然后他就慢慢地回到了座位上。  用心学会等待,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对自己说的话。而我在徐**像我倾诉时,却没有做到,等待他说完,然后及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他安抚。使得他的情绪受到影响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身为教师,我牢牢记住一个宗旨: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我要手执一把爱的扇子,把学生哪怕是极微弱的向上的火花也要扇旺;同时也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努力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教十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得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也取得了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回顾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用“爱”去浇灌
期刊
摘要:自二十世纪发展至今, 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发展和完善, 当前教学过程中初中科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我国初中学生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对于科学学科中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具体, 造成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也并不具备较大的兴趣。这侧面说明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提升自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开始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 开始建立以学生观念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大大提升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现阶段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几点提升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
期刊
摘要:对脉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对OH脉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说明,利用了119个OH脉泽寄主星系相关数据,分析了红外光度与羟基脉泽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羟基脉泽光度与红外光度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羟基脉泽光度;脉泽;红外光度  一、脉泽简介  微波激射(脉泽)-辐射的微波激射在微波領域的放大,在原子和分子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脉泽的原理和与技术应用于天体物理研究也是很又意义的工
期刊
语言学习和运用必须注意规范、连贯、得体。语文会考和高考对这一项都有明确的要求:能够辨析不通顺的语句,并加以改正;使用语言要规范、清晰、连贯。  病句的类型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歧义句。  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同行异义句,亦称歧义句。歧义句其实包含了若干个句子:有多少种理解就有多少个句子。比如:他想起来了。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做以下理解:(1)太阳升得老高了,如果再不起床,会迟到的,他
期刊
摘要:本文致力于探讨外国经典名著中人物对比,但庞大的研究样本不可能一一点到,而且也无法深入,于是只能摘取博大精深的外国名著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粗浅的探讨,希望能管中窥豹,让读者能够对于名著中的人物对比写法有所了解,对相关人物的刻画能够略知一二,供大家茶余饭后有所消遣,提升自己的文学涵养,能够更加洞悉这纷繁但却简单的世界。  关键词:外国名著;人物;对比  外国经典名著常用的写作方法就是对比,这样既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而民办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就必然要求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本文阐明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技能型人才;实践师资队伍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OH脈泽星系的红外特性,我们收集了OH脉泽样品和一个非检测源的3.4、4.6、12和22 μm ( W1至W4 )的WISE数据,以及9、18、65、90、140、160μm的AKARI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出相应的红外光度,随后将计算出的119个OH脉泽源的每个波段的光度分别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现,再分析和总结羟基脉泽红外光度的分布特点。得出WISE卫星中所有119个OH脉泽源
期刊
摘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需要利用很多实验进行演示, 让学生对相应知识点有更好地理解, 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本文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 阐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实验;应用探究  初中科学学科在进行教学时, 需要用到很多演示性实验, 这些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提高教学效率。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