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既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甚至激化各种矛盾。为了进一步理清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工作情况,了解和掌握存在的问题,探索今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有效途径,四平市农经局相关人员对四平市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 和谐与稳定
  
  1.基本情况
  四平市下辖6个县(市、区),一个垦区和二个开发区,共有84个乡(镇、街),116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8万人,耕地面积 67.6万公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一法一例”)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重视下,四平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1“一法一例”宣传培训到位,全面提高和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素质及法制观念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以及采取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市、县两级共在当地报刊发表宣传文章23篇,在电台播出专题讲座20讲,张贴标语5000张,发放宣传挂图2000套,发放书籍及辅导材料20万册,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一法一例”有了全面了解,知法、懂法、守法意识有所提高;重点对市县执法人员、乡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5年来,共培训村级以上干部2万人次,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法制观念,使广大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培训,全市有110名执法人员和乡村干部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员资格证书》,为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及时,农村土地经营权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护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统一印制和下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以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为依据,深入农户,具实登记,张榜公布,确保发证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开展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做到合同、证书、登记簿一致,全面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到2008年底全市58.7万户,已发放证书56.6万份。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1.3依法及时处理农民上访案件,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法一例”实施以来,因土地承包引发的农民上访案件数量剧增,且多为集访和越级访。据市、县两级业务部门统计,仅2004年就多达113件。为尽快解决上访问题,除采用正常信访处理程序外,积极探索新途径。全市从2004年开始,全面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使农民群众逐步由“信访到信法”。几年来,共接待群众咨询2100人次,受理立案621件,结案589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农民上访案件明显减少,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1.4 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为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探索新途径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种田大户相对集中和科技示范户带动趋势增强等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改变土地性质、流转期限不超过本轮承包期限,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广泛探索开展农村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经营权流转工作,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为土地流转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5%,流转农户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
  2.存在的问题
  2.1二轮土地发包工作不够彻底,非家庭承包方式发包不规范全市尚有20个社(村民小组)没有完成二轮土地发包。原因是人地矛盾相对突出,个别人一轮没有分到土地,二轮时又没有可分配的土地;新老农户争地现象突出,新到户要土地,村社又没有闲置的土地;非家庭承包方式发包的土地,个别村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作主,暗箱操作,人情承包的现象严重。
  2.2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内容不完整四平市的土地经营权证书是2003年按照省里要求自行设计印制发放的,随着国家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视和对基本农田保护程度的提高,原有的土地经营权证书内容不完整。如缺少共有人登记、基本农田标注等,使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2.3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形成流转的合同不规范,多数流转还停留在口头协议上,极易引发纠纷;流转主要是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能够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很少;支持土地有序流转的市场和平台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供需双方难以衔接。
  2.4土地仲裁庭缺少办公场所、经费和必要的设备多数仲裁开庭时,只能在机关狭小的办公室里,仲裁日常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等若干办案工具均未配置,致使调查取证工作不到位,仲裁工作难以规范化。
  3.意见和建议
  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保持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的精神,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除进一步认真做好“一法一例”的宣传培训、加大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等一些常规工作外,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
  3.1要规范家庭承包合同管理,严格发包的法定程序要对二轮土地承包后的家庭承包合同签订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未签订承包合同的,必须签订,并登记建档;对合同不健全的,要认真完善;对合同丢失的,要依法补签。对非家庭承包以外的其它承包合同要规范管理。对没有签订合同的,必须依法签订承包合同,已签订有效合同并进行登记申请的,要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不按法定程序发包签订的合同,应认定合同无效,并依法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对“一法一例”实施后到期的机动地又超限发包的,应认定合同无效,并按依法规定的时限重新签订承包合同。
  3.2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内容,进一步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土地经营权证书是确保农民拥有长期稳定经营权的法律文书,缺少任何内容都将影响到农民合法权益,必须认真加以补充和完善。对已经发放的经营权证书中没有标明共有人和基本农田的,要依法进行重新标注;对没有发放经营权证书的,在补充发放证书时要求内容填报齐全。也可按照农村经营权证书管理条例要求,依照国家统一标准重新印制颁发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3.3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法律赋予承包者的权力,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保护。为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够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应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成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服务站;建立市县两级农村土地流转动态信息数据库,为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等第一手资料;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的质量等级、流转价格、价值预测等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土地流转监管体系,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以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增加土地的产出率和农民收入。
  3.4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土地仲裁机构的重要性,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仲裁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备,以确保仲裁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仲裁的办案效率、速度和质量,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其他文献
绒毛膜癌大出血病死率较高,保守治疗成功率低,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创伤大,并丧失生育能力.经皮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绒毛膜癌大出血为绒毛膜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
我国进入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出现新特点、新要求,面临新课题。文章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例,提出新时代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
抗战时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位于广西桂林,它承担着筹集、转运抗战物资的任务,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加入抗日民主统一战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企业、学校、地区、政府等各方面共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继建行之后,日前中国石油公告称将递交申请,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自此,红筹股回归的高潮正式拉启。红筹股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
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贝尔法斯特市理事会签署规划许可,同意建造由O’Donnell&Tuomey设计的耗资1720万英镑的Lyric剧院。
文章主要是针对目前证券经纪人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建设证券经纪人制度一些措施.
文章提出博物馆对乐器类文物的展示,主要内容应为古代乐器的声音信息和发声信息,并且应根据不同情境,进行科学且多样化的声音输出、动态展示、可互动的展示及资源共享等多种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得到广泛的推广,是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本文对白灵菇的制种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对种菇提供技术帮助。
文章通过对巴陵分公司生产装置职业危害因素和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了职业病危害和影响职工队伍职业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对策和相应的防